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郑蒲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蒲港又称郑蒲深水港,地处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境内 ,郑蒲港是长江水道上直插内陆的深水港,它是位于马鞍山市和县境内 ,与马鞍山主城区隔江相对,毗邻南京、芜湖两市,位于省级开发区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2010年7月7日,郑蒲港一期工程项目书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这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又一个万吨级深水港项目。[1]

港口规划

依托港口开发来建设郑蒲港新区,对于促进马鞍山乃至安徽与长三角沿江地区实现无缝对接,以港口经济促进新一轮改革开放使之建成安徽的"北仑港"、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成为皖江城市带崛起新的增长极,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未来的郑蒲港新区将以港兴城,港城互动、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通江达海和生态型临港产业新城。港口规划1万吨及以上泊位26个、5千吨级泊位11个、3千吨级泊位14个、1千吨级泊位9个,可实现年通过能力1亿吨。

港口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

郑蒲港区拥有长江深水岸线24.5公里,其中一级岸线9.5公里,常年水深在-20米左右,可以停靠万吨级轮船;二级岸线15公里,都处于自然状态,堤外江滩地宽多数达到220米以上,局部达800-1600米,滩面高程7-8米,是良好的深水港地及建设第四代港口的最佳位置,也是长江上最后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万吨级深水港口资源。港口建成之后,码头可停靠万吨级远洋货轮。届时,安徽、江西、湖北、重庆等内陆外向型工业货物可从这里直接起程驶向世界。从此,它将与沪宁两港同台竞技,分食长江远洋货运。郑蒲港区拥有长江深水岸线24.5公里,其中一级岸线9.5公里,常年水深在-20米左右,可以停靠万吨级轮船;二级岸线15公里,都处于自然状态,堤外江滩地宽多数达到220米以上,局部达800-1600米,滩面高程7-8米,是良好的深水港地及建设第四代港口的最佳位置,也是长江上最后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万吨级深水港口资源。

区位交通优势

处在东部与西部结合点,郑蒲港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和马高速、北沿江高速、滁马高速、206省道、以及规划中的北沿江铁路、过江隧道从此穿境而过。2013年年底,随着马鞍山长江大桥在新区与206省道胡同后,郑蒲港新区到合肥只有120公里,距离南京禄口机场40公里,距离淮南铁路20公里,形成了公铁水空联运一体化格局。

集疏运通道完备,腹地货源充裕。省会合肥居皖中和江淮之间,郑蒲港将依托省会经济圈,辐射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和中部省份经济带,将建设成为省会经济圈及皖中地区现代化运输系统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和经济交流的重要窗口,区域内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和沿江产业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省政府重点打造的"江北第一大港"。

股东优势

郑蒲港由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省交通运输厅下属的代表省政府对水运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机构;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重要的钢材生产基地;马鞍山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企业之一,十一五期间,马鞍山港货物吞吐量、营运收入、利润、劳动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进入全国主要港口企业前30强,长江安徽段港口企业第1名。

深厚的投资背景、强大的资源支持和专业的港口运作团队,郑蒲港将被打造为现代港口物流企业,同时又可为现代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提供更深层次的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满足每位客商的特定需求。

建设进度

据了解,经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规划,郑蒲港拟分三期建设,计划投资100多亿元人民币,港口规划1万吨及以上泊位26个、5千吨级泊位11个、3千吨级泊位14个、1千吨级泊位9个,可实现年通过能力1亿吨,在港区先后建设临港工业园、综合物流园。一期工程估算投资约5.1亿元,于2012年11月6日开工,兼靠2万吨级的3个泊位将于2014年底完工,年吞吐量220万吨。

郑蒲港二期工程

郑蒲港二期位于马鞍山河段江心洲汊道段左汊左岸太阳河口下游,为规划的马鞍山港郑蒲港区万吨级深水岸线。工程规划建设规模为4个10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和4个10000吨级件杂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900万吨,其中件杂货300万吨、集装箱60万标箱。

12月19日上午,马鞍山港郑蒲港区二期工程通航安全评估专家初审会在芜湖召开。会议由芜湖海事局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长江海事局、马鞍山市港口管理局、长江芜湖航道管理处、芜湖引航站、中外运长航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分公司、芜湖长江水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马鞍山海事处、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设计单位)、马鞍山郑蒲港港口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等单位的专家及代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影响论证与评估管理办法》的要求,与会专家和代表认真听取了郑蒲港二期工程对通航安全影响的评估报告,并形成专家初审意见。

经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评估报告论证工作的技术路线正确,引用的资料较翔实,内容较全面,结论可信,基本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下一步,将根据专家与代表的意见及建议对《评估报告》进一步修改完善。

江海联运枢纽

郑蒲港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托,是省会经济圈物资贸易水陆联运、江河联运、通江达海的最快捷通道。郑蒲港将以集装箱装卸运输为主导并兼顾大重件件杂货物,是实现货物通江达海、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内外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型港口;未来将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保税物流,具有现代港口物流的功能,即港口装卸、仓储、中转、换装、加工、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努力成为中部江海联运枢纽和生产服务中心、长三角经济圈重要的港口物流中心,成为国家级物流进出口基地,对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和支撑腹地经济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郑蒲港为中心,半径500公里(京沪线以西、长江以北)是最经济的港口辐射半径,覆盖安徽、湖北等中部地区2个省会城市(合肥市、武汉市)和22个地级市,人口约1亿人,经济总量3万亿,是其通江达海的重要门户港。所以,坚持港城一体,就是要坚持港城互动、以港兴业、依港兴城,通过港口建设、临港产业促进城市资源集聚,通过城市公共配套服务支撑港口经济发展,进而打造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