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镇沅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镇沅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哀牢山无量山之间,截止到2013年,总面积4136.81平方公里,下辖4个镇、5个乡。

其地势北高南低高差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拥有难搭桥、五台山文笔塔等旅游景点,曾获得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1]

历史沿革

“镇沅”为傣语音译写法,傣语汉译的“镇”、“遮”、“姐”、“景”、“清”是“城镇”之意,“沅”、“野”、“也”是“粮仓”之意,“镇沅”意为“粮仓城”。

前109年以前,今镇沅县境属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前109年,汉朝征服滇国及昆明、嶲等部族设置益州郡,将势力伸入“勐达光”(哀牢国)境内设县(据点),“勐达光”忙于应对汉朝、放弃部分属地;今镇沅县境为当地傣族土目自治领地。

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故地设永昌郡;今镇沅县境属永昌郡。

225年,蜀汉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今镇沅县境属云南郡。

271年,西晋将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合置宁州;今镇沅县境仍属云南郡。

420年,东晋灭亡,之后的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镇沅县境为傣族土目自治领地。

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国”);765年,“勐舍龙”在“勐谷”(景东盆地)设银生节度、统辖“勐谷”及其以南地区,“领有银生城、开南城、威远城、奉逸城、利润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扑败、通遗川、河普川、大银孔等地”;今镇沅县境属银生节度柳追和城。

937年,前“勐舍龙”(南诏国)汉裔官员段思平率部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沿“勐舍龙”旧制在“勐谷”设银生节度;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设八府、四郡、四镇;今镇沅县境先属银生节度、后属威楚府。

1254年,大蒙古国灭大理国;1274年,元朝(原大蒙古国)在大理国故地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裁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辖区,设路、府、州、县等行政区,威楚万户改设威楚路;今镇沅县境属威楚路开南州、威远州。

1331年,元朝将威楚路所辖开南州、威远州析置景东军民府,析开南州、威远州相邻地区设干远州,授“勐谷”傣族土目为景东军民府土知府,领开南(今景东县、南涧县、南华县小部、双柏县小部)、威远(今景谷县、宁洱县小部、思茅区小部)、干远(今镇沅县、墨江县小部、新平县小部)3州;今镇沅县境属景东军民府干远州。

1343年,瑞丽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勐卯弄”(汉译“麓川国”)击败元军、趁胜追击到“勐嶲”(漾濞江河谷),“勐谷”傣族土目(景东军民府土知府)闻风归附“勐卯弄”;今镇沅县境属“勐卯弄”之“勐谷”。

1355年,“勐卯弄”(麓川国)归附元朝、其控制区域设平缅宣慰司;今镇沅县境属平缅宣慰司“勐谷”地。

1382年,“勐谷”傣族土目俄陶背叛“勐卯弄”(麓川国)归附明朝、其地分设景东州、顺宁州、威远州等行政区;1384年,“勐卯弄”迫于压力也归附明朝、其地设麓川平缅宣慰司,景东州、顺宁州、威远州也分别升级为府;1385年,“勐卯弄”为惩罚俄陶的背叛、出兵征讨“勐谷”,俄陶败逃大理府白崖川求救于明朝;1388年,“勐卯弄”军在定边之战中败于明军,被迫与明朝讲和;明朝仍置麓川平缅宣慰司、“勐谷”仍归其节制,俄陶也在明朝力保下回“勐谷”;今镇沅县境属麓川平缅宣慰司。

1399年,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法去世,“勐谷”傣族土目趁机脱离麓川平缅宣慰司,明朝复设景东府,但辖地比之前缩小;1402年,析麓川平缅宣慰司地设镇沅州(今镇沅县按板镇及周边);1403年,析麓川平缅宣慰司地设者乐甸长官司(今镇沅县乐恩镇及周边);1406年,镇沅州升为镇沅府;今镇沅县境分属者乐甸长官司与镇沅府。

1412年,镇沅府东南增设禄谷长官司(今镇沅县古城乡与墨江县新抚乡)、归镇沅土知府节制。

1659年,清军攻下云南后,仍沿明制设设镇沅府、领禄谷长官司。

1727年,镇沅府世袭傣族土知府刀瀚被清廷逮捕,镇沅府改土归流;同年,镇沅府所辖禄谷长官司、云南行省所辖者乐甸长官司改土归流,辖地合设恩乐县,划属镇沅府。

1730年,清朝在行省之下设道,镇沅府属迤东道;1735年,直隶威远厅降为散厅,划归镇沅府;镇沅府所辖坝朗、坝木、坝痴等地划予元江府;1766年,镇沅府改属迤南道;1770年,镇沅府降为镇沅州、直隶迤南道,原镇沅府所辖威远厅划归普洱府;1840年,恩乐县、镇沅州合并为直隶镇沅厅(厅治恩乐县旧址),属迤南道。

1913年,民国政府改镇沅厅改为镇沅县,属迤南道(先改滇南道、后改普洱道);1929年,民国政府裁道,县一级行政区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镇沅县先后归第十二区、第十五区、第十区、第一区、第四区、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管辖。

1950年3月,镇沅县成立人民政府,隶属宁洱专区;1951年4月,宁洱专区改为普洱专区,镇沅县属普洱专区;1953年3月,普洱专区改为思茅专区,镇沅县属思茅专区。

1959年1月,镇沅县新抚公社(面积968平方千米)划归墨江县。

1960年9月,裁撤镇沅县,辖地分别划归景谷县、景东县、墨江县、新平县;公元1962年3月,划归景谷县、景东县的原镇沅县辖地恢复镇沅县。

1970年,思茅专区改为思茅地区,镇沅县属思茅地区。

1990年,撤销镇沅县、设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2001年,撤销勐大乡、设立勐大镇。

2003年,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属思茅市,共辖3个镇(恩乐、按板、勐大),8个乡(振太、里崴、田坝、古城、三章田、九甲、者东、和平),10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

2006年,三章田乡、者东乡合并为者东镇,镇政府驻原者东乡政府;撤销里崴乡、辖地并入勐大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属地级普洱市。

行政区划

镇沅县辖4个镇(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者东镇),5个乡(田坝乡、古城乡、振太乡、九甲乡、和平乡)。[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部,跨东经100°21’至101°31’、北纬23°24’至24°22’之间,东接新平,东南与墨江、普洱毗邻,西隔澜沧江与临沧相望,南连景谷,北与景东、双柏接壤。镇沅总面积4136.81平方公里。

地形

镇沅地处云南省高原西南部,云贵高原西侧。地势可概括为:“四河(者干河、恩乐河、勐统河、景谷河)流经两山下(哀牢山、无量山),北高南低高差大,河谷只有两小坝(恩乐、勐统),形似东驰一骏马”。

镇沅县处于横断山脉纵谷区东南余梢,云岭余脉的哀牢山和无量山纵贯全境,与河流相间,构成北高南低、北向南走的“五谷五岭”地貌轮廓。镇沅平均海拔1376米。气候

镇沅县归属亚热带季风区内,地貌复杂,气候垂直差异突出,形成热带、亚热带、暖温带3种气候类型。

气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降水充沛但全年降水不匀,雨季、干季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洪涝;2、地貌复杂,山高谷深,“五谷五岭”的地貌基本轮廓导致气候垂直变化突出而水平变化微小,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3、高温多雨同季,低温干旱同期;积温偏低但有效性高;降水不匀但有效降雨量多;水热条件相配合较好,但光照及太阳总辐射与水热条件之间不够协调;4、有低纬度山区气候特点,年温差小,冬暖春早,昼夜温差大。[3]

自然资源

土地土壤

截止到2007年,镇沅县共有耕地38.2万亩,其中水田13.1万亩,旱地25.1万亩。镇沅土壤分10个土类,15个亚类,34个土属,51个耕地土种。其中:暗棕壤和黄棕壤占镇沅土地面积的17.68%;黄壤占7.47%;红壤占23.9%;赤红壤占19.3%;砖红壤占1.3%。

生物资源

镇沅县是国内一类林区县,截止到2007年,镇沅县有林地面积397.5万亩,有活立木蓄积量21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7%,国家一、二、三类保护植物23种;有草场228万亩,牧草94科455种;有野生动物519种,其中有国家一、二、三类和省级一、二类保护动物黑长臂猿、虎、豹等30余种;中药材主要有石斛、何首乌、龙胆草、防风、续断等56科123种。

2018年全县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457.0568万亩(公益林保护128.73万亩;天保工程90.04万亩;天然林停伐保护238.2868万亩)。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622.5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3%,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96.29%。

矿产资源

镇沅地处哀牢山、无量山矿带,矿藏资源丰富。截止到2007年,镇沅县金属矿藏主要有:金、银、铜、铁、铝、钼、镍、锑等。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盐、煤、石灰石、石膏、石棉、石英石、花岗石、瓷土等。其中镇沅金矿是滇西南黄金储量最多的金矿,系国家级的黄金生产基地,已探明黄金远景储量达100吨,居云南省第一、中国第五位,仅开采3吨多;盐矿储量为4.2亿吨,煤矿储量为1232万吨,按开采规模还可开采170余年,是普洱市的丰盐富煤县。

水能资源

截止到2007年,镇沅县镇沅有大小江河190余条,水利资源总流域面积413。68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28。38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的仅为可占可开发量的19%。[4]

人口民族

人口

2020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70140户213081人,其中:城镇:21293人、乡村:191788人;其中:男性112982人;少数民族人口122779人,占总人口的57.62%。

民族

2010年,镇沅县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6637人,占总人口的46.3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1969人,占总人口的53.67%。其中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彝族人口为54826人,占总人口的26.28%;哈尼族人口为25394人,占总人口的12.17%;拉祜族人口为17906人,占总人口的8.58%;傣族人口为8875人,占总人口的4.25%;回族人口为2127人,占总人口的1.02%;白族人口为1558人,占总人口的0.75%。

经济概况

综述

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610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高于全国(2.3%)2.9、全省(4.0%)1.2、全市(2.5%)2.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678万元,同比增长5.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5.1%;第二产业增加值227465万元,同比增长2.0%(工业下降0.9%,建筑业增长6.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1.3%;第三产业增加值367959万元,同比增长7.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30.5:27.5:42.0调整为32.8:25.7:41.5。

2020年,全县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户数12071户,同比增长12.8%。其中个体工商注册户数9912户,同比增长14.5%;企业注册户数1826户,同比增长7.7%,其中私营企业注册户数1570户,同比增长9.3%;农民专业合作社333户,同比下降3.2%。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县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72890 万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3.9%。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为53.4%,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3958 万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42.6%,与上年同期持平,增速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69600 万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74.6%,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增速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9332 万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8.7%,增速同比增长3.6%。

2020年,年末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89116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789人次;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467人;在用的城镇公益性岗位250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累计11298人;全县共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金额1.83亿元。

2020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80642万元,同比增加3239万元,增长4.2%,县级地方财政总收入(含基金)47119万元,同比增加1332万元,增长2.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224万元,同比下降4.5%。其中:增值税11516万元、企业所得税1828万元、个人所得税662万元、烟叶税8123万元。

2020年,全县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总支出256318万元,同比增加38538万元,增长17.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419万元,同比减少1732万元,下降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991万元、教育支出4048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105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471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383万元。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530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分产业看,农业产值205212万元,林业产值87640万元,牧业产值166581万元,渔业产值650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369万元。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9406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

2020年,全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20046吨,比上年增加1370吨,增长1.2%。其中,夏粮产量19242吨,同比下降2.6%;秋粮产量100804吨,同比增长1.9%。全年谷物产量115180吨,同比增长1.1%。其中,稻谷产量23150吨,同比下降6.2%;小麦产量9373吨,同比下降5.3%;玉米产量82340吨,同比增长4.1%。

2020年,全年烤烟播种面积96300亩,同比增长1.9%;咖啡种植面积19833亩,同比减0.9%;油料播种面积24840亩,同比下降3.4%;年末实有茶叶面积89150亩,同比增长4.3%;甘蔗播种面积6431亩,同比下降8.9%;蔬菜种植面积72991亩,同比增长4.1%;年末实有果园面积29153亩,同比增长3.1%。

2020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5329吨,同比增长5.4%,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5325 吨,同比增长5.4%;禽蛋产量2010吨,同比增长38.4%;水产品产量5748吨,同比下降10.3%。

第二产业

2020年,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14898万元,同比下降0.9%,其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787万元,同比增长1.4%。

全年全县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0345万元,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完成总产值207192万元;轻工业完2020年,成总产值33153万元。实现增加值80787万元,同比增长1.4%,增加值率33.61%。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150万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税总额29138万元,同比下降13.2%;实现利润总额22824万元,同比下降14.1%;实现应上缴税金6314万元,同比下降9.7%。

2020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2723万元,同比增长5.7%。属地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9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5687.9万元,同比增长11.4%。

第三产业

2020年,全年全县实施施工项目93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0个,增长47.6%;新开工项目6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7个,增长132.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4.8%,高于全市(19.7)45.1个百分点,位居第二。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0.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3.5%,

2020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952万元,同比增长79.9%。其中,住宅投资29109万元,同比增长54.3%。

2020年,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24860平方米,同比增长36.9%。本年无房屋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53262平方米,同比增长131.6%;商品房销售额27579万元,同比增长455.6%。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0年,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780.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5239.5万元,同比下降5.7%,占比73.1%;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3541万元,同比下降7.1%,占比26.9%。按消费形态统计,实现餐饮收入42367.6万元,同比下降13.4%,占比21.3%,实现商品零售156412.9元,同比下降3.9%,占比78.7%。

2020年,全年共实施各类经济合作项目16项,招商引资市外实际到位资金478676万元,同比减少44785万元,下降8.6%。其中省外实际到位资金447856万元,同比增加20786万元,增长4.9%。实现进出口总额12万美元。

金融和保险业

2020年,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24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3333万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96933万元,同比增长13.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8997万元,同比增长11.9%,不含邮政储蓄银行镇沅县信贷中心的各项贷款余额525686万元,同比增长12.9%。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12595万元,同比增长11.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13091万元,同比增长17.0%。存贷率88.3%,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2020年,全年共有保险机构8家,实现保险保费收入9551万元。[5]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0年,年末全县累计申请专利48件,其中:实用新型46件,发明专利2件。年末发明专利有效量5件。

教育事业

2020年,全年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5所,其中:中学12所【完中4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3所(和平镇、勐大镇、田坝乡)】、小学32所、幼儿园28所(含民办幼儿园8所、班改幼15所)、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附设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成人中专学校)、成人技校1所。

2020年,全县教育系统共有教职工2329人(含民办学校145人、一村一幼招聘临时教师41人,教体局行政14人,教研室22人,学生资助中心1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6人)。专任教师2115人,其中在职在编专任教师2016人(含特岗55人)、民办幼儿园67人、村幼儿园招聘临时教师32人。

2020年,全年共有学生数32198人(含学前教育入园登记707人、附设中专班933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5957(含入园登记707人)、小学生14606人、初中生6723人、高中生3514人、职业高中在校生465人、附设中专班学生933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8.6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42%;初中毛入学率101.8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1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89%。

2020年,全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1202人。上线情况:第一批本科院校54人,第二批本科及预科院校319人,高职专科院校805人,合计上线1197人,占报考数的99.58%。

文化体育

2020年,年末全县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107997册;博物馆1个(拉祜族“苦聪人”历史文化博物馆属镇沅博物馆的附属馆),9个乡(镇)文化站。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3%和99.4%。全县共有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数字(有线)电视用户9587户【全县数字电视安装户26889户,在用率38.46%,互动点播5483户,宽带4213户(部分用户互动点播和宽带都用)】。出版《镇沅》报24期62400份;出版《茶树王》刊共6期(双月刊)3600册。

医疗卫生

2020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49家(行政机关1家、公立卫生机构19家、村卫生室110个、个体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19家);群团组织1家(县计划生育协会)。住院病床编制663张(公立医疗卫生机构573张、私立医疗卫生机构90张),实际开放826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3.5张。

2020年,年末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27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37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5人)。拥有执业医师264人,执业助理医师75人,注册护士368人,药剂人员43人,检验人员47人,影像、超声人员30人。全县拥有乡村医生232人,计生宣传员111人。

2020年,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5个;提供床位522张;收养人数152人。有养护中心1个(恩乐镇温馨养护服务中心),提供床位24张。

人民生活

2020年,年末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33元,同比增长4.5%;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1元,同比增长8.0%。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370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

社会保障

2020年,年末全县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4934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893人。

2020年,全年完成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8305人。

2020年,全年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197750人,其中,城镇职工13716人、城乡居民184034人。

2020年,全年完成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15691人。

2020年,全年完成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9374人。

2020年,全年共有7485户1454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6571.25万元。其中:农村低保5589户12214人,发放农村低保金4325.56万元;城镇低保481户872人,发放城镇低保金530.23万元;特困供养1415户1460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715.47万元。

邮电通信

2020年,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130544万元,同比增长18.1%。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203635户,同比增长5.8%。其中,固定电话用户8645户,移动电话用户194990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5264户,同比增长38.8%。

2020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14.23万人次,同比下降9.1%;实现旅游收入148584万元,同比下降7.6%。

资源环境

2020年,全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60060公顷,天然林停伐保护面积158857.87公顷,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7613公顷,省级公益林面积57193公顷,森林覆盖率71.99%。完成人工造林4173公顷;迹地更新面积 638.087公顷;零星(四旁)植树40万株。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622.5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3%,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96.29%。

2020年,年末全县已建成水库28座,水库总库容7061.48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6座。已建成小塘坝31座,小塘坝总库容37.76万立方米。已建成河堤长25.93公里。已建成电站8座。全部水利工程供水能力9889.45万立方米,规模以上水利工程供水量3965万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10L/(人·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为70L/(人·d)。

2020年,年末建成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020年,年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13%;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9.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3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93%。

2020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0.89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比上年增长-5.25%,全社会用电量36229.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54%。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原煤消费量209260.59吨,同比增长-12.92%;电力消费量15198.1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12%。全县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9.967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12.42%;单位GDP电耗增长-12.8%。全县节能量34272吨标准煤。

安全生产

2020年,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6起,死亡13人,受伤13人,直接经济财产损失49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9起,下降20.0%,死亡人数减少6人,下降31.6%,受伤人数增加1人,增长8.3%,直接经济财产损失增加79万元,增长18.9%。其中:工矿商贸事故2起,死亡3人,无受伤人员,直接经济财产损失410万元;一般程序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1起,死亡10人,受伤13人,直接经济财产损失5万元;火灾事故23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财产损失84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467人。[6]

交通

2020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343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

2020年,全县拥有民用营运车辆880辆,同比增长1.0%。其中:货车717辆,客车126辆,出租车37辆。年末公路通车里程7797公里。其中:国道405公里、省道73公里、县道650公里、乡道881公里、村道5787公里。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镇沅县有大量神话、寓言、动植物等风物故事,有民间诗歌、传说、谚语、谜语等民间文学。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陀螺、射弩、秋千、丢包等。民间舞蹈种类繁多,最流行的是“三跺脚"、"羊四打"等20余种。其中九甲乡的铩戏为国内稀少剧种。歌曲主要有传说歌、情歌、挽歌、古调、苦曲、盘曲等。民间乐器有三弦、芦笙、箫、响篾、锁呐、牛角、竹笛等。

特色美食

镇沅县美食有何首乌牡蛎炖肉排、油炸水蜻蜓、冬菇腊肠鸡肉煲仔饭。

旅游景点

概况

镇沅县有飞来寺景区、金山丫口观景点、金矿工业旅游区、难搭桥景区、圈田街战役遗址、白水瀑布景区、靛坑河景区、四迭岩观景点、玻烈河古桥、恩乐江休闲旅游区、南京战役遗址、老县城遗址、新县城景观等景区景点。

2018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23.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9%;实现旅游收入119914万元,增长52.9%;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186人次,增长24.0%,实现旅游收入58万元,增长93.3%。

主要景点

镇沅县玻烈茶马古道景区

玻烈河景区位于镇沅县城南郊恩乐镇玻烈村,距镇沅县城19km,景区紧邻滇西、滇南交通要道--恩古公路和李仙江上游恩乐江,景区面积2.4km,以茶马古道遗迹和玻烈河为核心,景区内有200余年茶马古道重要的交通遗迹——石砌蜈蚣桥、玻烈河、天书。

茶马古道是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马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思茅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

歇气坡森林公园

歇气坡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亩,2006年由私人投资建设,一期建设已投资450万元,完成爬山便道、1000余台健身阶梯、三座民族文化观景塔、饮食娱乐等项目。是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展现镇沅县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示中心。

五台山文笔塔

五台山文笔塔位于按板镇西北6.5公里处勐通河西岸文畔村五台山顶端。塔为砖术结构,高13米,培分七层,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该塔建于清光绪四年,系清朝花翎副将衔加二级补用都司李春阳所建。

哀牢山

哀牢山处于云南亚带北部与亚热带南部的过渡地区,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地两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巨大的天然生物种的种质资源的基因库,成为云南"动、植物"王国中的"天然博物馆"和"标本园",是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实验地,哀牢山海拔达3137.6米的主峰大雪锅山就在镇沅境内。

城市荣誉

2017年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