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英文名 Alfred Thayer Mahan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9月27日—1914年12月1日),美国军事理论家。

曾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总统军事顾问。他在1890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首次提出“海权”的概念,并发展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他认为海权是一个整体:“生产是交换产品所必须的;海运是用来进行不断交换的;殖民地是促进和扩大海运活动,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据点来保护运”。“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海权不仅能够决定海上和陆上战争的胜负,而且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这一观点促使美国在西奥多·罗斯福当政时期,建造大量战舰,并将这些战舰派往世界各地,接下来便开凿和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使美国跻身海军大国行列。[1]

求学时期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于1840年9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一个丹麦移民的家里。他的父亲丹尼斯·哈特·马汉西点军校的著名教授,在战争艺术和军事工程学方面均颇有造诣。具有戏剧性巧合的是,马汉父子二人都崇拜约米尼的战争思想,而儿子致力于将约米尼关于陆上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运用于海上作战之中。家庭无疑对童年时代的马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汉于14岁的时候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在1856年9月30日转学到美国海军军官的摇篮——安纳波利斯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在学习中,马汉第一次吐露了他胸中的远大抱负。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产生斯蒂芬、德凯特式的海上英雄豪杰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没有客观现实条件和一定的环境,想单凭勇敢而流芳百世的英雄是极困难的。因此,我下决心通过理论研究这一途径,在海军赢得声誉。”马汉本人出众的才华,引起了不少同学与军官的嫉恨。以他的水平与能力,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高居全班首位。但他宁愿要第二名,究其原因不是他不发奋,而是他想避免与那些追逐名利的同学之间的冲突,这样也可以使自己更加潜心于研究与学习,马汉也由此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这对他未来伟大思想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军旅时期

1859年,马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随后他参加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在北军“国会”号军舰上任职,随舰在巴西乌拉圭海岸值勤。1863年10月马汉又被调到海岸炮舰“塞米诺尔”号。1865年战争结束,25岁的马汉晋升少校。经过南北战争的打击,美国的海军力量极大的被削弱;而另一方面,抚平了内战伤痛之后的美国也将要开始对外扩张的进程了。这种历史需要和现实的矛盾将伴随马汉的海军生涯,也催化出震动世界的海权论。

1867—1869年马汉在“易洛魁”号上赴远东巡航。1872—1874年任“黄蜂”号舰长。1877年任安纳波利斯海军军校军械部与射击部主任。1883—1885年任“汉诸塞”号巡洋舰舰长。对以成为海军理论家的马汉而言,这20年海上生活看起来多少有点平淡和枯燥。但是这也让马汉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海上实践经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了海军战略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在此期间,马汉还发表了《论海军官兵教育》和《墨西哥湾和内陆水域》两本书,这些从实践到创作的经验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1885年,在纽波特海军学院院长卢斯的推荐下,45岁的马汉调入海军学院,以上校军衔出任该院海战史和海军战略课的讲师。执教于海军最高学府,这是马汉人生的重大转折,使他成为海军理论家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在海军军校时执教生活使得马汉能有更充分的时间从事战史研究以及海军战略的思考。1886年,由于他在教学上的成就首度出任海军学院院长。1888年担任西北海军船坞基地主席。1899年又调往海军导航局工作。

1886年5月初,马汉已经为编写海上力量讲义积累了400多页的笔记,在这年6—8月他写完了关于海上力量对历史影响这个论题的详细提纲。到1891年,马汉已经因他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讲稿而闻名于海军。1890年5月的第一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正式问世。 

晚年

1896年,56岁的马汉结束了在美国海军40年的服务,退出现役。但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已经退役的马汉在海军部的要求下成为海军战略委员会成员,直到战争结束。1902—1903年,马汉担任美国海军历史学会主席,这是唯一一位非历史学家出身的退役军人担任这一崇高的学术职务。1906年,根据国会的一项特别法案,马汉晋升为海军少将。1908年出任海军事务委员会主席。  

1908年,海军部命令68岁的马汉少将前往海军学院临时服役,以便撰写《海军战略》一书。1911年,《海军战略》发表。马汉在这本书中一方面汲取了拿破仑克劳塞维茨、尤其是约米尼的理论和方法论,另一方面借鉴了英国海军理论家科洛姆、科贝特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包括“中央位置”、“交通线”、“舰队决战”、“集中兵力”等作战原则,丰富了海权论理论体系。

1914年12月1日早晨7点15分,马汉在74岁的高龄卒于华盛顿海军医院,但是他的理论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海上战争中得以证明、丰富和充实,成为不朽的海战准则。

著作

作为一名海军史学家与战略思想家,马汉的声望主要建立在1890年至1905年先后出版的“海权的影响”四部曲。

这四部著作分别是:

1.《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2.《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帝国的影响》

3.《纳尔逊的生平:英国海权的象征》

4.《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通过这四部著作,马汉首次揭示了海权作为一种国家大战略工具的价值和有效性。

影响

马汉个人的“先知”般声望,也正是由这一系列著作奠定的:英国海军部在竞相传阅他的作品,德皇是他的推崇者,就连远在东方的日本也有一批马汉的追随者;自马汉的著作出版以来,但凡对海权提出看法者,从东到西,自古而今,无论是科隆布、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还是魏格纳、卡斯特,都公推马汉为海权思想之集大成者。

作为一名战略思想家,马汉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通过对历史的详尽叙述,从而将此前有关海权的分散理念综合成为一套逻辑严密的哲学,并进而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有关海权的若干具有根本性质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原则。在现代战略思想史上,马汉海权思想的核心价值,在于他从大战略角度对海权进行了详细考察,即他首次展示了海权作为一种国家政策工具的价值和有效性,同时也直接促成了英国战略思想家利德尔·哈特所言的“英国式战争方式”的兴起,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位毕生未曾统帅过巨舰的海军上校,却是后世万千海军的上将之师。

參考资料

  1.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18-06-07 来源: 满分5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