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邢贲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邢贲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
出生 1930年1月12日
杭州
国籍 中国
母校 中央党校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哲学和宗教》

邢贲思:男,1930年1月出生,祖籍浙江嵊州,1930年 1月12日生于杭州。1953年,外国语学校选送邢贲思去中央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前身)深造。1955年,邢贲思从中央党校毕业回到外国语学校,继续执教。1978年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 1982年任哲学所所长[1],并担任中国社科院院务委员和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个人简介

邢贲思,男,1930年1月出生,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中共中央俄文专科学校。历任中共中央俄专、北京俄语学院教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学术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哲学研究》主编。1988年7月调入中共中央党校任副校长,1994年4月兼任《求是》杂志社总编辑[2]。现为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国期刊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第一届理事,中苏友协理事,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任院长[3]

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

邢贲思,1930年1月生。浙江省嵊州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中共中央党校任原副校长[4]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现为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顾问、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等。

著有《邢贲思自选集》《邢贲思文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欧洲哲学史上的人道主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和启蒙》《哲学与时代》《在思想战线上》等;发表论文《解放思想既要破又要立》《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线》《引领前进方向 凝聚奋斗力量》《从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认识》等。

文章:

解放思想既要破又要立

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线

引领前进方向 凝聚奋斗力量

从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

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认识

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

划清重大界限 筑牢思想防线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成果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30年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及其启示

读懂《实践论》和《矛盾论》

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以人为本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学术讲座

《理论工作者应当关注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

重要文章

1978年5月,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党、全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从而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揭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说到"真理标准大讨论",就不能不提到1978年4月由《人民日报》发表的《哲学和宗教》一文,该文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观点:不要把毛泽东思想当作宗教来信仰。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时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的邢贲思。

探索真理不畏险

1978年5月,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交锋,这就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做了思想和理论上准备的"真理标准大讨论"。

邢贲思

提起这场"大讨论",多数人所了解的是发生在中央政治高层以及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间的激烈交锋。殊不知在思想理论界, 最早对盲目崇拜毛泽东提出质疑的,是1978年4月由《人民日报》发表的《哲学和宗教》一文,该文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观点:不要把毛泽东思想当作宗教来信仰。文章的作者就是邢贲思。

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林彪、"四人帮""把经他们歪曲、阉割、篡改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是当作认识对象,而是当作信仰对象,只许人们盲目迷信,不许人们认真思索,更不许人们鉴别真伪"。文章同时指出:林彪、"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最大的破坏就是,妄图把经过他们篡改的马克思主义变成宗教,就是要在毛主席缔造的社会主义的中国搞信仰主义、蒙昧主义。

当时的邢贲思正担任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谈到《哲学和宗教》一文写作和发表的过程,邢贲思说,当时正值"真理标准讨论"的前夜, 思想理论界的许多人已经在思考:"文革"期间,一直以来,人们都把毛泽东思想当作本本,盲目崇拜,实际上是一种迷信。于是,他就从哲学的角度写了这篇文章。由于他与《人民日报》理论部联系比较多,于是就把它交由《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

《哲学和宗教》一文的发表,在理论界引起了争论,赞成者认为,邢贲思的问题提得非常尖锐,观点切中要害。反对者认为,怎么可以把毛泽东思想与宗教相提并论呢。更为严重的是,文章发表不久,分管意识形态的领导人汪东兴就在一次小范围的会议上对这篇文章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一篇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反动文章。

一个月后,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中央党校主办的《理论动态》发表,第二天《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署名全文发表,当天新华社发了通稿。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此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党报、党刊竞相转载,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期间,邢贲思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十多篇文章,在其他报刊上也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并在中央国家机关、解放军有关单位做了几十场报告,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尽了一个哲学工作者的责任。

坚信马列不动摇

1988年7月,邢贲思被任命为中央党校副校长。这期间,他分管的工作比较多,科研、培训、哲学、文史等工作都由他分管。中央党校既是党的最高学府,又是党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在这里,邢贲思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智慧,勤于思考,大胆探索,使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

1994年3月,中宣部决定让邢贲思兼任《求是》杂志总编辑。邢贲思在《求是》共工作了四年半的时间。这其间,江泽民同志就办刊方针和有关理论问题与他通过多次电话。

1996年6月,邢贲思根据江泽民同志在军委的一次讲话精神,写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线》一文,于6月6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文章发表时,他正在江西开会,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吴官正和他会面时谈起这篇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9日,当他从井冈山转到江苏太仓时,这篇文章又被新华社发了通稿,全国各大报刊全文转载。后来,江泽民同志与他通电话表扬了他写的这篇文章。谈起写这篇文章的背景,邢贲思说,当时,西方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中央提出"三讲"是要把经济建设为中心转为以政治为中心,而邢贲思的这篇文章正是驳斥这个错误观点。其中有句话是江泽民同志着重指出的--"在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是讲政治"。

1998年10月,由于年龄原因邢贲思不再担任《求是》总编辑。1999年底他又从中央党校副校长位子上退了下来。当时,胡锦涛同志在中南海勤政殿与他谈了话,对他多年来的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后来,他又从胡锦涛同志的手中接过了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聘书。

与时俱进不停步

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邢贲思说,他的人生有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是1949年7月,他由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参加了革命,并于1950年2月入党。第二次转折是他从外国语大学到哲学所,这是他学术生涯的转折。当时的哲学所,可以说集中了一批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其中如潘梓年、冯友兰、金岳霖、贺麟、杨一之等,还有多位兼任研究员,如艾思奇、任继愈、张岱年等。正是在这里,他深深地受到了哲学思想的熏陶,从而窥到了这门智慧之学的门径;也正是从此,才使他由一名革命青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邢贲思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十分宽广,他对欧洲哲学史上的人道主义有较深的研究,对费尔巴哈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人本主义有过精辟的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他又撰写了大量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文章,特别是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和《求是》总编辑期间,他先后四次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讲课,并先后参与了十五大报告、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的文件起草工作。

邢贲思

自从事哲学研究工作以来,他先后出版了《欧洲哲学史上的人道主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和启蒙》《哲学与时代》《在思想战线上》《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等著作。1998年出版了150多万字的四卷本《邢贲思文集》,2002年出版了近40万字的《邢贲思自选集》。1999年底,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创刊不久,便向邢贲思约稿并为他开设了一个随笔专栏,于是,他便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加以整理,一口气写了100多篇哲学随笔,以至于报社发表的速度竟然赶不上他写的速度。他的这个随笔专栏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因此有关出版社就将这些文章汇集成册,出版了《哲人之路》这部不可多得的通俗哲学理论读物。

六十年勤于治学,六十年勤于思考,六十年勤于耕耘,使邢贲思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播火者。他不但担任过党的高级领导职务,而且学养丰厚,著作等身。但生活上他却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人,他衣着朴素,生活简朴,家里不雇佣工,经常自己上街买菜。书房里的一张办公桌用了好多年,有些地方都磨掉了漆,但正是在这张显得有些过时了的办公桌上,78岁高龄的邢老经常要笔耕到深夜,写出了大量与时俱进的理论文章。他的哲学思想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他的生活作风同样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也正是在这张破旧的书桌旁,我聆听了邢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精辟论述,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位长者严谨深邃的治学思想,朴素淡泊的生活态度和求进求是的人生境界。

在采访时,笔者向邢老请教他名字中"贲"的读音,邢老饶有兴致地向我讲了他名字的由来。他说,关于他的名字,过去胡乔木同志问过,江泽民同志也问过,有一次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播新闻之前,为了核实读音,把电话打到家里。他的原名是父亲起的,名叫邢承墉。刚参加革命时,他感觉承墉这个名字中的承字是家族的辈分,带有封建色彩,于是想给自己改个名字。正好这时他读《诗经》,读到《白驹》中有"贲(bì必)然来思"的句子。但当时并不知"贲"的读音是(bì必)而以为读"bēn奔",就改名为邢贲思。邢老说,其实"贲"字有四个读音①bì(必)、②bēn(奔)、③fèn(奋)、④fén坟。有一次他出国办护照,拼字里打不出"贲" ( fèn奋),只好拼成"贲"(bēn奔),在中央党校,多数人则称他为邢贲( fèn奋)思。

邢老认为,读音并不重要,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一个符号而已。是的,邢贲思就是一个符号。在我的眼里,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继承和发展的一个符号,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作出了杰出贡献的符号。

文学作品

著有《欧洲哲学史上的人道主义》《哲学和启蒙》《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与时代》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