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锡质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锡质平(德语:Hilber Jakob,1917年-1985年3月28日),白冷外方传教会神父,在台湾台东县创立公东高工,以引进瑞士木工艺方式,帮助原住民学习一技之长,去世后被以排湾族头目身份入葬。

在天主教,圣公会[1]和东正教中,有些信徒会将圣人[2]的名字作为自己儿女的名字;有些则会在受洗后,领受圣人的名字。此举期望藉所属之圣人,能为带有自己名字的信徒祝福和祷告。有些圣人会有纪念日,纪念日的命名也会冠以圣人的名字。

简介

1953年10月12日,锡质平来到台东,其因是去年花莲县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费声远写信给白冷会希望他们协助台东地区的传教工作。

刚开始锡质平分派在台东县大武乡南兴村传教,看到村里的排湾族年轻人农忙过后,总聚一起喝酒、聊天、醉倒路边,又在台东市见到许多学子补习到很晚,便想以瑞士技职教育引进台湾,因此写建立私立高职的计划书给白冷会总会,又写了信寄给所有德语区的天主教会,请求教会鼓励当时拥有瑞士木工、家俱设计等证照的青年到台湾来当两年义工,教导原住民青年学习木工技能制作家俱,至于交通、住宿、膳食等由他来设法负责。本来第一年他想要募集五名就好,结果应征信就超过两百名。

1960年9月,公东高工奉台湾省教育厅核准设立,获得瑞士天主教技师工会获赠建筑费外并获选派技师来台湾执教,分设机工科及家具木工科。起初居民对于锡质平办学是冷嘲热讽,认为木工有何要到学校学的,但他不气馁,先着手又拉又逼原住民青年在农忙期过后跟他到学校去,除了免费教他们木工技能外,并且提供宿舍。校友对创办人的印象是一位一百八十公分高大汉,律己甚严,却每晚为住校学生盖被、替他们一一搓上香港脚药膏,也会在学生攀折校园花木时,从大老远飞奔过来赏人一拳。

公东高工是台湾第一所教导制作家具的高职,其机器都是由捐献而来。当时教育厅对工职学校授课时数规定每周实习课十二到十五小时,理论科三十小时,每班学生平均五十人,但公东高工在获得教育单位准许后自1962年起,改采小班制,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二十人,将实习课增每周三十小时,理论科减为十五小时,却因小班制学费收入减少,每年亏损,经费不足部分除获得省教育厅部分补助外,大部分均系由国外教会、工人协会、慈善团体、国外工厂等捐赠。像白冷会神父雷化民在1963年开设的附设学徒班,除自己除了倾囊捐出外,还由父母劳保退休金赞助。至于锡神父会要求学生每天在实习工厂下课后,必须把工地清扫干净,且要很仔细地从地上捡起钉子,登记有多少支是直的、弯的,以训练他们节约的习惯。1959年至1974年,共有廿一位德、奥、瑞专业技师不支薪地支援,推动成缔造台湾家具业盛况。

过去,台东地区的长老教会与白冷教会信友间关系不融洽,白冷会修女马惠仁就被长老会原住民教友唤为“魔鬼”。锡质平并不要求非得是天主教徒才方能担任校长,让黄清泰和简安祥等两位长老教会青年,先后接续担任该校校长。黄清泰为台北工专化工科毕业,在台东女中教化工,1960年转来此校继续教化工,后来还远赴国外学习木工,回公东高工后翻译德国技术范本作为木工科教材。

锡质平创校的目的就是帮助许多台东原住民青年不是靠文凭主义,能透过木工技能而兼差工作,帮助家庭生活之需,改变了他们以为的未来。1960年代末,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为应各地县市工商发展投资策进会,协助推动木器加工专业区,就派职员张钧前往公东高工了解锡质平的办学成果。1969年5月,台湾教育厅开始实施让应届高职生,可申请保送台北工专深造。公东高工学生常在国际技能竞赛中拿过木工家俱竞赛冠军,也能一批批保送到师范大学和台北工专。

锡神父原本在1980年有意引进瑞士钟表技能,但瑞士钟表大师勘查了环境之后,表示台湾气候太潮湿,不适宜发展,因而作罢。

1982年,锡质平回瑞士去筹款时,才在家乡的医院发现已是肾脏癌末期,为此院方要留他住院治疗,但他自己赶往机场回台湾,让当时从罗马来看望的单国玺扑空。1984年,锡神父将家人给的台币75万医疗费以弟弟“锡安东”之名捐出,还修建了公东高工篮球场。锡质平说自己是台湾人,要死也要死在台东。

1985年3月28日下午2时20分,锡质平去世,享寿68岁,由排湾部落族在头目带领下,将其遗体身体扛回南兴村,安葬在本是头目要用的墓穴中。

身后

公东高工校园竖立着锡神父站立铜像作纪念。

2012年12月29日,作家范毅舜在公东教堂举行新书《公东的教堂》发表会,说一座快被世人遗忘的美丽教堂都能写出一本书,但我们生活周遭,还有多少被视为理所当然、却被忽略的人事物?并举了当年锡质平神父病入膏肓之际,仍坚持在圣堂上做弥撒为例。

视频

锡质平 相关视频

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
俄国人把东正教传入中国 异国建筑修在了“龙脉”之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