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陵协和神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陵协和神学院是中国基督教新教三自爱国教会的最高学府,是一间全国性的新教神学院,现校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江宁大学城龙眠大道樵歌路100号,首任院长是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1952年由中共当局领导下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在金陵神学院等十几个神学院基础上合并创建[1]

历史

金陵协和神学院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在华开办的金陵圣经学院。金陵圣经学校(Nanking Bible Training School)是一个超宗派的在华神学机构,于1911年由卫理公会的“圣道馆”(The Fowler School of Theology)、基督教长老会华中联合神学院的“圣道书院”和美国基督会(Disciples’ Mission)的“使徒圣经学院”合并而成, 并于同年9月13日正式开学。当时的学生有44人,教职员44人。开校的第二年,校董会决定把原来的“金陵圣经学校”改名为“金陵神学”(The Nanking School of Theology),并于同年冬天开办“金陵女子圣经学校”(即金陵女子神学院)。五年之后的1917年,“金陵神学”再改名为“金陵神学院”(Nanking Theological Seminary)。

教授团方面,除了一批任教主要神学科目的外国人外,中国教授亦为数不少。例如有陈金镛牧师(新约历史、中国文学)、贾玉铭牧师(圣经释义学、金陵女子圣经学院院长)、李永训牧师(比较宗教、伦理学)、俞安乐牧师(新约、牧养神学)等。另外,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对国学的修养。学院要求学生除了学习基督教知识外,更把中文、中文写作及中国文学纳入为必修科。这做法带有强烈本色化神学的色彩。

在学制方面,开始的头五年只举办平信徒圣经培训及个别函授课程,自1917年学校升格为“神学院”开始,学院才提及较具规模的三年制神学教育

初期的金陵在神学观点上有“基要派”与“自由派”的分歧。在教师33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基要派观点。在学生的105人中,有六成是基要派观点。当时金陵教务处规定,神学和圣经范围内的若干课程,各按“现代”或“基要”的观点分班上课,没有“统一信仰”的指令。 因此,当时只有105个学生的金陵却提供75个科目。校董会亦提倡“彼此尊重”。

在1938-1946这八年抗日战争期间,金陵神学院分为两部分:“金陵神学院上海分校”与“金陵神学院成都分校”。金陵神学院在上海出版了多份刊物,包括《金陵神学志》、《金陵神学录》、《金陵神学院圣乐习》等。成都分校方面,迁往四川成都的神学院得到华西协和神学院(West China Theological College)的大力帮助。学院于1941年开始编译《基督教历代名著》。这个大规模的翻译计划的目的是将基督教二千年来的重要著作译成中文,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二世纪到改教时期,共二十卷;第二部门为改教时期到一八八零年左右,共二十五卷;第三部分是现代著作,共八卷。虽然整个翻译计划长达二十多年(最后一本翻译作品为《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于1975年出版),整个翻译工作也于海外进行,但是对成都时期的金陵神学院来说,这计划可说是非常重要[2]

视频

金陵协和神学院 相关视频

航拍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2017年教堂
艺术金陵 金陵女子神学院 金陵协和神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