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秀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下辖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

该自治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面积占县境土地总面积的73%,有莲花山圣堂山罗汉山等景点,曾获得“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源头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1]

历史沿革

金秀瑶族自治县内东、西、南各部分在唐代永隆以前分属龚(今平南)、蒙(今蒙山)、象(今象州)三州管辖,永隆之后至五代时期属思唐州(《唐书地理志》、《舆地广志》);北部即今金秀镇、三角一带,古为荔浦县及修仁县所管。明代全县属大藤峡地区。清代,整个大瑶山境域被进一步分割,分属于沿山周围各州县,并划定了各州县在瑶山的疆界。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开始在大瑶山设立金秀警备区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为金秀设治局,在军事上统管大瑶山地区,但行政上仍由周围修仁、荔浦、蒙山、平南、桂平、武宣、象州等七县分而治之。

1951年2月,永宁乡和崇义乡合并成金秀瑶民自治区,归修仁县管辖;古朴乡和岭祖乡合并,加上车田、中山、林秀等村成立岭祖瑶民自治区,归蒙山县管辖。

1951年8月,修仁县撤销并入荔浦县,金秀瑶民自治区属荔浦县,原修仁县桐木、七建、头排、三江等区亦划入荔浦县。其余各乡仍分属象州县、武宣、桂平、平南等县管辖。

经广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1952年5月28日,正式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级),属平乐专区管辖。区治金秀。

1955年8月26日改称大瑶山瑶族自治县。

1958年改属柳州专区。

1966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改称金秀瑶族自治县。

1996年,金秀瑶族自治县面积2494平方千米,人口约14万人。辖3个镇、8个乡:金秀镇、桐木镇、头排镇、三角乡、忠良乡、罗香乡、六巷乡、大樟乡、长垌乡、三江乡、七建乡。县政府驻金秀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金秀瑶族自治县总人口134934人。其中:金秀镇16344人,桐木镇34180人,头排镇18518人,三角乡5307人,忠良乡9397人,罗香乡10985人,长垌乡5117人,大樟乡9868人,六巷乡5005人,七建乡10677人,三江乡9536人。

2003年,金秀瑶族自治县辖3个镇、8个乡:金秀镇、桐木镇、头排镇、三角乡、忠良乡、罗香乡、长垌乡、大樟乡、六巷乡、七建乡、三江乡。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67号)同意撤销七建乡,整建制并入桐木镇,桐木镇政府驻地不变。

全县现辖3个镇、7个乡:金秀镇桐木镇、头排镇、三角乡、忠良乡、罗香乡、长垌乡、大樟乡、六巷乡、三江乡。县政府驻金秀镇。[2]

地理环境

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来宾市东北大大瑶山主体山脉上,地跨北纬23°41'20~24°27'58、东经109°48'47~110°27'20之间。东与蒙山县相连,南与平南县、桂平市、武宣县毗邻,西与象州县接壤,北与鹿寨县、荔浦市交界。自治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2.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3公里,面积2468.790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地,除北部三江乡东北缘属架桥岭余脉外,其余均为大瑶山山脉所盘踞。山地面积占县境土地总面积的73%,山势大致为北北东—南南西走向,而向西、东两侧迅速下降,形成古生代碎屑岩陡坡中山、低山地形,海拔在500米~1979米之间。四周边缘为丘陵、河谷、台地、海拔在115米~500米之间。整个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中部为中山、低山,四周为丘陵、台地和小片平原。

气候

金秀瑶族自治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性气候变化很明显。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冷少雨。 又因县内多山,海拔较高,地形复杂,从而使大瑶山具有显著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特点,即冬暖夏凉,阴雨天多,日照少,湿度大,气候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都较明显,有“隔岭不同天”之说。金秀瑶族自治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69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9%。多年平均气温17℃,由 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差异显著,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变化幅度为每百米0.5℃左右。年平均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8.5℃,年平均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8℃, 县内海拔180~772米之间的≥10℃积温5234~6843℃。全年无霜期283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64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90天,雨季分布在5-8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县城年干燥度为0.66,蒸发量小于降雨量,空气湿润。风向变化明显,一般冬多偏北风,频率平均 为27%,夏多偏南风,频率平均为33%。春秋两季为北风和南风交替时期。

水文

金秀瑶族自治县水系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全县主要河流有26条,总长1879.4公里,河流密度达0.74公里/平方公里,26条河流呈放射状流入 周围各县,主要有金秀河、长滩河、滴水河、长垌河、古麦河、六巷河、盘王河等。

自然资源

截至2015年,金秀瑶族自治县内有铁、铜、金、水晶、重晶石、彩色大理石,彩色花岗岩、石灰石等10余种近百个矿点。其中,桐木镇、头排镇的重晶石矿储量为250万吨;桐木彩色大理石储量为3000万立方米以上,长垌彩色花岗石预测量为1.5~3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截至2015年,金秀瑶族自治县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29.35万亩。森林覆盖率87.34%,其中水源林面积158.59万亩。

水资源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下水为浅水类型,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2.89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截至2015年,金秀大瑶山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截至2009年,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2335种,植物种类居广西之首。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二级保护17种,国家一类珍贵树种4种,二类珍贵树种11种。陆栖脊椎动物373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种,二类保护动物22种。昆虫资源也极为丰富,有21目168科570属853种,其中珍稀种类有14种。经科学家鉴定,金秀县还有27科、83属、144种大型真菌。[3]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5.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08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28人,出生率10.34‰;死亡人口1097人,死亡率6.97‰;自然增长率3.37‰。常住人口为13.3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5.02万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37.66 %。

民族

截至2012年,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主要居住有瑶族、壮族、汉族等民族。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五个支系。

截至2015年,金秀瑶族自治县有瑶族、壮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11.45万人,瑶族占总人口的34.8%。

经济

综述

2019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3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4.5%、22.6%和52.9%,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 3.6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回落1.7和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5%,回落2.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7%、61.9%和26.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回落0.4%。

2019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64人,比上年增加63人,增长10.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83人,增长12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2405人,增长8.0%。

第一产业

2019年,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增长8.1%,林业产值增长1.7%,牧业产值下降15.4%,渔业产值增长6.1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4.2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2 %。

2019年,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267.02公顷,比上年减少200.9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24公顷,增加2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898公顷,增加241公顷;果园面积13504公顷,增加904公顷;甘蔗种植面积27公顷,减少2306公顷;木薯种植面积162.50公顷,减少717公顷。

2019年,全年全县粮食产量3.52万吨,比上年下降3.8%。油料产量0.18万吨,增长4.8%;甘蔗产量0.25万吨,同比下降98.8%;蔬菜产量(含食用菌)10.04万吨,增长5.3%;园林水果产量18.85万吨,增长47.6 %。

2019年,全年全县肉类总产量0.71万吨,比上年下降17.6%。其中,猪肉产量0.46万吨,下降29.1%;牛肉产量0.02万吨,增长6.9%;羊肉产量0.002万吨,增长17.2%;禽肉产量0.19万吨,增长20.3%。全年禽蛋产量0.03万吨,增长2.8%。年末生猪存栏1.27万头,比上年末下降76.9%。全年生猪出栏6.13万头,下降28.7 %。

2019年,全年全县水产品产量0.15万吨,增长5.3 %。

2019年,全年全县木材采伐量19.8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

第二产业

2019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比上年净增3家。全部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1%。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9.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其中,轻工业下降30.8%,重工业增长34.1%。

2019年,在主要行业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0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38.8%,其中,电力生产业增长31.0 %,电力供应业增长52.4%;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加值增长12.4%;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6.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1%,其中,制糖业下降62.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9%。

201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主营业务成本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盈利0.11亿元。

建筑业

2019年,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4.1%,增速比上年提高27.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1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回落24.2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22.2%;房地产项目投资增长18.7%。在项目投资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增长109.8%,500—5000万元项目下降48.3%。 全年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达9.08万平方米,下降7.3%。

国内贸易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从行业看,批发业销售增长4.7%;零售业销售额增长3.2%;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9%;餐饮业营业额增长4.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区实现零售额增长6.8%。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增长5.2%。

旅游

2019年,全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83.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6 %。其中,国内游客682.85万人次,增长22.6 %。实现旅游总消费63.73亿元,增长32.9%。其中,入境旅游收入328.72万美元,增长11.1 %;国内旅游收入63.5亿元,增长33.0%。年末全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7家,星级饭店5家。

财政金融保险

2019年,全年全县财政收入3.07亿元,比上年增长4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增长46.2%,其中税收收入1.12亿元,增长5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51亿元,增长 7.4%,其中交通运输支出 0.83 亿元,下降18.6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67亿元,下降27.1%;医疗卫生支出 1.86亿元,下降 2.6 %;教育支出 2.66 亿元,增长 6.8 %;住房保障支出 0.39 亿元,增长 69.6%。

2019年,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4.09亿元,比年初增加4.2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4.09亿元,比年初增加3.5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7.81亿元,比年初增加4.6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7.52亿元,比年初增加1.98亿元。

2019年,全年全县保险公司保险保费收入0.75亿元,比上年下降4.4 %。其中,财产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0.49亿元,下降1.4 %;人身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0.25亿元,下降9.9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40亿元,增长61.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0.26亿元,增长96.6 %;人身险业务给付0.14亿元,增长20.9%。[4]

社会事业

邮政电信

2019年,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32亿元,比上年增长75.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16亿元,增长27.8%;电信业务总量9.16亿元,增长77.0%。

教育事业

2019年,全年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经费0.07亿元,新建校舍2667.28平方米。

2019年,全县全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201人,上线率41.19 %,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

2019年,年末全县有职业高中1所,当年招生159人,有在校生499人、毕业生123人。普通高中1所,当年招生711人,有在校生1751人、当年毕业生558人、专任教师98人;普通中学5所,当年招生1516人,有在校生4725人、当年毕业生1401人、专任教师308人。普通小学93 所,当年招生1744人,有在校生9875人、当年毕业生1625人、专任教师762人。幼儿园51所,在园儿童6118人、专任教师254人(幼儿园各项数据包含私立幼儿园)。

科学技术

2019年,全县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22件,同比增长87.7%,获国家授权专利28件,同比增长211.1%。全县科技系统内科研推广机构1家,在职职工人数2人。

文化体育

2019年末全县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9.2062万册;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28 个(包含艺术团),剧场、影剧院1个,文化馆 1个,乡镇文化站10个,村级文化卫生综合楼77座,村级文艺舞台77个,县级文物管理所1个 。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 97.8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5 %。

2019年,全县体育场馆1个,村级灯光篮球场144个。

医疗卫生

2019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93个,其中,医院12个,等级医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计生监督所1 个。卫生技术人员874人,执业医师220人,助理医师90人,注册护士243人。医疗卫生机编制床位数为851张,实有床位数为908张,其中实有床位数里县级医院为475张,乡镇卫生院267张,精神病院166张。

人民生活

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19年金秀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3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5元,增长8.3%。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60元,比上年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82元,增长8.0%。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0%。

社会保障

2019年,全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06万人,增加0.0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5 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4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05万人,退休人员0.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0.66万人,增加0.0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0.80万人,增加0.0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15万人,增加0.09万人。

2019年,全年全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0.57亿元,比上年下降2.7%,失业保险基金征缴0.03亿元,增长4.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0.39亿元,同比下降0.1 %。

2019年金秀县敬老院9个,床位数为272张,敬老院人数1152人次。金秀县福利院1个,福利院床位数300张;福利院收养人数3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47 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6万人。

资源环境

2019年,全年全县全年平均降水量1758.7毫米。全年平均气温为18.3℃。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87.5%。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8218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8.1%。全县社会用电量(包括自发自用)24277.36千瓦时,增长61.1%。全县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2.7%,全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增长29.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126.1%。

安全生产

2019年,全年全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4(其中道路运输3人,触电1人)人,比上年下降50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6人,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额4.78万元,刑事案件立案数46件。火灾事故死亡0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近191.5万元。发生森林火灾4起,受害面积14.7公顷,森林受害面积下降52%。[5]

交通运输

1957年,金秀瑶族自治县金桐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金秀县城不通公路的历史;1992年十六公里至忠良公路的建成,瑶山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奋斗目标;1994年,金秀头排二级过境公路的建成使用,结束了金秀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1995年,金桐公路沥清路面的铺筑,使通县城公路实现了全线“黑色化”;2000年建成的北通道金秀至荔浦修仁公路,使县城的出口公路由建县时的一条增至四条,彻底改变了交通死角状况;2002年3月31日,金秀至头排二级公路顺利动工,将实现金秀主干线公路全部二级化。截至2009年,全县完成公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达22387.27万元。全县境内干支线公路总里程达656.9公里,其中国道22.44公里,省道26.07公里,县乡公路共59条608.4公里,;其中二级公路24.82公里,三级公路8.4公里,公路总里程为建县初期50公里的13倍。全县11个乡镇73个村民委通了公路,村民委通公路率达93.6%。形成了以国道323线头排至八里塘、省道20134线仁里至头排、县道金桐线、金新线、金修线、刘马线为主骨架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2019年,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7%。2019年,公路旅客周转量5288万人公里,下降7.2%;货物周转量6048万吨公里,增长7.0 %。2019年,自治县公路县道66.33公里、乡道178.37公里、村道472.55公里。[6]

风景名胜

莲花山

莲花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金秀县城西北部14公里处,莲花山主峰海拔1350米,因群峰耸立,远远望去,整个山体酷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因此而得名。有关专家评估:“莲花山集黄山、庐山、张家界之美于一身,雄奇且灵秀,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

老虎潭峡谷

老虎潭峡谷位于金秀圣堂山风景区的西北面,峡谷的中心地带——老虎潭全长约400米,最宽的约30米,最窄的汉3米。穿过老虎潭,山崖有实心竹,棉木、石板木、白豆杉、香化木、罗汉松、福建柏等和各种各样的杜鹃花。

老山原始森林保健度假区

老山原始森林保健度假区,位于金秀县城东北面10公里金秀老山的山谷中,东南面是60多万亩的原始森林,北面毗邻世界银杉“王”——银杉公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植物活化石“银杉”和世界动物活化石“瑶山鳄晰”就生长在该区。该区林中没有任

何大气污染和公害,是广西最大的植物基因库和天然动物园,空气负离子含量13970个/cm,水质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

2017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9.13亿元,增长 6.0%;林业产值2.24亿元,增长10.3%;牧业产值2.72亿元,下降2.3%;渔业产值0.2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5亿元,增长6.1%。<ref>风景名胜

荣誉记录

2019年1月,金秀瑶族自治县凭借黄泥鼓舞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