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里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里山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部。2006年,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74个。总人口9763人(2017)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769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4%。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80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 110042万元,农村经济净收入11639万元。农民人均所得9317元。

2006年末耕地面积252.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71.5公顷,粮食总产量271万公斤。农机总动力0.25万千瓦。公路通车里程12公里,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 100%。水利投工0.52万工,投资170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4个,投资额300万元。存栏生猪1902头,出栏肉猪3220头,存栏家禽3.68万羽,出栏家禽3.59万羽。封山育林1566.67公顷。水果种植面积 27.47公顷,水果产量185.1万公斤。茶园面积124.67公顷,茶叶产量12.1万公斤。工业企业总数6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7332万元。外贸供货值875万元,自营出口15.7万美元。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在校中学生380人,入学率100%;在校小学生743人,入学率100%:在园幼儿207人。[1]

建置沿革

清代为东南区灵峰十庄。民国时期,为咏歌乡灵峰乡。1950年,建为里山乡,因驻地东北半公里有一山,名里山,故称。1958年10月,与渔山乡合并建立东风公社。1959年更名为里山公社。11月,并入太平公社。1961年,恢复里山公社。1962年3月,公社规模调整,渔山公社析出。1984年3月,复称里山乡。1994年3月,改设里山镇。

名优特产

安顶云雾茶富阳茶的上品首推安顶云雾茶。民国时期,杭州茶商方正大、吴恒有、翁隆盛,上海双龙公司等都曾在安顶收购,声望卓著,闻名遐迩。1986年5月,获浙江省一类优质名茶称号,并更名为岩顶茗毫。安顶山位于与里山镇萧山交界处,方圆近千公顷,主峰海拔900多米,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山高风大,气温偏低,全年无霜期仅120来天。当地人称:"安顶山里无六月,夏天晚上盖棉被。"安顶云雾茶就生长在山顶云雾之中。因无农药污染,土壤湿润,酸碱适度,气候适宜,故构成一个生产名茶的特殊环境。安顶茶长年沐浴在雾露之中,制成的绿茶,略带兰花清香。用开水冲泡,色泽翠绿而泛白光,味道很醇和。冲泡多次,色味不变,香醇可口,沁人心肺。安顶云雾茶叶片阔厚秀长,且有白毛,每片叶子有筋络约18条,比一般茶叶多三五条。也因云雾多、气温低,叶长质地坚实,炒制过程中,有些叶芽容易变黄,人们称为"金子片"。有人曾把"金子片"作为安顶云雾茶的商标。安顶云雾茶在炒制方面也有独到之处,采取半烧半炒的方法,先在茶芽中拣除杂物,晾干水汽,然后入锅高温杀青。这种茶叶汁太多,经过杀青,柔软如同糯米饭,手捏成团,梗折不断,放手不散。出锅摊晾后,即用手轻轻地在温火口揉搓,烘至半干,再入锅炒制而成。随着安顶云雾茶生产的发展,炒制工艺也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在色、香、形、味等方面更显示出这一传统名产的特色。[2]

地方名人

夏震武

又名震川,字伯定,号涤庵。浙江富阳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宣统元年(1909)被公举为浙江省教育总会会长,发表《告全浙教育会长意见书》,主张兴教图强。同年出任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因"谒孔"及要求教师"参见",引起教师罢教,被迫辞职。辛亥革命后,以孤臣孽子自居,束发古装,归乡讲学教徒。民国7年(1918)在富阳里山隐岩岗建"灵峰精舍",专事讲学,全国大多数省份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的学者先后来学者千余人。治学恪守程朱理学,"以爱国爱民,重廉耻,讲气节"为办学宗旨,提出"合孟子程朱而一之",以"居敬穷理,力行交修"为用力途径,以"穷理"为"知言"之本;以"居敬力行"为"养气集义之功"。著有《灵峰诗文集》、《资治通鉴后编校勘记》、《夏氏丛刊四卷》、《悔言辩证》、《大学衍义讲授》、《孟子讲义》等。

大事记

1981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1年,成为富阳县第一个工业产值亿元乡。1992年,开发江边工业小区。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普及自来水、广播、有线电视;柏油、水泥公路直达海拔700余米的安顶村口。1995年,被杭州市命名为小康镇。1997年,企业转制基本完成;镇村医疗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有线电视与富阳台联网。1998年,里山标准堤工程动工;春渔公路里山段改建工程全面展开;实行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火化。

里山标准堤工程动工

1998年11月20日,经公开招投标后,里山标准堤工程破土动工。该标准堤起于里山街口,终于雉鸡尾巴,全长2.7公里,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工程结构为块石灌混凝土基础,干砌块石护坡,坡顶设混凝土防浪墙。工程投资404万元,其中市人民政府负担70%,镇村负担30%,工程计划于1999年汛期前完工。

春永公路里山段改建工程

春永公路西起富阳春江、东至萧山市永兴,全长17.8公里,改建后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预计总投资3050万元。里山段公路是春永公路改建工程的重要部分。原路面狭窄,里山至渔山段靠江一侧无堤坝保护,因受1997年7月特大洪水冲袭致使部分道路下塌。里山至灵桥段,因石料厂多,路面多坑洼弯道,不利车辆通行,严重阻碍镇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此在富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于10月初成立春永公路里山段改建工程指挥部,10月26日正式开工。该工程需拆迁房屋3500平方米,赔偿数额约60万元,1999年正常通行。

经济状况

里山镇位于富阳区东部,距区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境地域总面积25.43平方公里,行政村5个,村民小组74个。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70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国内生产总值288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7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69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190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38万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06.77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1555万元,农村经济净收入13935万元。农民人均所得10210元。

农业

2011年,耕地面积3816亩,人均0.37亩;林地面积1.65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0.68亿元,比上年增加7%。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950吨,人均283千克,其中水稻720吨,小麦61吨、玉米1037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茶园面积4535亩,茶叶青叶产量39万千克;蔬菜种植面积1830亩,产量6779吨。截至2011年末,封山育林1.6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526亩,产量2361吨,主要品种有柿子、桃、梨等,其中柿子430吨,桃320吨,梨208吨。名优特农产品有安顶云雾茶,绿色环保农产品有高山西瓜、番薯、李子等;专业合作社7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0元。

工业

工业以化工、包装印刷、造纸为主。折房业务遍布浙江。201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3.11亿元,比上年增长 6.2 %,占GDP的比重 5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职工11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 2.2149 亿元,比上年下降2%。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3]

社会事业

年末耕地面积252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71公顷。粮食总产量236.2万公斤。农机总动力0.2335万千瓦。公路通车里程12公里,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100%。水利投工2.1万工,投资795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1个,投资额970万元。存栏生猪1856头,出栏肉猪3481头,存栏家禽3.67万羽,出栏家禽3.69万羽。封山育林1566公顷。水果种植面积27.46公顷,水果产量321.2万公斤。茶园面积266公顷,茶叶产量26.8万公斤。工业企业总数6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工业产品销售收入73747万元,产销率83%。外贸供货值738万元,自营出口21万美元。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在校中学生360人,入学率100%;在校小学生616人,入学率100%;在园幼儿206人。医院(卫生院)1家,卫生室7个。全年出生72人,计划生育率95.8%。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固定电话用户2490户,移动电话用户4170户,电话普及率24.5部/百人,因特网用户615户。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300人。参加农村统筹医疗9924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235人。社会福利性敬老院1个,年底供养老人19人。农户新建房屋122户,建筑面积40584平方米。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文化艺术团体5个,会员430个,其中团体会员80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50人,剧场1座,座位800个,年演出60场次,观众达2万人次;文化专业户6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60平方米,藏书2万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还有村舞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等娱乐设施。

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根雕、竹编、传统炒茶工艺等。举办的文化节有安顶山茶文化节等。安顶云雾茶炒制技术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户,人数4人,支出2万元,月人均41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7户,人数282人,支出58.8万元,月人均174元。城乡医疗救助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人次,共支出3.3万元。农村五保供养17人,支出15万元。[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