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那智瀑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那智瀑布

图片来自udn

那智瀑布(那智滝)是位于日本和歌山县东牟娄郡那智胜浦町那智川的瀑布。瀑高133m,宽13m。与华严瀑布袋田瀑布并称为日本三名瀑[1]

那智山中有多达60馀条的大小溪流,本来,那智瀑布是那智山中所有瀑布的总称,特别是用于笼瀑修行的48处瀑布(那智四十八瀑)。一般通称的那智瀑布,则专指一之瀑,别名那智大瀑。又因为水落处为岩盘分成三道水流,所以也叫三条之瀑。

古来即为佛教神道的修行地,同时也是自然信仰的对象,系飞泷神社之神体。

2004年7月1日,那智瀑布作为纪伊山地的灵场与参诣道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形成原因

那智瀑布的形成,特别是那智大峡谷河床瀑布的形成,应该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导致地形差异所表现出河流水作用的一种阶段性河床地貌的表现。其形成因子的作用应该是综合性的、复杂的。当然在分析其形成因子中,会有主要的或次要的分别,也可说是在一系列特定条件的综合因子作用下,在某一时间阶段上的一种必然表现。

大峡谷河床瀑布,就是在这样短距离、高坡降、大水量的情况下,流水水动力作用选择一定的地质构造部位能量释放的一种必然表现形式,也是河流发育溯源侵蚀在现阶段时段内、在日本特定的地形部位一种必然表现形式。 总之,那智瀑布的形成首先是在内外营力作用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具体瀑布作具体分析,在这样世界最大峡谷中这样巨大的水力作用和强烈构造运动作用地区,瀑布的变化性也就决定了大峡谷瀑布必然的青年性、群体性和复杂性征。

那智四十八瀑

那智山原始林的瀑布中,有48处以数字顺序与神道、佛教、道教名词等一一命名。相传从青岸渡寺的开祖裸形上人起,即为各宗教信仰者的修行场所;花山法皇也曾在二之瀑旁的断崖筑庵长居,号称千日瀑笼行。

但是明治初年实施神佛分离令与修验道禁止令后,维持入瀑修行基础的神佛习合信仰随之衰微,至明治中期,四十八瀑的名称与所在即已失传不考。

直到1991年,当地有心人士与新闻社、僧侣等根据少许残存的古文书入山调查,成功再确认四十八瀑的位置。并于1992年由青岸渡寺发起,恢复那智四十八瀑回峰行。

地理位置

那智瀑布位于和歌山县东牟娄郡那智胜浦町的那智川。与栃木县的华严泷、茨城县的袋田泷并称为日本三大名瀑。 那智山中溪流颇多,瀑布就达到60多处之众。所谓“那智泷”,原指其中的48泷(那智四十八泷)的总称。 不过,现在一般指的是青岸渡寺旁侧的瀑布。这一个瀑布落差为133米,瀑幅为13米。

那智泷一带,是“自然信仰”的圣地,2004年7月1日,作为纪伊山地的灵地和参拜道的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影片

日本三大名瀑 那智瀑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