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防汛抢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防汛抢险
圖片來自茂名市应急管理局

防汛抢险是指在汛期,迅速处置险情、抢救人民生命财产,防止或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1][2]

抢险方法

抢险方法一般分为常规技术和现代技术两种。现代抢险技术主要是采用高新技术和机械化设备,如98长江抗洪抢险应用的钢木土石组合坝抢险堵口技术,土工织物抢险技术,机械化的物料运送与抛投,沉船、沉车抢险、堵口等。抢护管涌的整体“反滤围井”,“堤坝管涌渗漏检测仪”,“便携式打桩机”,“土袋装运机”,“应急挡水堤”,以及水下地形测量、水下焊接、机械抛石护岸等抢险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

常规抢险技术主要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请民间有抢险经验的人员操作,采用历史上成功的抢险技术方法,抢险容易组织,也容易成功。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的15600多处险情,绝大部分是用常规方法抢护的。1998年长江等江河干堤发生的溃口性险情,主要是堤基渗透稳定破坏造成的管涌,大多发生在历史溃口处、古河道汇入处和堤后深塘处。出险原因主要是大堤基础多粉砂,堤防建设质量差,存在动物洞穴等隐患和老的险工险段尚未彻底处理等。这些问题我市也普遍存在,特别是我市绝大多数河流平时都是干河,隐患不易发现,汛期突来大水,令人猝不及防。而且穿堤闸涵多,有抗洪抢险经验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越来越少,对抗洪抢险不利,常规抢险知识需要大力普及。

抢护方法

巡堤查险

汛期特别是发生暴雨、洪水、台风、地震、河库水位骤降及持续高水位行洪期间,要派专人昼夜巡视检查。重点检查堤顶、堤坡、堤脚有无裂缝、冲刷、坍塌、滑坡、塌坑等险情发生;堤坝背水坡有无散浸、渗浑水,坡脚附近有无积水坑塘和冒水、涌沙、流土现象;迎水坡护砌工程有无裂缝、沉陷、损坏、脱坡、崩塌等问题;沿堤闸涵与堤坝的结合部有无裂缝、位移、滑动、漏水、不均匀沉陷等迹象;土石坝有无变形、渗漏、裂缝、坍塌等险情发生。对于尚未经过洪水浸泡的新堤或者水位已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堤段,要专人负责,昼夜巡查。发现问题要登记造册,作好标记(如白天插红旗,夜晚挂红灯等),并尽快报告防汛指挥部,立即采取抢护措施。

坍塌抢护

当堤坝临水坡因水流冲刷或水位骤降,引起堤坝坡面或坡脚崩塌、滑脱时,可采取护脚抗冲、沉柳缓溜防冲、减载加帮等办法抢护。如抛投土袋、块石、柳石枕、胶泥柳枕、铅丝石笼等物体防护。堤坝或建筑物坍塌严重时,可用废钢丝绳或铅丝束将3—5个铅丝石笼连在一起,集中抛投;还可用兜网土袋(在一个尼龙大网兜内放十几个或几十个土袋)或三角形钢筋石笼等集中抛投。在含沙量较大、柳树比较多的河段,也可以用挂柳缓溜防冲。在土质较好的坍塌部位,亦可用桩柳编篱或桩柴护岸抗冲,参见附图。或是在坍塌部位打排桩,桩上用铅丝或麻绳把柳枝、秸秆编成篱笆,绑在桩上,内填散柳、散苇、散秸杆,层柳、层土(粘性土)或填土袋抗冲。减载加帮就是在坍塌部位的上部堤顶堤坡上移走备土备料等重物,抢险人员、车辆等不要在上部行走或停留,在坍塌部位的下部加做铅丝石笼戗台、土袋戗台、反滤戗台或10米长的大直径土工织物土沙枕等,防止继续坍滑。在无堤防的河岸、滩岸,亦可采取削坡和间隔削坡(隔一段,削一段)的办法拉缓岸坡,减轻水流冲力,防止岸坡坍塌

漫顶抢护

遇超标准洪水加风浪作用,堤坝有漫顶危险时,要一面加大泄水量,降低库水位(对于水库)或用河道上游水库错峰,下游炸除卡水桥涵等阻水障碍,加速水流下泄;一面在堤顶或坝顶抢加子埝。可因地制宜地选用土料子埝、土袋子埝、桩柳填土子埝或迎水坡用土袋、桩柳、柳石枕、木板,背后挡土筑埝,展开水涨堤高的抗洪斗争,力争安全度过洪峰。风浪较大时,可一面在迎水面打“人墙”(人与人臂挽臂、肩并肩背对洪水)防浪,同时抢运土料,抢加子埝。土袋要相间压好;土料要层土层夯(或用人力蹬踏),分层填起,力保抗洪安全。

建筑物滑动抢护

当闸体失稳产生滑动时,一方面要尽量把水引走,减少来水量,降低闸前水位;另一方面采取压重阻滑措施。一可在闸顶加重,增加阻滑能力(在闸墩顶部和公路桥、工作桥面上堆放石笼、土袋、钢铁等重物,但要注意加重不得超过地基承载力和承重体的允许应力,险情解除后要立即卸载);二可在下游堆重物阻滑(在水闸可能出现滑动面的下端堆放沙袋、块石、废钢轨等重物);三可在下游筑围埝蓄水平压阻滑。同时要注意建筑物(闸门、桥孔等)有无杂草、树枝等漂浮物悬挂、堵塞,要注意及时清除漂浮物,以免壅高上游水位,增加建筑物滑动和应力负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