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长柄双花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柄双花木

中文名称:长柄双花木

拉丁学名:DisanthuscercidifoliusMaxim.var.longipesH.T.Chang

界:植物界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金缕梅亚纲

目科:金缕梅目、金缕梅科

属种:双花木属、长柄双花木

长柄双花木(学名: DisanthuscercidifoliusMaxim.var.longipesH.T.Chang)落叶灌木,高2-4m。花序梗长而无花梗,花2朵对生,花瓣红色,狭披针形。单种属植物和孑遗种。分布于湖南、江西、浙江、生于海拔630-1300m处的山地形下或山脊、坡地。原产日本的双花木为本变种对应种。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

形态

长柄双花木是金缕梅科双花木属的落叶灌木。在天然林中,树高可达5-6米叶片近圆形基部心形,叶脉掌状,叶宽4-7厘米。每当金秋时节,长柄双花木树叶变红,点缀于青翠的常绿阔叶林间,景色十分秀丽。由于它的叶柄细长,花序柄亦细长,花2朵并生,故称之为长柄双花木。

落叶灌木,高2-4米,胸径6厘米;多分枝,小枝曲折。叶互生,卵圆形,长5-7.5厘米,宽6-9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心形,全缘,掌状脉5-7;叶柄长5厘米。头状花序有两朵对生无梗的花;花序梗长1-2.5厘米;花两性;萼筒浅杯状,裂片5,卵形,长1-1.5毫米;花瓣5,红色,狭披针形,长约7毫米;雄蕊5,花丝短,花药内向2瓣开裂;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数,花柱2,极短,柱头略弯钩。蒴果倒卵圆形,长1.2-1.6厘米,直径1.1-1.5厘米,木质,室背开裂;每室有种子5-6粒;种子长圆形,长4-5毫米,黑色,有光泽。[1]

生长环境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温凉多雨云雾重湿度大。年平均温12.9℃,1月平均温2.6℃,极端最低温-12.3℃,7月平均温22.6℃,极端最高温31.8℃;年降水量约196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4%(据浙江龙泉1000米分布气象资料)。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土壤为山地黄壤,土层浅薄多岩块,酸性,PH值5.6左右。耐阴树种,长在林下的植株可形成主干,位于山脊陡坡的,因大风日照强,易受日灼,树干多弯曲,丛生。

分布范围

分布于湖南道县空树岩、常宁阳山、宜章莽山,江西南丰军峰山,浙江开化钱江源森林公园,开化龙潭(已灭绝)及龙泉佳佳溪等地。

生于海拔630-1300米的氏山至中山。

长柄双花木对环境的要求有"三喜二怕"。"三喜"是:喜欢湿润凉爽的山地气候;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喜欢空气湿度较大的森林环境,山脉的阴坡或半阴坡更适合其生长。"二怕"是:怕积水烂根;怕干旱日灼。通过试验得知,把它栽在山顶或山坡上部也能生长,但长势不如位于山坡中部或下部的植株。由此可见,在不积水,不干旱的条件下,可以将长柄双花木引入气温适宜的公园或作盆景栽培,以观赏其圆圆的红叶、红花和双果、曲枝多态的树姿。

价值

双花木系孓遗的单种属植物。本种原变种产于日本,本变种为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替代种,对探索植物系统发育和东亚植物地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双花木属仅双花木一种,产于日本南部山区,长柄双花木是它的变种,产于中国南岭山地。现在由于产地森林的砍伐破坏,长柄双花木不仅个体数量越来越少,而且适于其生存的区域也日渐狭窄,已成为濒危物种。

保护措施

濒危现状

分布区局限,植株稀少,残存于山地矮林或灌丛中,环境恶劣,易遭山炎焚毁,极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

保护措施

湖南宜章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本种的管护。浙江龙泉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和杭州植物园已引种繁殖与迁地保存。

参考资料

  1. 湖南宜章县发现国家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凤凰网资讯,2016年0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