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郑穆公兰
概要
谥号 穆公
在位 前627年-前606年
郑文公
燕姞

目录

郑穆公

郑穆公(前647年-前606年),史记称作郑缪公[1]姓,名,又名子兰。他是春秋时代郑国第十一任君主。郑文公之子,母为燕姞。于公元前627年-前606年在位,共计22年,之后由其子郑灵公即位[2]

穆公的七个儿子的后代在后世成为七个势力强大的世族,他们掌握着郑国的政治,将国君的权力架空。史称“七穆”。

身世和即位

穆公的父亲郑文公早年奸淫其叔父郑子仪的妻子陈妫,生子华子臧。子臧因和文公不睦而出奔。后来,文公诱杀子华于南里,又派人在两国交界处杀了子臧。接着娶江国女子,生下公子士。公子士出使楚国时被楚人用酒毒杀。于是又娶苏国女人,生子瑕子俞弥。但俞弥又早夭,子瑕也不被文公和大夫泄驾所喜,故而也没有被立为太子。[3]

穆公的母亲燕姞南燕国女子,她只是文公的一名贱妾。有一天,她在梦中看到天使给她一支兰花,并说:“我乃伯儵,是你的祖先,将这朵兰花交给你的儿子。因为兰有国香,带上它,令会别人像爱兰花一样爱你。”之后郑文公在宠倖燕姞的时候给她一朵兰花。燕姞对文公说:妾不才,假如有幸怀上孩子的话,可能有人不会相信是您的孩子,可以将兰花作为信物吗?文公同意了。所以穆公出生后,便取名为兰。 [4]

后来,文公赶走群公子,穆公出奔到晋国[5],追随晋文公。晋文公伐郑时,穆公请求不参与围攻自己的祖国,晋文公同意。郑国大夫石甲父说:“姞是吉人的意思,姬和姞姓通婚产生的后代都很昌盛,穆公是姞姓所出,上天或许会帮助他成为国君,他的后代也必然众多。”[5]于是和孔将鉏侯宣多一起将穆公迎回,立为太子,以此和晋国讲和,晋国答应了。[6]

郑文公四十五年(公元前628年)四月,郑文公去世[7],郑穆公继位。

在位

弦高犒秦师

穆公继位的同年十二月,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8]。由于郑文公和晋文公的先后去世,使得郑穆公继位之初便险些受到一心图霸的,来自秦国秦穆公的军事打击。当时秦国间谍杞子手中掌有郑国北门钥匙,藉机通知秦穆公。秦穆公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为统帅,企图乘机偷袭郑国。[9]大军行至滑国地段时,被前去宗周做买卖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先以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说:“我们国君早知你们要去郑国,特意令我前来犒劳各位。郑国虽不富足,却也愿意为你们驻扎在此的军队提供供求补给,你们在这一天,我就提供一天的的需求,如果要行军的话,就为你们守备一晚。”来稳着秦军,然后派人向郑国报信。[10]郑穆公获知秦军意图入侵的消息后,见杞子等人早就穀马砺兵。便派皇武子前去致辞:“你们呆在郑国很长时间了,所带的食物大概已经吃完了吧。如果要离开的话,可将郑国的围猎场所当做你们是你们秦国的一样,儘管去猎取麋鹿如何?”。杞子听后赶紧逃往齐国,党羽逢孙扬孙也出逃到宋国。孟明视以为郑国早有准备,便撤军了。 [11]

子瑕之乱

穆公的异母兄公子瑕早先不被文公所喜,被驱逐出国,公子瑕便流亡到了楚国。楚国令尹子上在稳定了与陈、蔡两国的关係后,攻打郑国,准备将公子瑕送回国和穆公争位。但在攻打桔柣之门的时候,公子瑕的战车不幸翻到水池裡面,结果溺水身亡,由郑文公夫人收敛并安葬于郐城之下。[12]

在晋与楚之间的摇摆

作为夹杂在晋楚双雄之间的郑国和宋国,往往随着晋楚两国实力的此消彼长而各自摇摆,也往往因为听命于各自宗主而互相攻伐。早在郑文公在位期间,晋国攻打郑国,郑国方面为免除兵祸便迎回流亡晋国的穆公并立为太子,于是郑国成为晋国的盟友。

郑穆公十六年(公元前612年),郑国烛之武随世子夷朝晋。同年晚些时候,穆公又亲自朝晋。[13]

郑穆公十七年(公元前611年),郑国随晋国一起伐宋。当时,晋国召集诸侯在扈相会,晋灵公以“贰于楚”的理由拒绝接见郑穆公。郑穆公二十年(前608年)时,晋国两次以帮助他国的名义索取贿赂。郑穆公认为“晋不足与也”,遂改和楚国结盟。[14][15]当年秋天,郑国随同楚庄王一起攻打陈国及晋国的盟友宋国。晋国以赵盾为主帅救陈、宋,继而出击郑国,但被由蒍贾率领的援军在北林击退。[16]

郑穆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07年),郑国的公子归生从楚国之命,率军攻打宋国,宋国战败,主将华元被擒获,并获得乐吕尸体和甲车四百六十多辆,俘虏二百五十人。[17]郑穆公的骑牆行为,有时还会遭到晋楚两方面的打击。晋国在北林之战失败的当年就攻打郑国进行报复。夏天,晋国联合宋、三国联军大举进犯。[18]次年,晋成公率师攻郑,大军直逼至郔(一说在今河南滑县,一说在郑州),郑国被迫讲和,并再次成为晋的盟国。[19]同年夏年,楚庄王便出兵侵犯以示报复[20]。可以说穆公的一生就是这样游走摇摆在晋国与楚国之间。[13]

为政举措

郑穆公在位时期,先后与楚国、晋国结盟,使得免遭亡国之险。并帮助楚国讨伐宋国,大败宋军,获战车四百六十多辆,斩首一百多人,生俘二百多人。 趣闻

去世

郑穆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06年)十月,穆公生病,说:“兰花死了,我也会步其后尘吗?我是因为兰花而生的。”不久,割除兰花而去世。[21]

身后

郑穆公去世后,由太子夷即位,为郑灵公,灵公在位仅一年就被叔叔公子归生(子家)所弑。随后由弟弟公子坚继位,是为郑襄公。自襄公开始,穆公的子孙良氏游氏国氏罕氏驷氏印氏丰氏轮流执政,统称为七穆[13]

历史评价

郑国大夫石癸:“馀庶子无如兰贤。”

司马迁史记》:“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

史书记载

家庭

  • 父:郑文公
  • 母:燕姞
  • 异母兄弟:子华、子臧、公子士、子瑕、子俞弥

子女

子:

  • 公子喜,字子罕,七穆之一罕氏始祖。
  • 公子騑,字子驷,七穆之一驷氏始祖。
  • 子印,七穆之一印氏始祖。
  • 公子发,字子国,七穆之一国氏始祖。
  • 公子偃,字子游,七穆之一游氏始祖。
  • 子丰,七穆之一丰氏始祖。

女:

  • 夏姬,少妃姚子生,春秋时期着名美女。
前任:
郑文公
春秋郑国君主(第十一任)
前627年─前606年
繼任:
郑灵公

视频

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人物篇之-郑穆公

参考资料

  1. 《史记·郑世家》:四十五年,文公卒,子兰立,是爲缪公。
  2. 郑世家第十二,国学网
  3. 《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使盗杀子臧于陈、宋之间。又娶于江,生公子士。朝于楚,楚人鸩之,及叶而死。又娶于苏,生子瑕、子俞弥。俞弥早卒。泄驾恶瑕,文公亦恶之,故不立也。
  4. 《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5. 5.0 5.1 《左传·宣公三年》:公逐群公子,公子兰奔晋,従晋文公伐郑。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与孔将鉏、侯宣多纳之,盟于大宫而立之。以与晋平。
  6. 《左传·僖公三十年》:初,郑公子兰出奔晋,従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
  7.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四月己丑,郑伯捷卒。
  8.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9.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10.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従者,不腆敝邑,为従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11.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12.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楚令尹子上侵陈、蔡。陈、蔡成,遂伐郑,将纳公子瑕,门于桔柣之门。瑕覆于周氏之汪,外仆髡屯禽之以献。文夫人敛而葬之郐城之下。
  13. 13.0 13.1 13.2 白寿彝版《中国通史》第三卷 传记 上 第五章 晋、郑
  14. 《左传·宣公元年》:宋人之弑昭公也,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宋,宋及晋平,宋文公受盟于晋。又会诸侯于扈,将为鲁讨齐,皆取赂而还。郑穆公曰:“晋不足与也。”遂受盟于楚。
  15. 《春秋左传正义》:宋人之弑昭公也,在文十六年。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宋,宋及晋平,宋文公受盟于晋。又会诸侯于扈,将为鲁讨齐,皆取赂而还。文十五年、十七年,二扈之盟,皆受赂。
  16. 《左传·宣公元年》:经: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传:秋,楚子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师救陈、宋。会于棐林,以伐郑也。楚蒍贾救郑,遇于北林。囚晋解扬,晋人乃还。
  17. 《左传·宣公二年》: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狂狡辂郑人,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
  18. 《左传·宣公二年》: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19. 《左传·宣公三年》:晋侯伐郑,及郔。郑及晋平,士会入盟。
  20. 《左传·宣公三年》:夏,楚人侵郑,郑即晋故也。
  21. 《左传·宣公三年》: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
  22.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