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道经·第四十九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道经·第四十九章》选自老子的《道德经》[1]。这一章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像上面的话一样,“有无相生” 就是说有和无是并存的,没有有就没有无,相生相克。

道经·第四十九章

注释

①常无心:一本作无常心。意为长久保持无私心。

②德:假借为“得”。

③歙:音Xi ,意为吸气。此处指收敛意欲。

④浑其心: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

⑤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使用自己的智谋,生出许多事端。

译文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主要思想

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2]。 《老子》[3]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5]”。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视频

道经·第四十九章 相关视频

道德经全集完整
《老子(道德经)》高清完整朗读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