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闻一多

增加 32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2019-08-25T07:47:35+00:00}}
{{Infobox person
|姓名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闻一多
== 簡介 ==
'''闻一多''',出生于[[中国]][[湖北]][[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 ,字友 筆名字仙,後更名多。 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 出身於浠水下巴河鎮陳家大嶺的一個典型鄉紳人家,家庭 口眾多,子弟們都受舊式教育 中国共产党 聞一多初步 挚友 國文根柢就是在幼時打下的。6歲入家塾學習國學和西學 同時接觸傳統學術與 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思潮 <ref>{{cite web|url=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wen-yiduo/category/introduction|title=詩路網站|publisher=HK01|date=2016-12-26|accessdate=2020-07-13}}</ref>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典藏詩人(1880-1919)>>聞一多
现代诗人、文学家闻一多原名:闻家骅 出生日期:1899(己亥年)年11月24日 别名:亦多,多,闻一多 字友三、友山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 新诗集《红烛》、《死水》他是一位爱国和民主的主义者,《七子之歌》是他所作。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
他还有一首诗《闻先生的书桌》,写得非常好,写他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他看着那些东西就开始发牢骚。闻一多博学多才,除新诗与古文学研究外,在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相当高深的造诣。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迷茫、失误与苦闷,但是经过深思和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与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而一经找到了真理,他便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闻一多纪念馆陈列着闻一多的生平事迹、著作、诗、文、书、画、篆刻、金石手稿和遗物;陈列着 [[ 毛泽东 ]] [[ 朱德 ]] [[ 宋庆龄 ]] [[ 郭沫若 ]] [[ 胡耀邦 ]] [[ 江泽民 ]] 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近现代中外文化名人、学者、艺术家于闻一多的文论、专著、题词、诗文书画原迹,及有关文献资料。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 [[ 梁实秋 ]] 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他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学习,在专攻美术且成绩突出时,他更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对诗歌的酷爱。年底出版与 [[ 梁实秋 ]] 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5年5月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从事《晨报》副刊《诗镌》的编辑工作。后又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1949年8月, [[ 毛泽东 ]] 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这样说道:“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个人民主主义者的人们,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了起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首先以独具特色的诗人闻名于世。闻一多诗作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却以感情深厚、艺术精美见长。他的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美好未来的憧憬。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早在清华学生时代所作的《李白之死》《红荷之魂》等诗中,成功地运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题材和形象词汇歌唱他心中的理想与爱情。留美时期写下的《太阳吟》《洗衣歌》《孤雁》《忆菊》等名篇,表现了他对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和对祖国的思念。回国初期的诗作《祈祷》《爱国心》《一句话》《我是中国人》《七子之歌》等,用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表现了诗人的民族自豪感。《死水》时期的诗较之往昔之作题材更广泛,思想更深沉,进一步接触到了中国社会现实。《春光》《静夜》《荒村》等诗充满了对处于军阀混战中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唁词——纪念三月十八日的惨剧》《天安门》《欺负着了》等诗则直接把笔锋指向了北洋军阀的暴行。在《发现》这首诗中,诗人面对着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感到困惑与不安,他“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但“总问不出消息”。闻一多的这些诗篇发展了屈原、杜甫创作中爱国主义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及社会批判的性质。《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三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有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其中《澳门》、《香港》、《台湾》三首诗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 [http://www.guoxue.com/rw/wenyiduo/wyd01.htm/網站].
[[Category:聞姓]]==參考來源=={{Reflist}} 
[[Category:文學家]]
[[Category:1899年出生中國人]][[Category:1946年逝世教授]]
8,1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