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尔泰山脉」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阿尔泰山脉(维吾尔语:ئالتاي تاغ تىزمىسى;俄语:Алтай;蒙古语:ᠠᠯᠲᠠᠢ ‧ Алтай或ᠠᠯᠲᠠᠢᠶᠢᠨᠨ…”)
 
行 4: 行 4: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阿尔泰山脉
 
 中文名称   阿尔泰山脉
  
行 23: 行 24:
  
 
 矿产资源  黄金、宝石、有色金属
 
 矿产资源  黄金、宝石、有色金属
 +
 +
==地势走向==
 +
 +
中亚大山系阿尔泰山跨越斜跨中国、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部分领土,从戈壁(沙漠)向西西伯利亚,绵亘约2000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
 +
 +
===“三山夹两盆”===
 +
 +
西部的山体最宽,愈向东南愈狭窄,高度亦渐低下;从东北部中国国境线,自西北向东南山势逐渐降低到3000~3500米左右。 山前有西北大断,向南西逐渐下降到额尔齐斯河谷地,呈4级阶梯,山地轮廓呈块状和层状;只在高山地区有冰蚀地形并有现代冰川,是中国最北端的现代冰川分布中心;除沿北西向断裂作串珠状分布有断陷盆地外,无大型纵向谷地;阿尔泰山堪称典型的断块山。与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
 +
 +
参差的山岭将诸如鄂毕河(向北注入北冰洋)及其主要支流额尔齐斯河这样的大河的水与流入浩瀚的中亚盆地的河流的水分离开来。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出山后受断裂控制,汇入额尔齐斯河流向西北,成为鄂毕河上游,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1100米以下为山麓草原带;1100~2300米为森林带,生长西伯利亚松、西伯利亚冷杉、云杉等;23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带与亚高山草甸带,为良好的夏季牧场。低处山间盆地有少量农业。山地富藏有色金属(包括金矿)。
 +
 +
==地质构造==
 +
 +
地质构造上属阿尔泰地槽褶皱带。山体最早出现于加里东运动,华力西末期形成基本轮廓,此后山体被基本夷为准平原;喜马拉雅运动使得山体沿袭北西向断裂发生断块位移上升,才形成了眼下的阿尔泰山面貌。1931年发生8级地震。并伴随产生近南北向的断层 ,延续40~60千米。
 +
 +
阿尔泰山北部一带丘陵将它们与西西伯利亚平原分隔开来,阿尔泰山东北部与西萨彦岭相接。蒙古阿尔泰山拔地而起成为友谊峰(Nayramdalin Peak,4374米),接著先向东南然后再向东延伸。戈壁阿尔泰山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西南约483公里处开始,占据该国南部,耸立于戈壁瀚海。
 +
 +
==地貌土壤==
 +
 +
阿尔泰山山体浑圆,山坡广布冰碛石,U形谷套U形谷,古冰斗成层排列,羊背石、侧碛、中碛、终碛等清晰可见。
 +
 +
阿尔泰山有多级夷平面,一般公认有4级,2010年统计时,海拔分别为2900~3000米,2600~2700米,1800~2000米及1400~1600米。地貌垂直分带明显,由高而低有:现代冰雪作用带,海拔3200米以上,以友谊峰和奎屯峰为中心,发育了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
 +
 +
此外,阿克库里湖周围,阿克土尔滚与阿库里滚河上源也有现代冰川;霜冻作用带,2400~3200米(2010年统计),古冰蚀地形清晰,积雪长达8个月,以寒冻风化为主;侵蚀作用带,1500~2400米,以流水切割为主;干燥剥蚀作用带,1500米以下。喀纳斯综合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本带边缘。
 +
 +
土壤由高到低,主要分布有冰沼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生草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等。
 +
 +
==气候特点==
 +
 +
地区气候是十足大陆性的,由于亚洲大反气旋亦即高压区的影响,冬季漫长而酷寒。
 +
 +
1月气温在丘陵间的-14℃到东部有遮挡的山谷中的-32℃,而在楚河草原地带,气温可以遽降至奇冷的-60℃。间或有一两块永久冻土带,属覆盖北西伯利亚广阔地区的永久冻土带。
 +
 +
7月的气温和煦乃至炎热──白天高温常达24℃,有时在低坡处高达40℃ ──但是在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夏季却是短暂而又凉爽。在西部,特别是在1524~1981米之间的高地,降水量高,约20~40吋,终年降水量可多达80吋。继续往东,总降水量可减少到1/3,有些地区则根本无雪。冰川覆盖最高峰侧翼,它们有1500条左右,覆盖面积约648平方公里。
 +
 +
阿尔泰山耸立于亚洲腹部的干旱荒漠和干旱半荒漠地带,西风环流带来大西洋水汽,顺额尔齐斯河谷地和哈萨克斯坦斋桑谷地长驱直入,向北遇阿尔泰山,受逼抬升降水。降水较为丰富,降水随高度递增和由西而东递减,冬夏多,春秋少,低山年降水量200~300毫米,高山可达600毫米以上;降雪多于降雨,且积雪时间随高度增加而延长,中高山积雪长达6~8个月,低山仅5~6个月,雪线低至海拔2800米左右,是中国最低的雪线;气温变化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阿尔泰山区气候垂直梯度变化明显,具有冬长夏短而春秋不显的特征。
 +
 +
整个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严寒,山谷中少雪而高山地带大雪纷飞。这里年平均温度为0度,其中7月份高山雪线以下的地区平均温度为15~17度,冬季最低气温达到-62度年均降水量在500~700毫米之间。
 +
 +
==水系情况==
 +
 +
阿尔泰山径流较丰富,发育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两河皆构成典型不对称的梳状水系。
 +
 +
额尔齐斯河是新疆境内唯一外流河,根据2010年统计,中国境内流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全长546公里;河水补给来源主要为降水、积雪融水和冰川等,多年平均径流量100多亿立方米,占阿尔泰地区总径流量89%,注入斋桑泊,最后流入北冰洋。
 +
 +
乌伦古河,支流在山区,山前为散失区,全长573公里,最后归宿于乌伦古湖(布伦托海、福海),在二台站以上,流域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补给来源亦以冬季积雪为主,多年平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两河上游多峡谷和断陷盆地,落差大,水流清澈,含泥沙少,水力蕴藏量约50万千瓦。
 +
 +
 +
==生态资源==
 +
 +
阿尔泰山的植物种类达2000余种,其中有17种属濒危物种,212种为该地所特有,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桤木,它只生长在东阿尔泰地区。
 +
 +
===森林资源===
 +
 +
树种主要以西伯利亚冷杉、落叶松和白杨为主。植物种类的丰富繁茂以及特有的分布归因于该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几乎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森林-西伯利亚无树大草原、森林、次高山、高山苔原、冰河苔原以及冰雪共同构成了阿尔泰山壮美的风光。森林-西伯利亚无树大草原所占的面积很小,它是西西伯利亚无树大草原和阿尔泰山森林的过渡带;北面的山坡上长满了松树和白桦;雪松、落叶林、矮树丛及高山草场是次高山的典型植被;辽阔的苔原地带则主要生长着苔藓和地衣。
 +
 +
===植被区带===
 +
 +
在阿尔泰山可以看出4个相当分明的植被区,山地亚沙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及高山带。
 +
 +
第一个植被区可见于蒙古阿尔泰山和戈壁阿尔泰山的低坡和山谷,夏季高温少雨,稀疏的植物包括一些耐旱耐盐的草木。山地草原带在北部高约610米,在南部和东部高达2012米。草甸和混生草草原以草皮草、牧草和草原灌木为特征。山地森林带由泰加林(亦称北方森林,即沼泽地针叶林)构成,为阿尔泰山本体所特有;它大约覆盖70%的山地面积,大多分布在中低山区。森林可以达到海拔1981米,但在阿尔泰山的中部和东部的比较干燥的山坡上可以延伸到海拔2438米左右。
 +
 +
最为普遍的是针叶树种──落叶松,枞,及松(包括西伯利亚石松) ── 但也有大片地区为次生桦木森林和白杨森林所覆盖。在蒙古阿尔泰山和戈壁阿尔泰山实际上并不存在森林带,但却有零星的针叶树丛生长在河谷里。高山带植物──亚高山灌木次于广泛用作夏季牧场的草甸,其次是苔和裸石及冰──仅见于最高的山岭。
 +
 +
根据2010年统计,3000~3500米以上植被为苔藓类垫状植物;2600~3500米为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1300~2600米为森林草原带;800~1300米是灌木草原;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如森林下限为1200~1900米,灌木草原下限为500~1500米,荒漠上限则为500~1100米。
 +
 +
阿尔泰山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多种矿藏和优良牧场,尤以森林资源中的优质木材在新疆占有重要地位,水力资源亦蕴藏充沛。
 +
 +
===动物起源===
 +
 +
动物依从植被模式。各种啮齿类生活在山区半沙漠带和草原带,鸟类包括雕、鹰和红隼。大多数物种起源于蒙古──例如,旱獭、跳鼠(一种善跳啮齿类)和羚。西伯利亚哺乳动物(熊、猞猁、麝和松鼠)和鸟类(花尾榛鸡和啄木鸟)经常光顾潮湿的针叶林。高山动物包括石山羊、雪豹和山羊。
 +
 +
==矿藏资源==
 +
 +
阿尔泰山,蒙语的意思是"金山"。阿尔泰山矿产丰富,产黄金、宝石、有色金属等。有谚语称道"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阿尔泰山黄金储藏量之高古已有名,清代就有"金夫逾万,产金逾万,列厂十区,矿工数万"的记载。除黄金外,阿尔泰山地还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分布区,总储量占中国相当大的比重。位于阿尔泰山地的可可托海矿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号矿脉,蕴藏着铍、锂、铌、铷,铯等70多种矿产,被誉为世界少有的"稀有金属天然博物馆";另一个柯鲁木特矿区,是新疆第二个稀有金属生产基地,铌精选矿始终在中国同类矿山中居第一位。
 +
 +
==人文历史==
 +
 +
阿尔泰山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很久以前就发掘出了大量旧石器时代的文物。这里记录着许多部落民族在这方土地上的起起落落。
 +
 +
成吉思汗、斯吉台、土耳其、维吾尔和蒙古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足迹,直到18世纪中期阿尔泰才正式归属于沙皇俄国。金山-阿尔泰山最为引人注目的历史遗迹当属公元5世纪部落首领的墓群。这些墓群结构复杂,大小各异,林林总总数目可达100多,其中埋葬的许多艺术品更称得上是稀世珍宝。
 +
 +
阿尔泰山有阿尔泰山原住民、俄罗斯人和哈萨克人定居。土生土长的阿尔泰人(例如阿尔泰-基济人)部落占阿尔泰人口相当大的比例。养马在这一地区十分普遍。
 +
 +
在北部,以牛和牦牛为本,而较乾旱的南部则适于绵羊、山羊和骆驼。南部的牧牛者必须广为迁徙,以弥补水草的不足。这些游牧民在目的地支起被称为蒙古包的临时寓所,一种用毛毡和捆扎成格状的兽皮构成的圆形建筑。
 +
 +
传统的放牧模式次于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方式。他们的主要职业是畜牧,包括养牛、羊和马。俄罗斯人和哈萨克人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或采矿业。大矿山和有色金属(铜、铅和锌)冶炼厂集中在哈萨克和阿尔泰的鲁德内(Rudny,「矿石」)阿尔泰山。
 +
 +
它们的能源需要由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Ust-Kamenogorsk)水电站和布赫塔尔马(Bukhtarma)水电站供应。阿尔泰地区拥有开发相当良好的森林和木制品业和包括食品加工在内的轻工业。
 +
 +
==旅游景区==
 +
 +
===喀纳斯景区===
 +
 +
喀纳斯景区位于阿尔泰山之阳,这一地域自古以来为北方诸多民族游牧之地。额尔齐斯河北岸细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从事狩猎、渔猎的人类活动。历史上先后或同时有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蒙古、哈萨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
 +
 +
横亘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其主峰友谊峰终年被冰雪覆盖,是中国海拔最低的现代冰川之一,喀纳斯湖就位于风景秀丽的友谊峰南坡,面积约25万平方公顷的喀纳斯国家保护区内。
 +
 +
===布尔根===
 +
 +
布尔根省始建于1937年,由色楞格省、后杭爱省、库苏古尔省和中央省交界处的几个毗邻县组成了新的布尔根省。
 +
 +
该省位于蒙古国北部杭爱山区和森林草原地带,南面同前杭爱省、东面同中央省和色楞格省、西面同后杭爱省和库苏古尔省、北面同俄罗斯接壤。该省境内分布着杭爱山脉分文,汗泰布日格、阿布扎格、乌仁陶高、呼和诺汗、布拉干等山脉。北部属于杭爱地带。冬季降雪量大布尔根省阿流、湖泊众多,主要省额恨、色楞格、塔尔巴格太、鄂尔浑、图拉等河流和哈尔嘎勒湖、沙尔嘎、策卡拉麦里山根、奥伦、艾尔汗湖和浑特湖等湖泊,呼利吉、乌尔特等温泉能医治疾病。
 +
 +
===卡拉麦里山===
 +
 +
拉麦里山位于农六师地区。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分布在东区,区内有野马、野驴、盘羊、鹅喉玲等荒漠珍奇动物。这里历史古迹丰富,有唐朝的北庭都护府、北庭古城、西大寺,奇台千佛洞、东师古道以及众多古峰烧、古墓葬和原始村落遗址,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
 +
 +
===福海===
 +
 +
福海是乌伦古湖一种称为,乌伦古湖又名布伦托海、大海子(相邻的吉力湖则称小海子),位于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湖面高程468米。湖形似三角形,南北宽约30千米,东西长35千米,湖水面积827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米。
 +
 +
==参考文献==

於 2019年12月5日 (四) 13:53 的修訂

阿爾泰山脈(維吾爾語:ئالتاي تاغ تىزمىسى;俄語:Алтай;蒙古語:ᠠᠯᠲᠠᠢ ‧ Алтай或ᠠᠯᠲᠠᠢᠶᠢᠨᠨᠢᠷᠤᠭᠤ ‧ Алтайн нуруу;哈薩克語:Алтай таулары)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蒙古西部一直延伸至俄羅斯境內與哈薩克東部,呈東南—西北走向。長2000公里,海拔1000—3000米。北部的平均海拔2050米,南部的平均海拔2377米。[1]位於俄哈邊境的北部,高峰有別盧哈山(4506米),友誼峰(4374米),中蒙俄交界的奎屯山(4082米)等。中國境內分布,主要是山脈中段,長500千米。森林、礦產資源豐富。

「阿爾泰」在蒙語中意味「金山」,從漢朝就開始開採金礦,至清朝在山中淘金的人曾多達5萬多人。阿爾泰語系從阿爾泰山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阿爾泰山脈

外文名稱 Алтай

所屬地區 新疆

面積 1,611,457公頃

氣候條件 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喀納斯、布爾根

海拔高度 3000米

年降水量 500-700毫米

動物資源 旱獺、跳鼠、鷹和紅隼

礦產資源 黃金、寶石、有色金屬

地勢走向

中亞大山系阿爾泰山跨越斜跨中國、蒙古、俄羅斯和哈薩克部分領土,從戈壁(沙漠)向西西伯利亞,綿亘約2000公里,呈西北-東南走向。

「三山夾兩盆」

西部的山體最寬,愈向東南愈狹窄,高度亦漸低下;從東北部中國國境線,自西北向東南山勢逐漸降低到3000~3500米左右。 山前有西北大斷,向南西逐漸下降到額爾齊斯河谷地,呈4級階梯,山地輪廓呈塊狀和層狀;只在高山地區有冰蝕地形並有現代冰川,是中國最北端的現代冰川分布中心;除沿北西向斷裂作串珠狀分布有斷陷盆地外,無大型縱向谷地;阿爾泰山堪稱典型的斷塊山。與天山山脈、崑崙山脈、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形成"三山夾兩盆"。

參差的山嶺將諸如鄂畢河(向北注入北冰洋)及其主要支流額爾齊斯河這樣的大河的水與流入浩瀚的中亞盆地的河流的水分離開來。發源于山地的河流出山後受斷裂控制,匯入額爾齊斯河流向西北,成為鄂畢河上游,是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顯。1100米以下為山麓草原帶;1100~2300米為森林帶,生長西伯利亞松、西伯利亞冷杉、雲杉等;23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帶與亞高山草甸帶,為良好的夏季牧場。低處山間盆地有少量農業。山地富藏有色金屬(包括金礦)。

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上屬阿爾泰地槽褶皺帶。山體最早出現於加里東運動,華力西末期形成基本輪廓,此後山體被基本夷為準平原;喜馬拉雅運動使得山體沿襲北西向斷裂發生斷塊位移上升,才形成了眼下的阿爾泰山面貌。1931年發生8級地震。並伴隨產生近南北向的斷層 ,延續40~60千米。

阿爾泰山北部一帶丘陵將它們與西西伯利亞平原分隔開來,阿爾泰山東北部與西薩彥嶺相接。蒙古阿爾泰山拔地而起成為友誼峰(Nayramdalin Peak,4374米),接著先向東南然後再向東延伸。戈壁阿爾泰山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西南約483公里處開始,占據該國南部,聳立於戈壁瀚海。

地貌土壤

阿爾泰山山體渾圓,山坡廣布冰磧石,U形谷套U形谷,古冰鬥成層排列,羊背石、側磧、中磧、終磧等清晰可見。

阿爾泰山有多級夷平面,一般公認有4級,2010年統計時,海拔分別為2900~3000米,2600~2700米,1800~2000米及1400~1600米。地貌垂直分帶明顯,由高而低有:現代冰雪作用帶,海拔3200米以上,以友誼峰和奎屯峰為中心,發育了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懸冰川。

此外,阿克庫里湖周圍,阿克土爾滾與阿庫里滾河上源也有現代冰川;霜凍作用帶,2400~3200米(2010年統計),古冰蝕地形清晰,積雪長達8個月,以寒凍風化為主;侵蝕作用帶,1500~2400米,以流水切割為主;乾燥剝蝕作用帶,1500米以下。喀納斯綜合自然景觀保護區位於本帶邊緣。

土壤由高到低,主要分布有冰沼土、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生草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等。

氣候特點

地區氣候是十足大陸性的,由於亞洲大反氣旋亦即高壓區的影響,冬季漫長而酷寒。

1月氣溫在丘陵間的-14℃到東部有遮擋的山谷中的-32℃,而在楚河草原地帶,氣溫可以遽降至奇冷的-60℃。間或有一兩塊永久凍土帶,屬覆蓋北西伯利亞廣闊地區的永久凍土帶。

7月的氣溫和煦乃至炎熱──白天高溫常達24℃,有時在低坡處高達40℃ ──但是在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夏季卻是短暫而又涼爽。在西部,特別是在1524~1981米之間的高地,降水量高,約20~40吋,終年降水量可多達80吋。繼續往東,總降水量可減少到1/3,有些地區則根本無雪。冰川覆蓋最高峰側翼,它們有1500條左右,覆蓋面積約648平方公里。

阿爾泰山聳立於亞洲腹部的乾旱荒漠和乾旱半荒漠地帶,西風環流帶來大西洋水汽,順額爾齊斯河谷地和哈薩克斯坦齋桑谷地長驅直入,向北遇阿爾泰山,受逼抬升降水。降水較為豐富,降水隨高度遞增和由西而東遞減,冬夏多,春秋少,低山年降水量200~300毫米,高山可達600毫米以上;降雪多於降雨,且積雪時間隨高度增加而延長,中高山積雪長達6~8個月,低山僅5~6個月,雪線低至海拔2800米左右,是中國最低的雪線;氣溫變化隨高度增加而遞減。阿爾泰山區氣候垂直梯度變化明顯,具有冬長夏短而春秋不顯的特徵。

整個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夏季溫暖多雨;冬季嚴寒,山谷中少雪而高山地帶大雪紛飛。這裡年平均溫度為0度,其中7月份高山雪線以下的地區平均溫度為15~17度,冬季最低氣溫達到-62度年均降水量在500~700毫米之間。

水系情況

阿爾泰山徑流較豐富,發育了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河。兩河皆構成典型不對稱的梳狀水系。

額爾齊斯河是新疆境內唯一外流河,根據2010年統計,中國境內流域面積5萬平方公里,全長546公里;河水補給來源主要為降水、積雪融水和冰川等,多年平均徑流量100多億立方米,占阿爾泰地區總徑流量89%,注入齋桑泊,最後流入北冰洋。

烏倫古河,支流在山區,山前為散失區,全長573公里,最後歸宿於烏倫古湖(布倫托海、福海),在二台站以上,流域面積為2.2萬平方公里,補給來源亦以冬季積雪為主,多年平均徑流量11億立方米。兩河上游多峽谷和斷陷盆地,落差大,水流清澈,含泥沙少,水力蘊藏量約50萬千瓦。


生態資源

阿爾泰山的植物種類達2000餘種,其中有17種屬瀕危物種,212種為該地所特有,而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榿木,它只生長在東阿爾泰地區。

森林資源

樹種主要以西伯利亞冷杉、落葉松和白楊為主。植物種類的豐富繁茂以及特有的分布歸因於該地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幾乎與世隔絕的地理環境。森林-西伯利亞無樹大草原、森林、次高山、高山苔原、冰河苔原以及冰雪共同構成了阿爾泰山壯美的風光。森林-西伯利亞無樹大草原所占的面積很小,它是西西伯利亞無樹大草原和阿爾泰山森林的過渡帶;北面的山坡上長滿了松樹和白樺;雪松、落葉林、矮樹叢及高山草場是次高山的典型植被;遼闊的苔原地帶則主要生長着苔蘚和地衣。

植被區帶

在阿爾泰山可以看出4個相當分明的植被區,山地亞沙漠帶、山地草原帶、山地森林帶及高山帶。

第一個植被區可見於蒙古阿爾泰山和戈壁阿爾泰山的低坡和山谷,夏季高溫少雨,稀疏的植物包括一些耐旱耐鹽的草木。山地草原帶在北部高約610米,在南部和東部高達2012米。草甸和混生草草原以草皮草、牧草和草原灌木為特徵。山地森林帶由泰加林(亦稱北方森林,即沼澤地針葉林)構成,為阿爾泰山本體所特有;它大約覆蓋70%的山地面積,大多分布在中低山區。森林可以達到海拔1981米,但在阿爾泰山的中部和東部的比較乾燥的山坡上可以延伸到海拔2438米左右。

最為普遍的是針葉樹種──落葉松,樅,及松(包括西伯利亞石松) ── 但也有大片地區為次生樺木森林和白楊森林所覆蓋。在蒙古阿爾泰山和戈壁阿爾泰山實際上並不存在森林帶,但卻有零星的針葉樹叢生長在河谷里。高山帶植物──亞高山灌木次於廣泛用作夏季牧場的草甸,其次是苔和裸石及冰──僅見於最高的山嶺。

根據2010年統計,3000~3500米以上植被為苔蘚類墊狀植物;2600~3500米為高山-亞高山草甸草原;1300~2600米為森林草原帶;800~1300米是灌木草原;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東升高,如森林下限為1200~1900米,灌木草原下限為500~1500米,荒漠上限則為500~1100米。

阿爾泰山的自然資源豐富多樣,有多種礦藏和優良牧場,尤以森林資源中的優質木材在新疆占有重要地位,水力資源亦蘊藏充沛。

動物起源

動物依從植被模式。各種嚙齒類生活在山區半沙漠帶和草原帶,鳥類包括雕、鷹和紅隼。大多數物種起源於蒙古──例如,旱獺、跳鼠(一種善跳嚙齒類)和羚。西伯利亞哺乳動物(熊、猞猁、麝和松鼠)和鳥類(花尾榛雞和啄木鳥)經常光顧潮濕的針葉林。高山動物包括石山羊、雪豹和山羊。

礦藏資源

阿爾泰山,蒙語的意思是"金山"。阿爾泰山礦產豐富,產黃金、寶石、有色金屬等。有諺語稱道"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阿爾泰山黃金儲藏量之高古已有名,清代就有"金夫逾萬,產金逾萬,列廠十區,礦工數萬"的記載。除黃金外,阿爾泰山地還是中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分布區,總儲量占中國相當大的比重。位於阿爾泰山地的可可托海礦區是世界著名的三號礦脈,蘊藏着鈹、鋰、鈮、銣,銫等70多種礦產,被譽為世界少有的"稀有金屬天然博物館";另一個柯魯木特礦區,是新疆第二個稀有金屬生產基地,鈮精選礦始終在中國同類礦山中居第一位。

人文歷史

阿爾泰山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很久以前就發掘出了大量舊石器時代的文物。這裡記錄着許多部落民族在這方土地上的起起落落。

成吉思汗、斯吉台、土耳其、維吾爾和蒙古等都在這裡留下了歷史的足跡,直到18世紀中期阿爾泰才正式歸屬於沙皇俄國。金山-阿爾泰山最為引人注目的歷史遺蹟當屬公元5世紀部落首領的墓群。這些墓群結構複雜,大小各異,林林總總數目可達100多,其中埋葬的許多藝術品更稱得上是稀世珍寶。

阿爾泰山有阿爾泰山原住民、俄羅斯人和哈薩克人定居。土生土長的阿爾泰人(例如阿爾泰-基濟人)部落占阿爾泰人口相當大的比例。養馬在這一地區十分普遍。

在北部,以牛和氂牛為本,而較乾旱的南部則適於綿羊、山羊和駱駝。南部的牧牛者必須廣為遷徙,以彌補水草的不足。這些遊牧民在目的地支起被稱為蒙古包的臨時寓所,一種用毛氈和綑紮成格狀的獸皮構成的圓形建築。

傳統的放牧模式次於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方式。他們的主要職業是畜牧,包括養牛、羊和馬。俄羅斯人和哈薩克人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或採礦業。大礦山和有色金屬(銅、鉛和鋅)冶煉廠集中在哈薩克和阿爾泰的魯德內(Rudny,「礦石」)阿爾泰山。

它們的能源需要由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Ust-Kamenogorsk)水電站和布赫塔爾馬(Bukhtarma)水電站供應。阿爾泰地區擁有開發相當良好的森林和木製品業和包括食品加工在內的輕工業。

旅遊景區

喀納斯景區

喀納斯景區位於阿爾泰山之陽,這一地域自古以來為北方諸多民族遊牧之地。額爾齊斯河北岸細石器遺址的發現說明,這裡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從事狩獵、漁獵的人類活動。歷史上先後或同時有塞人、呼揭、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鐵勒、蒙古、哈薩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

橫亘在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其主峰友誼峰終年被冰雪覆蓋,是中國海拔最低的現代冰川之一,喀納斯湖就位於風景秀麗的友誼峰南坡,面積約25萬平方公頃的喀納斯國家保護區內。

布爾根

布爾根省始建於1937年,由色楞格省、後杭愛省、庫蘇古爾省和中央省交界處的幾個毗鄰縣組成了新的布爾根省。

該省位於蒙古國北部杭愛山區和森林草原地帶,南面同前杭愛省、東面同中央省和色楞格省、西面同後杭愛省和庫蘇古爾省、北面同俄羅斯接壤。該省境內分布着杭愛山脈分文,汗泰布日格、阿布扎格、烏仁陶高、呼和諾汗、布拉乾等山脈。北部屬於杭愛地帶。冬季降雪量大布爾根省阿流、湖泊眾多,主要省額恨、色楞格、塔爾巴格太、鄂爾渾、圖拉等河流和哈爾嘎勒湖、沙爾嘎、策卡拉麥里山根、奧倫、艾爾汗湖和渾特湖等湖泊,呼利吉、烏爾特等溫泉能醫治疾病。

卡拉麥里山

拉麥里山位於農六師地區。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分布在東區,區內有野馬、野驢、盤羊、鵝喉玲等荒漠珍奇動物。這裡歷史古蹟豐富,有唐朝的北庭都護府、北庭古城、西大寺,奇台千佛洞、東師古道以及眾多古峰燒、古墓葬和原始村落遺址,均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和觀賞價值。

福海

福海是烏倫古湖一種稱為,烏倫古湖又名布倫托海、大海子(相鄰的吉力湖則稱小海子),位於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境內。湖面高程468米。湖形似三角形,南北寬約30千米,東西長35千米,湖水面積827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