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邢台开元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邢台开元寺,又名大开元寺、东大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开元北路88号,始建于后赵时期。唐、元时期皆为皇家寺院,是中国古代北方佛教中心之一,中国历代名刹。邢台开元寺是大开元宗及曹洞宗的祖庭,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之地。历史可追溯至后赵时期,隋文帝时名“泛爱寺”,唐武则天敕封为“大云寺”,唐玄宗赐额开元寺,元世祖忽必烈两次幸临,赐名大开元寺,清代时“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民国时“野寺钟声”为古邢台八景之一。邢台开元寺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唐代名刹之一,寺内现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碑刻、造像、经幢及经文,其中唐十六面经幢为中国现存唯一一座。开元寺石刻较详细地记载了开元寺佛教渊源和中原地区的历史变革,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历史及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1]

2006年5月,邢台开元寺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文名: 邢台开元寺

外文名: Kaiyuan Temple in Xingtai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开元北路88号

所处时代: 唐代

占地面积 :约110000平方米(开元古寺、大开元寺及广场)

保护级别: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国务院

编 号: Ⅲ-49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邢台开元寺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建筑特色

结构

邢台开元寺在唐宋及元代时是以塔为中心的寺院。元代末期,由于战争原因普门塔被烧毁,到明代重修时形成现存的建筑格局。

邢台开元寺由山门进入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大雄宝殿、护国仁法堂、丈室等,大殿阁楼多重,建筑之间以配殿、厢房及回廊相联形成多进式院落在中轴线两侧建设有供僧徒生活的僧舍、斋堂、库、厨等,也有供在家居士使用的居士林,经实地的考察,明清时的开元寺僧舍应在法堂、丈室的东侧。元代时大开元寺为纪念高僧万安禅师,在丈室之西建有多重塔院,并以万安塔为中心,在塔后建有殿堂,这些建筑与中轴线相呼应形成了相对比较独立的院落。

寺东还有多重院落,有卧佛殿、万佛殿等建筑。从几座大殿的分布来分析,还可以看出唐宋至元代大寺的规模和宏伟的建筑气势,如大殿之间的间距比同类寺院的跨度大,多在40米之间,特别是毗卢殿与观音殿之间的距离更大,显示在宋元以前开元寺是以塔为主体的寺院布局。

寺院以“佛、法、僧”三宝为三大功能区。即山门至大雄宝殿为大众朝礼区;法堂、藏经楼为讲学法务区;其后千僧阁、寿昌院、赵州院等建筑为生活禅修区。大众朝礼区,供大众礼佛祈福,向社会开放;讲学法务区,为听经闻法参学之地,适机向参学进修者开放;生活禅修区为僧众安居地,不对外开放。

特点

寺门前有大型影壁一座,影壁上有滚龙团花、系彩色硫璃瓦拼砌而成,飞龙姿态雄健、造型优美,且暴出影壁数寸,活灵活现,颇有欲跃欲飞的神态。雕塑之细腻逼真,砌工之高超卓绝,均为北方所罕见。

一殿为弥勒佛殿,除了佛像外,四壁皆为历代名人所题诗词。相传“八仙”之一的钟离权,当年拜访该寺住持、有道高僧万安长老时,就曾留下草书题壁诗。其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见得清平有几人。”

二殿为毗卢殿,之后为三殿,即释迦牟尼殿。该殿为硬山式建筑,巍峨壮观,结构精巧,殿前有四根石柱,门侧东西两面的四根石柱高达4.5米,柱围2.5米,柱上皆游龙石雕,数条游龙石柱蟠蜷。龙体龙首突出石柱之外20至35公分。俨似真龙游跃腾舞,其龙姿之矫健雄壮及巧夺天工之雕刻艺术,除中国孔庙石柱外几乎无与其匹。如此稀有之珍品,在“十年动乱”中幸被工人同志以泥土覆面而得保存。

三殿正门龙柱两侧均系石雕花,工艺之精巧、细腻令人叹为观止。第四殿,是大雄宝殿,(又称三世佛殿),此殿规模最大,风格别具,因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塌坏,在省、市政府的重视下,现已进行彻底翻修。

三殿释迦牟尼殿为整个开元寺建筑精华所在。此殿为硬山式建筑,结构精巧,风格独具。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在殿前增加了四根雕花滚龙石柱,除山东曲阜孔庙中的雕龙石柱外,几乎无与匹敌。这四根石柱各高4.5米,柱围2.5米,雕艺精湛,线条流畅。柱上游龙或盘旋而上,或蜿蜒而下,或回首凝视,且龙首龙体皆突出柱外20—35厘米,力度感强烈,俨然真龙游跃腾舞,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龙柱两侧的石板雕花,工艺精巧,手法细腻。

第四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规模宏大,别具风格。现存殿宇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文物价值

邢台开元寺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唐代名刹之一,寺内现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碑刻、造像、经幢及经文,其中唐十六面经幢为中国现存唯一一座。开元寺石刻较详细地记载了开元寺佛教渊源和中原地区的历史变革,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历史及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文物遗存

寺内经幢

寺内西侧有经幢二座,一座为唐十六面经幢在邢台开元寺的毗卢殿西南侧有一个通高七米多的石幢,幢身高3.73米,直径0.94米,幢身有十六面,每面宽19厘米,在幢身上部有莲花瓣一匝,莲上各刻有小坐像一尊。主体幢身作四方、六角或八角形,有少数的园柱形,作十六面形的幢身的经幢更是少见,现存的仅见邢台开元寺一例。

另一座后梁尊胜陀罗尼经幢,原在大雄宝殿西侧,经幢最底层是三块条石组成的正方形基础,在石块上放置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为一整块青石雕成,分三部分,下部呈八角形,中间为束腰,在束腰上的各面雕刻有阳线的花卉,在束腰的上部有仰莲花座。在第一层有幢高近二米、刻有《大佛顶随求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幢体上置宝盖,角饰饕婆环绶,口中系有珞八垂,此幢的珍贵之处在每一组璎珞垂幔上面都高浮雕着一组文殊、普贤及立佛人物,共有八幅。

殿前铁钟

在三殿前还遗留巨型铁钟一个。该钟高2.70米,下沿围长7.2米,钟厚半尺,重达3万多斤。该钟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即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钟壁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另有干、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像,含乾坤浑圆之说。

钟壁还铸有文字数百,清晰可辨,多记载铸造、监制、资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贯等。该钟铸成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风雨剥蚀,因铸造技术高超绝伦,铁质火候纯精,不但不显氧化痕迹,并且综红色的钟体四周仍然荧荧发亮,可见中国古代铸铁工艺的高超。当年该钟悬在开元寺三殿前东侧的钟楼内,用以作课报时,每当以巨木击撞时,钟声粗犷沉鸣,声闻数里。

信徒僧众闻钟声,双手合十,异地同拜,成为邢台一大景观,俗称“野寺钟声”。

视频

邢台大开元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