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鄂栋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鄂栋臣
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出生 1939年7月15日
江西广丰
逝世 2019年2月21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鄂栋臣(1939年7月15日-2019年2月21日),汉族,江西广丰人。曾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1]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中国南北极测绘科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3]

1984年,鄂栋臣参与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一生参与7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两次在国家南极科学考察中荣立二等功。鄂栋臣是参加过我国南北两极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三站创业建站工程的全国唯一亲历者,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定者、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者、将中国测绘标志埋设在北极点的第一人。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被誉为"中国极地测绘之父"。

2019年2月21日凌晨,被誉为"中国极地测绘之父"的武大教授鄂栋臣,因病在武大中南医院逝世,享年80岁[4]

人物履历

1960.8.-1965.6.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本科学习。

1965.7.-1970.8.武汉测绘学院毕业留校任教。

1970.9.-1976.1.参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705部队任教员。

1976.2.-1984.4.转业 回武汉测绘学院任教曾任卫星大地测量研究室主任等职。

1984.6.- 2000.7.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作。

1984.-1985.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任考察队副书记兼测绘组组长创建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

1985.-1986.参加中国第二次南极考察队赴长城站科考任副队长副书记等职。

1986.-1999.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

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武汉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

2000.8.-- 武汉大学工作,任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大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工作组中国常设代表(1988年起)、湖北省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理事长(1995起)

200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从1984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开始,先后六次远征南极科考,四次赴北极并曾到达北极点考察。

全国唯一一名同时参加过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建立长城站、中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建立中山站、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赴北冰洋考察、首次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的科考人员。

研究方向

南极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

极地遥感应用。

南极物质平衡与海平面变化。

互联网极地GIS系统。

主要贡献

在此期间仍然主持中国南北极测绘科考研究项目,并且还参加过如下。

(1) 1988.-1989.参加中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创建中国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

(2) 1991.-1992.参加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队赴长城站考察。

(3) 1996,3-96.4.参加香港"北极追踪"考察队到达北极点。

(4) 1999.7.-1999.9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

鄂栋臣
鄂栋臣打出爱心手势动作

已招硕士研究生 12名 博士生研究生4名。

鄂栋臣教授主要从事极地科学研究工作,从1984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开始,

曾四次远征南极,两次赴北极考察,曾到达北极点。主持了二十年国家南北极测绘重点。

项目研究,是中国极地测绘遥感信息学领域科学考察研究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

在研项目: 《十五》中国南考察地区基础测绘研究。

《十五测绘重点项目》南极地理信息获取及环境动态过程研究。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南极地区环境监测数据信息集成。

北极卫星跟踪站和动态空间信息系统的建立。

获奖记录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授二等功两次;湖北科技精英、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国科普作协授贡献突出科普作家; 国务院授全国劳模称号;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

1985年 《中国首次南极测绘考察成果》 获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获奖者)。

1994年 《南极拉斯曼丘陵小像幅航测成图研究》 获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获奖者)。

1994年 《南极冰盖考察大剖面卫星影像数字制图研究》 获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获奖者)。

1997年 《南极现代地壳运动和遥感成图研究》 获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获奖者)。

1997年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 获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8年 《南极现代测绘与遥感应用研究》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获奖者)。

2002年 《鄂栋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老照片

1939年7月,鄂栋臣出生在江西广丰山区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中。战争年代,家庭异常贫苦,小小年纪的鄂栋臣没有条件上学,成了一名放牛娃。直到解放后的1950年,11岁的鄂栋臣第一次有了念书的机会。他天资聪颖,又肯下功夫,很快就成为班上最优秀的学生……1960年,鄂栋臣考取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攻读天文大地测量专业 。

视频

《鄂栋臣》纪录片2019-02-11

《广丰之子》鄂栋臣2015-01-18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