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铁血红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铁血红安

《铁血红安》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出品的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由路奇执导,赵文卓、李欣汝、刘名洋、周航、李呈媛、刘德凯等人出演。该剧讲述了红安娃子刘铜锣带领弟兄加入工农红军,在革命队伍中锻炼成长的故事。该剧已于2014年11月9日20:00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该剧中出现,并有“刘铜锣”绑”列宁“号飞机机翼,投掷手榴弹的剧情。2017年2月,该剧获得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电视剧优秀作品”奖。

简介

刘铜锣,是与方杠子、戴慧平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黄安(红军时期改县名红安)三兄弟。在一起念私塾、斗军阀的少年时代义结金兰,成为生死兄弟。长大后,参加了黄麻起义的刘铜锣、方杠子逐渐成长为骁勇善战的红军年轻将领,而戴慧平则成为备受器重的国民党青年军官。在鄂豫皖苏区“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中,三兄弟战场上是对手,私底下却依然是兄弟。方蕾、曹丽君则作为三兄弟青梅竹马的伙伴,在共同的革命历程中结下了可歌可泣的友情加爱情。红军时期,刘铜锣从黄麻起义第一个杀进黄安城的大英雄,到私自动用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血战红安,再到与左倾冒险思想作斗争,直至发明“水牛阵”成功突围渡江,一代战将性格鲜明,战功赫赫。抗日战争爆发,刘铜锣三兄弟再次携手,从保卫家乡红安到奇袭日军机场、从击毙日军联队长到方蕾不幸被俘牺牲,直到刘铜锣刀劈日酋取得抗战胜利,兄弟三人在纷飞战火中经历了一次次的生死考验。方杠子还邂逅了一段与日本女子宽子的凄美爱情。

剧集评价

该剧自开播以来,便凭借精良的制作、强大的阵容、独特的题材、积极的“红色正能量”主题赢得了超高人气。与此同时,随着剧情的展开,相似的热血经历,熟悉的场景,也引起了老区红安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该剧以全景式的宏大视野、多维度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红安人民敢于征战、不胜不休的抗争历史。而相关的故事及情节,又紧紧围绕男主角刘铜锣打土豪、分田地、保卫家乡红安、抗击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解放等奋战过程分阶段描述,使得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充满了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戏剧性和崇高感,将无数观众的思绪吸引到当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之中(腾讯娱乐评)。传递真善美,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亦是《铁血红安》的创作初衷。具体而言,该剧既有对由于社会环境改变而导致的人性缺失的感叹,也有对民族大义的尊崇及弘扬。透过这部剧,观众可知道,“真”在于它用现实主义笔触记录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真实生存状态;“善”在于勇敢揭露和批判了极端社会环境下的丑陋人性,且褒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生命力;“美”在于民族危机关头,红安人民所迸发出的那种朴素的大义观、无畏的民族自豪感。有人说,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发现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电视剧《铁血红安》以荡气回肠的烽火爱恋、无畏的民族大义观、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做到了这一点(人民娱乐评)。印象最深的是这部作品用审美方式形象化地塑造了重理想、讲信仰、有骨气、有硬气的中国精神,传奇不离奇,戏剧不戏说,传情不滥情。既有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又有时代特色和引领作用,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新要求的一部成功之作、创新之作,也可能成为一部由“高原”走向“高峰”的精品(仲呈祥评)。

幕后花絮

①《铁血红安》于2013年夏天在湖北红安拍摄,正值红安最热的季节,“每天都是37度以上的高温,片场几乎天天都有人中暑,这也是我拍的最辛苦的一部戏。”回忆起《铁血红安》的拍摄过程,李呈媛记忆犹新。她解释,因为抗战剧中不能有电线杆等现代建筑物,拍摄地点选择在最偏远的山区,“现场也没有什么遮阳的地方,穿着厚厚的高领‘风纪扣’军装,在近40度的高温下拍打仗的戏,焐了一身的痱子。”不仅要忍受着装的闷热难受,化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拍摄老年的戏,每天光化妆就要用4个小时,厚厚的硅胶贴在脸上不透气,还要在上面描上鱼尾纹等,热气被憋在里面出不来,到晚上卸了妆,脸上都是红点点。②李呈媛此次是首次接拍战争题材电视剧,这与她熟悉的广告拍摄环境大相近庭,再加上炎炎烈日,让生长在湖北的李呈媛都难以适应。在一次跑炸点的戏份当中,由于身着厚重的军装,又连续跑了几次,李呈媛当场中暑晕倒在地,这一情形吓坏了片场所有人,经过短暂的休息,李呈媛便又整装上阵。[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