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镰叶卷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镰叶卷柏

中文名称:镰叶卷柏

拉丁学名 Selaginella drepanophylla Alston

界 植物界

分布区域 广西、贵州

镰叶卷柏,石生,常绿,匍匐,长5-15厘米,无游走茎

信息

种中文名:镰叶卷柏

种拉丁名:Selaginella drepanophylla Alston

科中文名:卷柏科

科拉丁名:Selaginellaceae

属中文名:卷柏属

属拉丁名:Selaginella

国内分布:产广西、贵州。

命名来源:(贵州梵净山蕨类植物)[]

中国植物志:6(3):203[1]

形态特征

石生,常绿,匍匐,长5-15厘米,无游走茎

根托断续着生,由茎地分枝腋处下面生出,长1.3-3.5厘米,纤细,直径0.1毫米,根少分叉,被毛。茎通体分枝,禾秆色,下部直径0.2毫米,茎近四棱形,具沟槽,光滑,维管束1条;侧枝2-5对,1-2次分叉,分枝稀疏,茎上相邻分枝相距1-1.5厘米,分枝无毛,背腹压扁,茎在分枝部分中部连叶宽3.5-4.5毫米,末回分枝连叶宽3.5-5毫米。

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草质,表面光滑,具白边,在不分枝的茎上接近,茎上的叶略大于分枝上的,二形,绿色。分枝上的腋叶不对称,线状披针形,1.4-1.9毫米×0.5-0.8毫米,下部边缘有睫毛,上部近全缘。分枝上的中叶卵状披针形,0.8-1.1毫米×0.2-0.7毫米,接近,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渐尖,常向后背折,基部楔形或钝,边缘疏具睫毛。

侧叶不对称,分枝上的侧叶长圆状镰形,平展或反折,1.8-2.4毫米×0.8-1.4毫米,先端略急尖,上侧基部扩大,加宽,不覆盖或略覆盖小枝,上侧基部边缘疏具长睫毛,向上具细锯齿,睫毛长0.4-0.6毫米,下侧边缘近全缘,基部具短睫毛,向上具细锯齿或近全缘。

孢子叶穗紧密,背腹压扁,单生于小枝末端,3.0-7.0毫米×2.5-3.5毫米;孢子叶二形,倒置,具白边,边缘具短睫毛,上侧的孢子叶具孢子叶翼,孢子叶翼不达叶尖,边缘具细齿;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大孢子浅黄色或橘黄色小孢子橘红色。[2]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600-800米的石灰岩溶洞口岩壁上。

分布范围

产于广西、贵州。模式标本采自广西。

卷柏属介绍

别名:九死还魂草、万年青、岩柏草、石柏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15 cm;主莖直立,少有分枝,顶端丛 生小枝,辐射开展;营养叶二形,背、腹各2列,交互着生,腹叶斜 向上,卵状矩圆形,急尖而有长芒:背叶斜展,宽超出腹叶,长卵圆形,

急尖而有长芒,外侧边狭膜质,并 有微齿,内侧边的膜质宽而全缘;孢子囊穗生于枝顶,四棱形;孢子 叶呈卵状三角形,孢子囊呈圆肾形。

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干旱时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 壤里寻找水分。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千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 故又名九死还魂草。

广布种,多生于干旱岩石缝中,以及海拔200〜1000 m的地区。全株供药用, 为收敛止血剂。[3]

参考来源

  1. 镰叶卷柏Selaginella drepanophylla Alston,植物通
  2. 镰叶卷柏,国搜百科
  3. 卷柏属简介,花卉盆景网,2014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