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融业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融业务就是从事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信用货币的融通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金融行业。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特点

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 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金融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垄断性一方面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主要集中在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

发展现状

债券市场

2009-2011年的3年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量分别为86475亿元、95088亿元和69625亿元。其中2009和2010年分别比2008年多增了15748和24361亿元(2011年发行规模减少,主要是央票发行量快速缩减所致)。其中非金融企业发债(包括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数量分别为15749亿元、15293亿元和15333亿元,均比2008年增长80%以上。在自律管理模式下,我国相继推出了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美元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创新产品,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我国债券市场已经连续几年保持世界第五、亚洲第二的地位。

保险行业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2011年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截至3月底,A股四大上市保险企业2011年年报悉数亮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014.46亿元,同比增长9.61%;实现净利润522.66亿元,同比下降16.59%,同比增速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13.53和25.28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中国平安表现最好,营业收入、净利润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增长了31.4%、25.89%和12.5%,而中国人寿这三项数据则分别下降了0.87%、45.31%和45.49%。

上市公司

51报告在线数据显示,已公布年报的1324家上市公司2011年合计营业收入为17.47万亿元,净利润收入为1.7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6%和13.66%,而2010年这些公司合计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了35.43%和39.82%。与A股整体业绩下滑不同,银行业在2011年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截至3月底,除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和宁波银行外,其余12家上市银行均已公布了2011年年报,这12家银行201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15万亿元,占1324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的12.32%;实现净利润8489亿元,即平均每天进账23.26亿元,占比更是达到了48.79%。 分支

银行为什么要发展小微信贷和普惠金融

银行发展小微信贷业务既是政府政策和监管部门推动的结果,也是自身经营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银行“黄金发展时期”的结束,随着政府平台、房地产、大公司融资高速增长期的结束,银行躺赢的时代已经过去。发展小微信贷正在由外部驱动转化为内部自主行动。发展小微信贷对银行而言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原因一:满足政策和监管要求。2018年,我国市场主体进入“亿户时代”,市场主体量的“井喷式”增长,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业国,虽然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仍构成中国经济的骨架,但众多小微企业构成的是中国经济的血和肉,它们承担着解决民生、解决社会稳定的重任。民营小微企业有着“56789”一说:“5”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6”: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8”: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9”: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并容纳90%以上的新增就业。小微企业涉及人群众多,已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实体已成为银行的社会责任,更是政策和监管的刚性要求。

原因二:有利于培养新客户群。随着金融脱媒和银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国内银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些银行为了开拓或保留优质客户资源,大幅让利,形成了同业间的非理性竞争。发展小微金融,对于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开辟新的利润区具有现实意义。

原因三:有利于银行优化结构。小微金融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首先,大型、特大型企业脱媒之势不可阻挡。由于目前商业银行激烈争夺的公司大客户大多数属于上市公司,具有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对银行贷款融资的需求下降,加之大客户市场竞争激烈,贷款处于买方定价的状况,银行贷款净利差大幅收窄,盈利能力下降。其次,受融资规模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较少,更多依赖银行间接融资,且中国小微企业贷款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中具有更大的定价权,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利率定价实现“收益覆盖风险”,提升盈利能力。再次,商业银行通过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实现客户多元化,有效分散风险,推动交叉销售,促进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升综合收益水平。

原因四:有利于改善息差水平。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及内部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息差急剧收窄,成为制约商业银行盈利增长的瓶颈之一。与其他业务相比,普惠金融可以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息差水平的主要突破口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实现息差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普惠金融的重头戏小微金融为例,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时,拥有更大的定价权,能够从资产端增加贷款收益;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放贷基础上吸收小微企业存款时,具备有利的议价权,能够从负债端降低存款成本。与此同时,随着小微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一增一降”效应将进一步放大,息差水平将获得持续显著提升。

原因五: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当前,“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并列为金融发展的三大任务。从商业银行现状看,虽然业务不良率有所控制,但仍然面临反弹压力,尤其在防控重大风险上面临挑战。事实上,普惠金融天然具有分散风险的优势。以小微金融为例,一方面,小微业务笔均金额较小,不易形成风险集聚;另一方面,小微业务客群分散,操作灵活,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即便出现逾期或不良贷款,放款主体不仅可以依靠技术手段进行精准催收,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批量处理。此外,“收益覆盖成本”的风控理念,能够使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更为灵活且富有韧性。[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