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邓振询

邓振询(1904年9月30日-1943年8月3日),又名邓仲铭,江西兴国县人,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8月随新四军部队转移时,时任中共江南区委副书记的邓振询遭国民党军队袭击牺牲于秦淮河高桥渡口,时年39岁。

邓振询在短短的一生中,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邓振询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4年9月30日

职业: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

主要成就:发展苏南抗日民主根据地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兴国县

逝世日期:1943年8月3日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1904年9月30日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大塘村。

1927年参加革命,是兴国暴动领导人之一。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兴国县总工会委员长、江西省职工联合会委员长、全国手工业工会委员长、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兼劳动部部长等职。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长征途中,任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

1935年到达陕北后,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劳动部部长。

1936年3月,任全国总工会西北办事处主任。

1937年1月,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厅长兼工业厅厅长。

1937年12月,邓振询、李坚贞夫妇从延安到武汉,又到南昌,参加新四军组建工作。

1938年1月,邓振询任中共江西省委民运部部长,到赣南、闽西、湘赣边等地组织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

5月7日在赴龙岩途中,得知谭震林等在瑞金被国民党军无理扣押,立即赶往瑞金,代表新四军交涉,结果也遭扣押。经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抗议和交涉,才被放行,到龙岩协助邓子恢、张鼎丞完成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的组建。

1939年1月,邓振询任中共皖南特委书记,建立了新四军军部所在的任县和南陵、繁昌、青阳等县的中共组织,组织了抗日青年参加新四军的扩军运动。

1940年2月,邓振询被派往苏南,先后任中共苏皖区委员会书记和苏南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民运部部长等职。

1940年冬,侵华日军集中了三四千人的兵力,对苏南地区进行大“扫荡”,苏南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 面对险恶情况, 邓振询坚定地指出:“目前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斗争,讲究策略,依靠群众,团结多数,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在频繁而艰苦的战斗中,邓振询身先士卒,坚定勇敢,领导抗日军民取得多次战斗的重大胜利,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四军二支队及地方武装发展到四千五百余人。

1941年8月,邓振询随新四军第十八旅主力渡过长江进入苏中地区工作。

1942年2月,他在阜宁单家巷参加了刘少奇主持召开的华中局扩大会议,在会上作了《关于苏南工作的报告》,全面介绍了苏南地区的工作,受到与会同志的赞扬。

1942年8月,调入华中局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任华中局民运部部长,同年底,转任中共苏皖区委书记

1943年3月,邓振询主持召开苏南各县县长联席会议,通过《苏南施政纲领》,成立苏南行政公署,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民主根据地,使其成为新四军挺进苏北的桥梁。

同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调集十三个团的兵力向新四军驻溧水、溧阳部队进攻。邓振询与苏南行政公署主任江渭清等领导苏南军民进行自卫反击。

6月,邓振询随部队撤出溧水,转移到横山地区活动。

8月3日,在江宁县冯潭村宿营,因发现敌情,部队当晚转移,在渡秦淮河时不幸牺牲。时年39岁。

家庭生活

邓振询妻子是李坚真。孙女邓春兰。

人物评价

邓振询烈士的孙女邓春兰说:“为让后辈传承红色基因,记住历史,我每年都会带着女儿祭奠祖父,接受革命教育。祖父那种‘革命生死为大众’、舍小家为大家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邓振询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正引领和激励着家乡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后世纪念

邓振询不幸殉难后,江汉人民举行各种悼念活动,深切怀念烈士,追思烈士:“6年余兹,痛异族奴役暴行,矢志抗战,统率江汉万民,坚持敌后胜利在望丧国魂;数载以来,为人类解放事业,决心奋斗,跋涉关山千重,献身军前功绩已著称干城。”烈士遗体现安葬在江宁县竹山。

1983年为纪念邓振询牺牲40周年,在竹山建筑了“仲铭亭”,[1]亭内有烈士纪念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