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阳翰笙」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人物评价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4: 行 4:
 
}}
 
}}
  
'''阳翰笙'''({{bd|1902年|11月2日|1993年|6月7日|catIdx=Yang阳翰笙}}),原名欧阳本义,笔名华汉,是左翼作家领袖之一,[[四川]][[高县]]人。戏剧家、电影家、[[中国共产党]]文化工作领导人。1993年6月7日,阳翰笙在北京辞世,享年91岁<ref>[http://news.163.com/06/0607/09/2J0NFHC700011EBF.html  1993年6月7日 戏剧家阳翰笙逝世],网易新闻,2006-06-07</ref> 。
+
'''阳翰笙'''({{bd|1902年|11月2日|1993年|6月7日|catIdx=Yang阳翰笙}}),原名''' 欧阳本义''' ,笔名''' 华汉''' ,是左翼作家领袖之一,[[四川]][[高县]]人。戏剧家、电影家、[[中国共产党]]文化工作领导人。1993年6月7日,阳翰笙在北京辞世,享年91岁<ref>[http://news.163.com/06/0607/09/2J0NFHC700011EBF.html  1993年6月7日 戏剧家阳翰笙逝世],网易新闻,2006-06-07</ref> 。
  
 
== 生平 ==
 
== 生平 ==
行 12: 行 12: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阳翰笙作品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其他左翼进步文艺创作,特别是电影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早期革命经历、创作出发点和创作理念的独特性,是一种自觉地以革命艺术创作为己任,以创造符合现实斗争需要的、真实表现和反映现实社会和斗争实际的艺术形式为探索目标,同时实现自己用艺术表达理想的情感意愿的创作历程。他的小说、电影、戏剧及一些文论作品都体现了浓厚的革命现实主义的气质。如果说阳翰笙的戏剧电影剧作在社会意识和文化表达上带有一种革命理性和战斗感性体验相融合的话,那么在艺术表现上则体现了一种民族传统艺术方法包容这种革命叙事的独特手法。
+
 阳翰笙作品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其他左翼进步文艺创作,特别是[[ 电影]] 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早期革命经历、创作出发点和创作理念的独特性,是一种自觉地以革命艺术创作为己任,以创造符合现实斗争需要的、真实表现和反映现实社会和斗争实际的艺术形式为探索目标,同时实现自己用艺术表达理想的情感意愿的创作历程。他的[[ 小说]] [[ 电影]] [[ 戏剧]] 及一些文论作品都体现了浓厚的革命现实主义的气质。如果说阳翰笙的戏剧电影剧作在社会意识和文化表达上带有一种革命理性和战斗感性体验相融合的话,那么在艺术表现上则体现了一种民族[[ 传统]][[ 艺术]] 方法包容这种[[ 革命]] 叙事的独特手法。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Category: 戏剧 家]]
+
[[Category: 艺术 家]]
[[Category: 电影 ]]
+
 
 +
[[Category: 家]]
 
[[Category:中國人‎]]
 
[[Category:中國人‎]]

於 2020年9月10日 (四) 11:54 的最新修訂

陽翰笙
陽翰笙 .jpg

陽翰笙(1902年11月2日-1993年6月7日),原名歐陽本義,筆名華漢,是左翼作家領袖之一,四川高縣人。戲劇家、電影家、中國共產黨文化工作領導人。1993年6月7日,陽翰笙在北京辭世,享年91歲[1]

生平

1925年入黨,1926年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軍校中共黨總支書記。1929年任左聯黨團書記、左翼文化總同盟黨團書記,中央文委書記。1933年進入上海藝華影業公司,和田漢主持編劇委員會。抗戰期間,他創作了《草莽英雄》、《天國春秋》、《李秀成之死》、《塞上風雲》、《八百壯士》等話劇和電影劇本,1938年就任國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主任秘書,是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和三廳廳長郭沫若的主要助手。1945年後,他去上海領導進步電影工作。建國後,陽翰笙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文聯秘書長、副主席、黨組書記,是周總理領導文化工作的主要助手之一。陽翰笙一生寫作了18部電影劇本,8部話劇以及若干中短篇小說,其中話劇《天國春秋》、《草莽英雄》和電影《萬家燈火》、《三毛流浪記》是他的代表作。陽翰笙是中國電影事業的締造者之一,是抗戰話劇運動的中堅。

人物評價

陽翰笙作品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其他左翼進步文藝創作,特別是電影創作最大的不同,在於他的早期革命經歷、創作出發點和創作理念的獨特性,是一種自覺地以革命藝術創作為己任,以創造符合現實鬥爭需要的、真實表現和反映現實社會和鬥爭實際的藝術形式為探索目標,同時實現自己用藝術表達理想的情感意願的創作歷程。他的小說電影戲劇及一些文論作品都體現了濃厚的革命現實主義的氣質。如果說陽翰笙的戲劇電影劇作在社會意識和文化表達上帶有一種革命理性和戰鬥感性體驗相融合的話,那麼在藝術表現上則體現了一種民族傳統藝術方法包容這種革命敘事的獨特手法。

參考資料

  1. 1993年6月7日 戲劇家陽翰笙逝世,網易新聞,200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