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邹荻帆

增加 2,059 位元組, 2 年前
{{copyedit|time=2019-09-21T03:14:39+00:00}}{{unreferenced|time=2019-09-21T03:14:39+00:00}}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邹荻帆
| 職業 = 诗人,翻译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诗集《青空与林》]] [[ 《噩梦备忘录》]] [[ 《尘木集》]] 等等。
}}
'''邹荻帆'''(1917—1995), [[ 湖北 ]] 天门人,当代 [[ 诗人 ]] [[ 翻译家 ]]<ref>[https://www.sogou.com/sie?hdq=AQxRG-7746&query=%27%27%27%E9%82%B9%E8%8D%BB%E5%B8%86%27%27%27%EF%BC%881917%E2%80%941995%EF%BC%89%EF%BC%8C%E6%B9%96%E5%8C%97%E5%A4%A9%E9%97%A8%E4%BA%BA%EF%BC%8C%E5%BD%93%E4%BB%A3%E8%AF%97%E4%BA%BA%E5%92%8C%E7%BF%BB%E8%AF%91%E5%AE%B6&ie=utf8 '''邹荻帆'''(1917—1995),湖北天门人,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搜狐, www.jsons.cn/poetin...- 2022-5-10</ref> 邹荻帆 出生于湖北蒲圻(现 [[ 赤壁市 ]] )。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 <ref>[https://www.sogou.com/sie?hdq=AQxRG-7746&query=%E9%82%B9%E8%8D%BB%E5%B8%86%E5%87%BA%E7%94%9F%E4%BA%8E%E6%B9%96%E5%8C%97%E8%92%B2%E5%9C%BB%EF%BC%88%E7%8E%B0%E8%B5%A4%E5%A3%81%E5%B8%82%EF%BC%89%E3%80%82%E6%97%A9%E5%B9%B4%E5%B0%B1%E8%AF%BB%E4%BA%8E%E6%B9%96%E5%8C%97%E7%9C%81%E7%AB%8B%E5%B8%88%E8%8C%83%E5%AD%A6%E6%A0%A1&ie=utf8 邹荻帆出生于湖北蒲圻(现赤壁市)。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中国诗歌网 - www.zgshige.com/c...- 2017-12-19</ref> ,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 《没有翅膀的人们》]] 。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95年9月4日卒于北京。有作品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ref>[https://www.sogou.com/sie?hdq=AQxRG-7746&query=1995%E5%B9%B49%E6%9C%884%E6%97%A5%E5%8D%92%E4%BA%8E%E5%8C%97%E4%BA%AC%E3%80%82%E6%9C%89%E4%BD%9C%E5%93%81%E9%80%89%E5%85%A5%E4%BA%BA%E6%95%99%E7%89%88%E4%B8%AD%E5%AD%A6%E8%AF%AD%E6%96%87%E6%95%99%E6%9D%90&ie=utf8 1995年9月4日卒于北京。有作品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知乎 - zhuanlan.zhihu.com/p...- 2021-3-27</ref> 。 
== 1人物信息 ==
 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 文艺报 ]] 编辑部主任、[[ 《诗刊》]] 主编等职。著有诗集[[ 《青空与林》]] [[ 《噩梦备忘录》]] [[ 《尘木集》]] [[ 《在天门》]] [[ 《木厂》]] [[ 《走向北方》]] [[ 《金塔一样的麦穗》]] ,诗论集[[ 《诗的欣赏与创作》]] 、长篇小说[[ 《大风歌》]] 等。 很多民族唱法的歌曲以其诗词为词。像[[ 《牧羊姑娘》]] 等。
== 2人物生平 ==
 
文坛英荻 诗海巨帆
1917年5月,天门县城邹姓木匠喜添娇子。看看襁褓中儿子清秀而嫩红的脸蛋,望望门外西江(县河)芦荻萋萋,远帆点点,邹木匠似有所悟,为之取名荻帆。名字虽然悠然婉约,但父亲寄予的希望是,要儿子秉承家业,将他雕凿成一名优秀的木匠。而邹荻帆却在黑暗的社会里,将自己打磨成了一代斐声文坛的诗人。
在城关读了几年私塾后,小荻帆于1932年考上了应城县初级中学。年仅15岁的他离开父母和故土,只身前往临县住读。从此,思绪飞扬的少年荻帆开始接触新文艺,如饥似渴 地捧读茅盾、巴金、冰心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两年后,邹荻帆考上了湖北省师范学校。沐浴在新文化春风春雨里的邹荻帆心潮激荡,眼界开阔。他心灵的种子要发芽了,于是,他开始写诗了。
1937年1月 地捧读茅盾、巴金、冰心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两年后 ,邹荻帆 在[[《文学》]]新诗专号 发表 两首处女诗。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感情的激流如飞瀑直泻。同年4月,便将一首题为[[《没有翅膀的人们》]]的叙事诗发表在[[《中流》]]第8期上 湖北省师范学校 沐浴 这首800多行 新文化春风春雨里 长诗里, 邹荻帆 将农民的苦难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昏庸 心潮激荡 以满腔 眼界开阔。他心灵 忿懑进行 种子要发芽 叙述与抨击。诗一发表 便受到巴金等名家的一致赞赏。
是,他开始写诗了。 1937年1月,邹荻帆在[[《文学》]]新诗专号上发表了两首处女诗。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感情的激流如飞瀑直泻。同年4月,便将一首题为《没有翅膀的人们》的叙事诗发 表在《中流》第8期上。在这首800多行的长诗里,邹荻帆将农民的苦难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昏庸,以满腔的忿懑进行了叙述与抨击。诗一发表,便受到巴金等名家的一致赞赏。 同年七月,抗日战争暴发。仍住校读书的邹荻帆,与冯乃超、穆木天、蒋锡金等人筹办了[[《 时调》]] 诗刊,发表抗日诗章。这时,胡风从敌占区退回武汉续办[[ 《七   月》]] ,创刊号上发表了邹荻帆的新诗[[ 《江边》]] 。此后他也成为了“七月诗派”的主将。
为了声援抗日,邹荻帆以笔作枪,参与发起并组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巴金在上海出版烽火小丛书,邹荻帆创作了第一部长诗[[《在天门》]],由巴金出版。由于这部诗暴露了大后方的黑暗与残酷,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令查禁。但诗人的正义之感爱国之心是“查禁”不住的。1940年,邹荻帆又创作了一部两千多行的长诗[[《木厂》]],发表在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六集。这是中国第一部描写农村手工艺者命运、劳资纠纷、工农被迫革命的长诗。可想而知,诗一出版便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查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邹荻帆作品</big>'''
|-
|<center><img src=https://www.21cnjy.com/data/attachment/softpic/619/8/2-1364620152.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8TkKIMkLELjboImLkEk74TkKIMkrELjbkRmLkEk78TkKILkbGNIjXlEkOILqIPjepHwL4Qj%20lHzrGIOzzgjb0Ew%20dBxfsGwOVFmULyMzzlWaIPjfdJj%20lHzo%3D%3D_1627359536&query=%27%27%27%E9%82%B9%E8%8D%BB%E5%B8%86%27%27%27%EF%BC%881917%E2%80%941995%EF%BC%89%EF%BC%8C%E6%B9%96%E5%8C%97%E5%A4%A9%E9%97%A8%E4%BA%BA%EF%BC%8C%E5%BD%93%E4%BB%A3%E8%AF%97%E4%BA%BA%E5%92%8C%E7%BF%BB%E8%AF%91%E5%AE%B6 来自 搜狗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邹荻帆
|}
'''二'''
''' 1937年8月,邹荻帆从湖北省师范学校一毕业,便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之中。他经穆木天介绍,潜入大别山一带的第五战区,参加臧克家、黑丁等为首的“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团”。在战争前线,邹荻帆抒写了大量讴歌抗战英烈的诗歌,其中一篇400多行的诗《他们将为受难的人们而斗争》,在沦陷后的上海发表。同时将这一时期的诗结集,由巴金出版了一册[[《尘土集》]]。 后来文化工作团解散,邹荻帆于1938年9月参加金山、王莹等为首的“上海救亡演剧等 '''队”,辗转到桂林。那时桂林文化界人士集中,巴金、夏衍、艾青等都在那儿。艾青主 编广西日报副刊《南方》,邹荻帆成为主要撰稿人。
1937年8月 不久演剧队改名“中国剧团” 邹荻帆从湖北省师范学校一毕业 受周恩来副主席指示 便投身 利用广西的关系 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之中。他经穆木天介绍 海外演出 潜入大别山 带的第五战区,参加臧克家、黑丁等为首的“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团” 站是香港 在战争前线, 邹荻帆 抒写了大量讴歌抗战英烈的诗歌,其中一篇400多行的诗[[《他们将为受难的人们而斗争》]], 沦陷后的上海发表。同时将这一时期的诗结集 剧团既做宣传工作 由巴金出版了一册[[《尘土集》]] 也演群众角色 在香港遇到戴望舒、袁水拍
后来 化工作团解散,邹荻帆于1938年9月参加金山、王莹等为首的“上海救亡演剧等二队”,辗转到桂林 艺界朋友 那时 桂林文化界人士集中,巴金、夏衍、艾青等都在那儿。艾青主编广西 是《星岛 日报 副刊[[ 南方 星座 ]], 的编辑。 邹荻帆 经常参加他主持的座谈会,并 主要撰 副刊写 稿 在香港停留了半年,剧团拟去西贡、南洋一带;邹荻
不久演剧队改名“中国剧团”,受周恩来副主席指示,利用广西的关系到海外演出,第一站是香港。邹荻帆在剧团既做宣传工作,也演群众角色。在香港遇到戴望舒、袁水拍等文艺界朋友。戴那时是[[《星岛日报》]]副刊[[《星座》]]的编辑。邹荻帆经常参加他主持的座谈会,并为副刊写稿。在香港停留了半年,剧团拟去西贡、南洋一带;邹荻 帆则要求离队回内地,准备到革命圣地延安去。
1939年9月邹荻帆到了宜昌,经友人田一文介绍参加了九十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到白鹭湖、郝穴一带战地宣传抗日。但由于新排演的[[《九一八以来》]]、[[《扬子江暴风雨》]]等剧国民党都不让演出,而且信件受到检查,邹荻帆一气之下,离开了部队。
在汉期间,邹荻帆还与曾卓、伍禾、胡天风、绿原、牧星等出过两辑丛刊,一为《沙漠的喧哗》诗专辑,一为[[《大江日夜流》]]小说、散文、诗辑。他还随军调“三人小组”,到过中原解放区,有[[《宣化店之春》]]3首诗,发表在胡风主编的[[《希望》]]上。另外,因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各种腐败现象不满,写了[[《大城》]]一诗,发表在上海[[《大公报》]]上,受到国民党特务的追查。
1948年初,因武汉呆不下去了,邹荻帆远走香港。在香港得到邵荃麟、葛琴等的帮助,先是在飞机修理工厂做杂工,后来为[[《华商报》]]编副刊。在此期间,为迎接解放而   抨击反动政权的“和谈”阴谋与腐败写了大量讽刺诗,邵荃麟、萧乾、端木蕻良等都为邹荻帆这一时期的诗写过评论文章,予以很高的评价。另外一些诗篇,如[[《中国学生   颂歌》]]是赞颂学生革命精神的;[[《致家乡》]]是怀念获得了解放的乡镇;[[《朗诵给北平听》]]是为迎接解放北平而作。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初在北平召开,邹   荻帆因交通不便,虽是代表,而未能参加。 1949年6月,邹荻帆离开香港经东北到北京。8月间参加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筹备组工作,后来在该局一直工作到1956年底。邹荻帆这时期的诗作,主要有两种主题:一是歌
1949年6月,邹荻帆离开香港经东北到北京。8月间参加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筹备组工作,后来在该局一直工作到1956年底。邹荻帆这时期的诗作,主要有两种主题:一是歌 颂解放后的生活,如[[《我的北京》]]、[[《春城无处不飞花》]]等;另一种是颂扬和平及国际友好往来的,这跟他从事的文化联络工作有关,如[[《五月颂歌》]](发表在 [[《人民文学》]]上,[[《文艺报》]]曾有好评)以及[[《写在透明的土地上》]]等。
'''四'''
1958年,邹荻帆下放到河北省怀来县西榆林乡劳动锻炼。这一年毛泽东主席发起了“三面红旗”运动,当时,邹荻帆当然无法认识到“左倾”的错误,在这种不能分辨是非的 情况下,也写了颂扬“大跃进”的诗篇,有一部分收入到诗集[[《风驰电闪》]]中。后来邹荻帆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大风歌》]]虽然避免写入一些“极左”的做法,但基调是肯定人民公社的。尽管邹荻帆着重只写知识分子在兴修水利中的思想改造,还是无法避免受当时错误政策的影响。这期间,因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邹荻帆的长诗[[《祖国抒情诗》]]。
1959年邹荻帆调 情况下,也写了颂扬“大跃进”的诗篇,有一部分收入 诗集[[《 世界文学 风驰电闪 》]] 做编辑,这时他读到了不少外国古典与当代文学作品,并不时回到曾下放过的农村去访问,交结了许多农民朋友。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 中。后来 邹荻帆 在山西、安徽、江西等地参加农村 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大风歌》]]虽然避免写入一些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极左 。邹荻帆个人在此运动中当然也执行了错误政策 的做法 ,但 对了解农村的生活艰苦,劳动人民的品质等,确有很大的帮助。基调
'''五'''1978年, 是肯定人民公社的。尽管 邹荻帆 调《诗刊》工作,因而 着重只写知识分子在兴修水 用刊物为许多被冤屈了多年而等待“平反” 诗人率先发表了 思想改造,还是无法避免受当时错误政策 作品,并举办了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诗人会议,邀集了全国有 影响 的诗人参加 。这期间 为新诗的扩大和队伍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同时 因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由于各派诗 重新 民文学出版社 现,使诗坛形成 百花齐放的局面。
荻帆的长诗[[《祖国抒情诗》]]。 1959年邹荻帆调到《世界文学》做编辑,这时他读到了不少外国古典与当代文学作品,并不时回到曾下放过的农村去访问,交结了许多农民朋友。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前,邹荻帆在[[山西]]、[[安徽]]、[[江西]]等地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邹荻帆个人在此运动中当然也执行了错误政策,但对了解农村的生活艰苦,劳动人民的品 质等,确有很大的帮助。 '''五''' 1978年,邹荻帆调《诗刊》工作,因而利用刊物为许多被冤屈了多年而等待“平反”的诗人率先发表了的作品,并举办了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诗人会议,邀集了全国有影 响的诗人参加,为新诗的扩大和队伍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同时,由于各派诗人重新出现,使诗坛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1979年的思想解放学习,对邹荻帆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这是邹荻帆写诗最多的时期。至1988年,邹荻帆共出了七本诗集,一本诗评集。为花城出版社编了两   本外国诗选:[[《少女的声音》]](叙事诗选)和[[《月照波心一颗珠》]](译诗选),并编选了[[《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年诗选》]]。
此外,邹荻帆还在1988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颤抖的灵魂》]],真实记述了“文革”中知识分子在五·七干校所受的迫害。
自1979年以迄于1994年,邹荻帆一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并曾任作协外委会委员。1983年任[[《诗刊》]]主编。作为诗坛主帅,创办了全国青年诗歌刊授学院,培养了   众多青年诗人。 建国后为国际间进行文化文艺交流,邹荻帆共访问过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马其顿、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意大利、前东西德、尼泊尔、前苏联、泰国等十多个国家。1994年 冬被选为国际华人诗人协会主席团成员。 1993年10月14日,邹荻帆在第24届南斯拉夫梅代雷沃国际诗歌节上荣获“斯梅代雷沃城堡金钥匙”奖。南斯拉夫外长、中国驻南使节出席了颁奖仪式;贝尔格莱德市长接见了
建国后为国际间进行文化文艺交流, 邹荻帆 共访问过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马其顿、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意大利、前东西德、尼泊尔、前苏联、泰国等十多个国家。1994年冬被选为国际华人诗人协会主席团成员
1993年10月14日,邹荻帆在第24届南 一年一度的 拉夫 梅代雷沃 国际 诗歌节 上荣获“斯梅代雷沃 始于1970年。自1986年以来,每届诗歌节均以这座古 城堡 金钥匙 ”奖 表彰一位在国际享有盛名的诗人 南斯拉夫外长 迄今只有罗马尼亚、奥地利、匈牙利 中国驻南使节出席了颁奖仪式;贝尔格莱德市长接见了邹荻帆。保家
一年一度的斯梅代雷沃诗歌节始于1970年。自1986年以来,每届诗歌节均以这座古城堡的金钥匙表彰一位在国际享有盛名的诗人。迄今只有罗马尼亚、奥地利、匈牙利、保家 利亚、捷克、俄罗斯和南斯拉夫等国的7位著名诗人获得了这份殊荣。
'''六'''
邹荻帆先生魂系故里,桑梓情深。他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也十分关心家乡青年文学爱好者的成长。八十年代后期,他曾专程回到离别已久的家乡参加天门的   平原诗会,支持、指导过[[《业余诗人》]]、北京诗社、湖北省青年诗歌协会、竟陵文学研究会的工作和活动。1993年笔者参与创办[[《天门》]]杂志,邹老欣然担任顾问并   题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1995年元月,邹老给笔者寄来他生前的最后一部文集[[《春归何处》]],其中有好几篇是回忆天门老家的亲友与故事的,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Category:中國詩人]]
[[Category:文化人類學]]
[[Category:文化藝術人物]]
[[Category:中国现代作家]]
 
==视频==
 
{{uncategorized|time=2019-09-21T03:14:39+00:00}}=参考来源==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