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遗传漂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遗传漂变是一个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遗传漂变是小的群体中,由于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个体数有所变动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所生子女数目不尽相同,致使子代的等位基因数发生改变,在处于相对隔离状态的小群体中会产生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如某基因座上有A,B两个等位基因,假设A基因频率占优而B等位基因罕见,即携带B等位基因的个体很少,若这些个体无子女,则B基因在子代中便会消失。遗传漂变的结果也可使一些基因的频率升高。

原因

这种波动变化导致某些等位基因的消失,另一些等位基因的固定,从而改变了群体的遗传结构。在大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所生子女数的波动,对基因频率不会有明显影响。小群体的人数少,并与总人群相隔离,这种社会和地理因素形成的小群体,A基因固定(A=1),而a基因人很少,a基因的人如无子女,则a基因就会较快在人群中消失,造成此小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这种漂变与群体大小有关,群体越小,漂变速度越快,甚至1-2代就造成某个基因的固定和另一基因的消失而改变其遗传结构,而大群体漂变则慢,可随机达到遗传平衡。

案例

例如: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的频率为1%,如果这个种群有100万个个体,含这种基因的个体就有成千上万个。如果这个种群只有50个个体,那么就只有1个个体具有这种基因。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由于这个个体的偶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这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这种现象就是遗传漂变。

一些异常基因频率在小隔离群体中特别高,可能是由于该群体中中少数始祖所具有的基因,由于遗传漂变而逐渐达到较高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例如,太平洋的东卡罗林岛中有5%的人患先天性失明。据调查,在18世纪末,因台风侵袭,岛上只剩30人,由他们繁殖成今天1600余人的小群体,这5%的失明,可能只是最初30人建立者的某一个人是携带者,其基因频率q=1/60≈0.016,经若干世代的隔离繁殖,q很快上升至0.22,这就是建立者效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