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文公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鄭文公碑
圖片來自xuite

郑文公碑北魏正书摩崖刻石,或称“郑羲碑”。[1]

介紹

郑文公即魏中书令郑羲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郑羲季子郑道昭追述其父功绩而刻。有上、下二碑: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碑》在今山东平度市天柱山崖;下碑在山东莱州市东南云峰山摩崖,全称《魏故中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51行,每行23-29字。

两碑文大体相同,但上碑比下碑字小。下碑结衔下刻“草”字,有碑文为草稿之说。内容记载郑羲生平事迹和著述,但谀词失实。清朝包世臣通过郑道昭在云峰山等处的题名、题诗,如出一手,认定是郑道昭所书,大加赞赏。碑文为楷书,笔力雄强,为书法家所推崇。

创作背景

郑文公碑》上、下两碑均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此碑的碑文上并无书写者姓名,清代学者包世臣根据云峰山其他郑道昭所书的刻石字迹,如《论经诗书》署名“司州荥阳郑道昭作”,艺术特征与《郑文公碑》极为相似,故判断此碑为郑道昭所书。后世研究者基本认同此论,但也有人认为此碑碑文是郑道昭所作,而书迹则不能肯定。

郑道昭曾上表孝文帝,求仿汉魏二石经之例、刻经立石于太学以正风气,又两番上言崇儒敦学。《郑文公碑》当为郑道昭记录歌颂其先考郑羲之功德之作,是他外放为官时所作。

參考文獻

  1. 郑文公碑,xu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