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郭赛珊
出生 1938年10月
国籍 中国

目录

郭赛珊

郭赛珊,女, 生于1938年10月24日,福建莆田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1960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北京协和医院原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教育经历

1960年 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 1960年-1970年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工作)。 1971年-1972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 (学习)。 1972年-1978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 (教学工作)。 1979年-1980年 北京高级中医师资格进修班干部(学习)。 1975年-1988年 师从著名中医祝谌予教授,继承整理其学术思想。

工作经历

1976年至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组组长; 1978年-1985年 北京协和医院中西医主治医师; 1985年-1990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教授; 1989年-1990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中医科副主任; 1991年-1998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中医科教授、主任; 1996年-1997年 美国圣安东尼奥德州大学汉方医学研究所访问教授。

出诊时间

每周三下午(特需门诊)。

研究方向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内科疑难杂病、妇科病、睡眠障碍、抑郁症、不孕不育、肿瘤术后及放化疗期间治疗。目前承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的科研任务。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华夏医学会顾问等。

学术思想

郭师认为,不沦是中医还是西医,糖尿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都主张个体化治疗。即首先从基础治疗(精神调节、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做起,未能达到治疗目标时才使用药物治疗。中医和西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都是肯定的。基础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能达标时,应用西药(包括胰岛素)毋庸置疑,但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各项病理指标及延迟糖尿病井发症的发生方,中医具有很大优势。如饮食治疗方案的制定不仅要体现西医糖尿病营养学的原则,也应符合中医辨证施食的理论,按食物的性味辨证施食,施膳,若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或有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时,应及时、规范地用西药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水平内,同时辅以中医辨证沦治;而当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加大胰岛素用量不能改善病情,或虽血糖控制平稳,但许多临床症状仍很突出时,就应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解除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再根据病情合理应用西药。对于一部分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中西医治疗的介入可以减少甚至停服西药。

科研成果

先后完成了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课题4项,参加的课题获成果奖3项。“血液流交学指标的建立及临床应用”,1990年获得协和医院科技成果三等奖;“治疗糖尿病新药金降糖片的研究”,1993年获得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尝试” 1998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 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金降糖片治疗气阴两虚火旺型糖尿病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中西医结合学术会优秀论文奖,并获199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术杂志优秀论文三等奖;“降脂中药片对高脂血症患者胆固醇、甘油三脂、6-keto-PGFlα及TXB的影响” 1991年获得中西医结合优秀论文奖。 参加著书7部,其中主编的《祝谌予临床经验集》1995年获得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成果奖。

获奖情况

2008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郭赛珊名医工作室”获得“全国首届先进名医工作室”

出版著作

主编《祝湛予临床经验集》、《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副主编《实用中西药临床治疗手册》,参编《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