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学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学曾

图片来自搜狐

金学曾(1542年2月11日—1620年),字子鲁,号省吾, 浙江钱塘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初授工部虞衡清吏司(虞衡司)主事,历郎中礼部主事,出为湖南督学。因与学政意见不一,遭到弹劫罢归, 晚年居城东“金衙庄”。

万历十年(1582)后,又起用为佥事,历任右金都御史,福建巡抚。期间曾下令推广种植甘薯,称番薯为“金薯”。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金学曾提出驻兵澎湖的计划。

善草书。著有《海外新传》。

影响中国后世的功绩

建水师灭倭寇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满,决定对外发兵扩张,以获取更多的土地。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

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攻陷朝鲜京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明朝廷很快便派出辽东铁骑2000人赶往救援,但是大败。一个月后又集齐全国各路精锐部队4万馀人由李如松统领,奔赴朝鲜作战。日军受挫后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1597年正月,日军14万大军再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紧急调4万兵力赴朝迎敌,明朝后续不断增兵,最高至7万。日军在丰臣秀吉死后难以为继,遂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

万历朝鲜战争从1592年到1597年, 在这期间,金学曾向万历皇帝提出了建议:集中大明所有的水师,发动对日本的进攻,直接攻打日本本土,灭亡日本! 万历皇帝同意了金学曾的计划,而金学曾便去请沈有容训练水师。不过此计划最终未能成型,因为大明水师还未出征,丰臣秀吉就死了,日本也投降了。

推广红薯, 使中国人口激增

来自网路 的图片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50岁的陈振龙从吕宋(今菲律宾)冒死引进甘薯, 陈振龙不顾当地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朱薯出境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另有“编入藤篮”“封装于竹筒中”等说法),藏匿于船中,经七昼夜航行,终于将薯种带回故乡福州。

这一年福建大旱,五谷欠收,时任福建巡抚金学曾为此大伤脑筋。陈振龙命其子陈经纶向金学曾呈报《献薯藤种法禀帖》,汇报其父带回薯藤的经过,并说明吕宋种植朱薯之利,建议试种朱薯以解粮荒。金学曾对陈振龙涉险带种而归的义举大为称赞,命其觅地试种。陈振龙父子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7月份种下去,4个月后启土开掘,朱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可以充饥。 陈经纶再上《献番薯禀帖》,称番薯适合东西南北种植,金学曾采纳建议,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金学曾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1] 而真正让红薯大面积推广种植,则得益于金学曾。

在古代因为生产力低下,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所以很多农民基本上连饭都吃不饱,一旦遇上灾年,饿死的人口,那更是数以万计,固此,历代统治者都以农业为本。但是农业技术并不发达,没有杂交水稻,没有玉米,只有五谷,不仅有地域限制,而且产量低, 粮食的缺乏,就造成了古代人口的缺少。

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番薯传入我国,到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政府下令全国推广番薯。

番薯的种植有效地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加快了这一时期社会人口的增长。著名历史学家夏鼐在《略谈番薯和薯蓣》一文指出:“我国的人口,在西汉末年便已接近六千万,到明代极盛时仍只有六千万有零,清初以战乱有所减少,但是到乾隆六年(1741年),便达一万万四千余万,道光十五年便增至四万万以上。这样的人口激增,虽然与版图的扩大、田地的开辟,及赋税的改变都有关系,但是与明朝晚年输入原产于美洲的番薯,有莫大关系。”

目前全国甘薯种植面积达一亿多亩,年产量折原粮达三千万吨,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2]

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州人民为了纪念陈振龙和金学曾大力推广种植番薯的功绩,在乌山建“先薯亭”。 郭沫若曾颂扬陈振龙、金学曾“此功勋当得比神农”。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