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鄂王城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鄂王城遗址现位于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村胡彦贵湾。城址依岗毗地形而建,呈南高北低状。城内地平面高出附近地面5——10米,城址平

鄂王城遗址

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其东西长约500米,西北宽约400米,城垣总长为1530米,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现存城垣基脚宽约20米,顶宽约10米。残存最高处4.5米左右,城垣为土筑,系红褐土夹黄斑土夯筑而成。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鄂王城遗址

类别:自然文化风景区

面积:20万平方米

文化古迹:南垣外、西垣外

外文名称:The Ewang-town Site

地点: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

荣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基本简介

四面城垣除南垣西段向外突出外,均较直。西北、东北、东南城垣拐角处均为高台。城垣东城门有大小两座,大东门宽约15米,小东门宽约4米,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以南垣外和西垣外最为明显,并与高河港相连,城址南部高台地遗存有大量的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遗物。还先后出土了楚国的金币“陈爰”,嵌金乌纹戈及石斧和大量生活陶器皿等。鄂王城的文物遗存还有以下特点:最下层为陶器,中层为铜器,上层为铁器。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周夷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周夷王八年,即公元前877年,楚国国君熊渠封其中子红为鄂王,鄂王之都城为鄂,即今天的鄂王城遗址。楚王熊渠及长子先后去世,中子红继承王位为楚王,都城仍立在鄂。其后至少有六世十多位楚王在鄂建都,直到楚试王熊通时止。楚试王熊通五十一年(公元前689年)卒,子熊赀立,是楚文王。楚文王初立这年便将都城由鄂迁到了郢(今湖北宜城之楚皇城,一说为今江陵之纪南城)。鄂便成了楚之别都和封邑。楚康王(公元前559年到公元前544年在位)时曾封康王之兄弟子晰于鄂,世称鄂君子晰。在楚国长达八百余年的历史中,除去楚国在鄂王城建都的那段历史时期外,将鄂王城作为楚国别都,封邑和鄂县县邑的时间也有数百年之久。鄂王城遗址除都城遗址外,还有一大批文化古迹遗址。如鄂王城神庙,瓦脊街、王马山、烽火台、古官窑,内城墙石兽林启节碑沧浪亭屈子阁、聪慧泉、龙潭湖等遗址,此外有一大批民间传说遗址,如金鸡山、金鸡垅、木鱼墩、越女织布机等。从自然环境看,这里景物别致,青山常绿,绿水长流。城南面丘陵地带,城势广阔,杉树成林,一片葱郁。城下的高河港由南向北,川流不息,泛舟其上,可直达梁子湖。河东面是沃野良田,这里一年四季或黄花遍野,或麦浪滔天,或荷花似盖,或棉花似雪,即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既是一幅人间仙境的美丽图画。

保护

鄂王城城址保护范围内乱建房屋现象严重,对文物安全构成威胁。大冶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组织专班,认真调查研究,尽快制定鄂王城城址的保护规划,有计划地限期将城址内民房迁出保护范围。要制定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组织专人负责日常管理,防止盗掘现象的发生,确保文物安全。鄂王城城址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由大冶市政府负责。 一、加强领导,落实专班,建立重点文物保护工作责任制

我市境内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龙港革命旧址群和鄂王城城址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保护管理好全国重点文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义不容辞地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工作。市人民政府已成立市文物管理工作委员会,组建了市文物局,加强了对文物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量。大冶市、阳新县也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落实辖区内文物特别是重点文物的保护措施。要逐级签订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责任明确、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重点文物保护工作责任制。对损毁文物的事件和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齐抓共管,认真做好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周边仍存在乱采滥挖和采矿爆破强度大、频率高等现象,对遗址保护带来了诸多隐患。市文物部门要协商市计划、国土、规划建设、旅游等部门抓紧制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督促市博物馆按遗址保护范围树立保护界碑,积极做好遗址内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不断改善接待条件。在遗址改造、维修、整治过程中,大冶市要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法,与文物部门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对遗址周边地区的采矿行为严加控管,严格控制采矿单位的爆破强度和频率,严禁采矿面向遗址保护范围内的地下延伸。与此同时,市文物部门要充分挖掘铜录山古铜矿遗址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文物展示水平;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改造道路交通条件,抓好青铜、矿石工艺品、纪念品的系列开发,打造我市“矿冶之都”的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由市文物局负责。

三、抢救第一,切实加强龙港革命旧址群的修复与利用

鄂王城遗址出土文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阳新县政府负责龙港革命旧址群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目前,旧址群年久失修,随意改扩建现象严重,消防隐患突出。本着“抢救第一”的原则,阳新县要尽快制定保护规划,切实加强龙港革命旧址群的修复工作,对旧址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组织人力、物力全面整改。要成立专门保护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制定具体可行的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结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 四、多渠道筹措经费,把重点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贯彻落实文化部等七部委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的通知》精神,采取得力措施,多渠道筹措文物保护经费。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全国重点文物的抢救性保护;第二,发挥文化、计划、旅游、财政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与资金扶持;第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社会捐资,积极探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模式。同时,结合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市文化局、阳新县政府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党员干部捐资和部门对口扶持修复龙港革命旧址群的具体方案,并迅速组织实施。

大冶市、阳新县政府和市文物部门要根据市人大《决议》要求,认真落实本《通知》精神,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各重点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方案,市政府将定期督查并通报相关情况。

历史遗产

鄂王城遗址地处大金省道之主干线上,离京广线的贺胜桥站只有15公里路远,城址西距武汉90公里,南距咸宁不足50公里,北距鄂州也不上50公里,距黄石仅45公里,东距大冶4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区位优越。该城址1985年被大冶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开发鄂王城遗址具有很大的考古和旅游价值。 鄂王城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西南高河乡胡彦贵村,为东周时期遗址,距今约2700年。城垣面积约11万m2左右,城外有护城河,城内南部有夯土台基。发现椭圆形窑址、金器、铜器、铁器、建筑用瓦、成群的封土墓。墓向为南北向,内有填白膏泥、木炭、卵石的现象。鄂王城遗址是鄂东南极为重要的一处历史文化古城址,对于东周楚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遗址为国家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改建

通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王城遗址的机耕路正在铺设混凝土。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这条道路将全线改造完工。 鄂王城遗址位于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村胡彦贵湾,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考古及旅游价值。长期以来,通往鄂王城遗址的道路是条机耕路,不仅不方便鄂王城村广大村民出行,而且不方便游客来访。鄂王城村村委会及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动工改造这条道路。

记者来到现场看到,各种施工车辆川流不息。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改造工程全长3.3公里,起于大金省道路口,止于鄂王城遗址,宽4米,全面硬化,计划2009年春节前全线竣工通车。

文化灾害

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冶鄂王城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大冶博物馆馆长姜胜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应尽快采取措施保护这处我省重点文物遗址。一位对该遗址颇有研究的人士对记者说,按文物保护法规定,遗址内不应该私自建房住人,可居住在这一带的胡彦贵村村民没经过任何部门批准却在此乱建乱挖。近年来,这里新建住房30多幢,住户达到90多户。村民修路,将遗址城门小东门扩大了许多。三四千米长的土城墙,有1000多米被建成水渠。村民乱挖取土,已看不见护城河的原貌。村民在遗址上建了两个鱼池、挖了多处菜地。据介绍,鄂王城遗址是3000多年前东周时期留下来的,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在全省乃至全国史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鄂王城遗址坐落在鄂王城村胡彦贵湾,面积约112500平方米,是鄂东南地区发现较早的东周历史文化古城址,200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在现场看到,距离该遗址小东门50米左右的1亩多田地被平整,已筑基建房。北边遗址内的3亩多土地也被平整。村民们介绍说,这两处地方均是村委会请人平整的。村委会先准备在北边遗址内兴建办公楼,被制止后,又到小东门外那块地方兴建办公楼。

鄂王城村委会主任胡继猛说,村委会的办公点目前在上邹湾一个老知青点内,房屋破旧得快要垮了。在上级的支持下,该村决定新建村委会办公楼。今年11月上旬,新办公楼在北边遗址内破土动工,后被金牛镇政府予以制止。该村另行选址在小东门外,11月29日破土动工后,又有群众向上反映。12月6日,大冶市文体局负责人赶到现场察看后,下达了停工通知书。该村目前已停止施工。

大冶市博物馆馆长姜胜称,鄂王城村委会在未经文物管理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在鄂王城遗址和该遗址保护范围内兴建办公楼,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大冶市文体局对此事十分重视,已责成该村停止施工,并拆除已建建筑。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鄂王城遗址内近年已兴建了10多栋民房。该遗址内还有两个面积共30多亩的鱼池。据称是在上世纪90年代挖掘的。据村民介绍,该遗址内的一座古墓被人盗挖。[1]

参考文献

  1. 鄂王熊挚红和金牛鄂王城搜狐网,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