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陆瑞英

增加 21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 {{Infobox person * * * | 姓名 = 陆瑞英* * * | 外文名 = Ruiying Lu* * * | 图像 = * * * [[File:陆12.jpg|缩略图* * * |center|[http://wm.jschina.com.cn/9654/cs/201703/W020170328579799091296.jpg 原图链接] [http://wm.jschina.com.cn/9654/cs/201703/t20170328_3859867.shtml 来自江苏文明网]]]* * * | 图像说明 = 陆瑞英|center* *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32|05|09}} * * * | 出生地点 = 江苏常熟* * * | 国籍 = 中国 * * * | 职业 = 白茆山歌大师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 }}* *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陆瑞英</big>''',女,汉族,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5%8C%96%E9%81%97%E4%BA%A7/749049?fr=aladdin  文化遗产 ]百度百科</ref>“吴歌•白茆山歌”<ref>[ https://wenku.baidu.com/view/906cb5ee0975f46527d3e1f9.html吴歌•白茆山歌 ]百度文库</ref>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p>* * * == 人物简介 ==* * * <p style="text-indent:2em;">陆瑞英, 1932年5月9日出生于常熟市<ref>[ https://baike.baidu.com/item/常熟/135269?fromtitle=常熟市&fromid=299307&fr=aladdin常熟市 ]百度百科</ref>古里镇白茆上塘村。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白茆山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ref>[http://www.cflas.com.cn/mx/index.html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网</ref>会员。 </p>* * * <p style="text-indent:2em;">陆瑞英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6岁开始得到祖母顾妙和、大爷陆雨松、大伯陆二咲所述民间故事的熏陶。12岁,外出帮工,能自己讲述和与他人交流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前,陆瑞英先以唱山歌著名,后因嗓音突然嘶哑,逐转为以讲述故事为主。</p>* * * == 人物经历 ==* * * <p style="text-indent:2em;">陆瑞英6岁那年,日本鬼子来到白茆扫荡,她家的房屋被烧光。不久,父亲又因吸鸦片和母亲离异,因此,陆瑞英就由祖母顾妙和一手带大。8岁时,祖母送她到村上私塾读书。陆瑞英记性特别好,一教就会,所以老师陆林爷经常叫她领读。读了半年,由于家里十分困难,祖母叫她* * # 有序列表项* * 停学,老师陆林爷上门说情, “你家瑞英聪明,让她读吧,我不收她学费!”祖母说:“家里艰难,我教她纺纱、织布帮帮我,让她从小学点本领,日后好糊口。”老师叹气走了。</p>* * * <p style="text-indent:2em;">从此,祖母开始教陆瑞英学纺纱,但她心神不定,有时悄悄站在门口,望着上学孩子们的背影发呆。祖母知道她的心事,对她说:“我六七岁就纺纱了,隔壁人家有个老太,一边纺纱一边唱山歌。我把纺车拖到隔壁,伴着老太纺纱,听老太唱山歌,老太还会讲故事。你跟我纺纱,我也唱山歌、讲故事给你听。”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下陆瑞英跟随祖母开始边学纺纱、边学唱山歌和讲故事。</p>* * * <p style="text-indent:2em;">13岁那年,农忙季节陆瑞英跟随同村的费耀祖、谈芝卿等叔叔伯伯要到外村打短工。初下水田,按伯伯叔叔们的指点,学着他们的样子做活,苦归苦,累归累,但感觉那段生活还是很开心的。因为在田里做农活,往往边做边唱山歌,莳秧唱,耘耥唱。特别是农历六月耘耥,弯腰曲背,上边日头晒,下边热水蒸,人人都想唱唱山歌借把力。耘耥季节的个把月,就成了一年当中的山歌旺季。绿秧田里,到处是歌声,此起彼伏,有独唱,有一唱众和,有盘歌。跟纺车旁的轻声低唱不同,田里的山歌要放开喉咙喊山歌。田头休息里,大家喝喝水,吸袋黄烟,说说笑笑,讲讲故事,还有猜谜语,收获真的不少。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到农忙季节,陆瑞英就会跟伯伯叔叔们一道去田里做生活。在几年的农耕实践中,陆瑞英学会了几十种山歌调头和几百首内容丰富的山歌,成了远近闻名的“金嗓子”。</p> * * * <p style="text-indent:2em;">随着年岁逐渐长大,陆瑞英唱山歌的劲头更足了,于是只要发现身边哪位长辈唱得好,她就会缠上人家学唱山歌。姑姑陆杏珍是当地有名的山歌能手,她肚里山歌许许多,特别擅长各种情歌、生活歌,陆瑞英就每天往她家里跑,跟她学唱,《五更梳妆台》、《手扶栏杆》、《十只台子》、《十姐梳头》等都是跟姑姑学会的。同村有个出家的尼姑叫雪咲,回家来探亲,陆瑞英就跟她学唱“佛偈歌”。还有一个塘北的周老太到她家玩,听她肚里有好多山歌,于是陆瑞英就缠着她住在自己家里教她唱山歌,《十二月花名》就是跟她学会的。</p>* * * <p style="text-indent:2em;">那个年代是以山歌鼓干劲,用山歌促生产,基本人人都会唱山歌,人人都要唱山歌。每个生产队都有宣传队,一到农忙季节,田里到处是歌声。陆瑞英当时是村团支部书记,也是山歌队队长,只要一到田里开始干活,就会带头唱山歌,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兴修水利,大家都是用歌声来鼓干劲。</p>* * * == 荣誉成就 ==* *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冬和1956年春,和其他歌手一起参加县、地区、省三级民间文艺会演,演唱的白茆山歌获得优秀奖。</p>* * * <p style="text-indent:2em;">1960年,我还光荣地出席了江苏省文教群英会,受到表彰。</p>* * * <p style="text-indent:2em;">2006年5月20日,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C%AC%E4%B8%80%E6%89%B9%E5%9B%BD%E5%AE%B6%E7%BA%A7%E9%9D%9E%E7%89%A9%E8%B4%A8%E6%96%87%E5%8C%96%E9%81%97%E4%BA%A7%E5%90%8D%E5%BD%95/7548605 754À* * * 8605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 * 产名录 ]百度百科</ref>。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陆瑞英和[[杨文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p># * <有序列表项/p>* * * <p style="text-indent:2em;">2007年,汇集了她130首山歌、80则故事的《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正式出版。</p>* * * == 传承情况 ==* * * <p style="text-indent:2em;">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白茆山歌的传承和普及,2007年和2014年又成功举办了第二、第三届白茆山歌艺术节,陆瑞英在第三届白茆山歌艺术节上又兴奋地登台演唱。同时,政府还把她讲的故事制作成了动漫,在艺术节上播放,创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而且每年的6月份还有文化遗产日,大力宣传,大力弘扬,真正的白茆山歌全盛期到来了。</p>* * * <p style="text-indent:2em;">现在白茆中心小学、白茆中学常年开设了白茆山歌教育课,陆瑞英定期到学校去教唱山歌,文化站每年还要举办各类山歌活动、山歌比赛、山歌培训,并且还组织山歌传承人走进苏州科技学院、上海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周边大学,进行山歌讲座、山歌传唱,探索新的传承方法,影响很大。</p>* * * <p style="text-indent:2em;">白茆山歌艺术团每年有下乡活动,山歌村村演,歌声天天有,热闹非凡,白茆山歌的传承和普及确实做得有声有色。</p>* * * <p style="text-indent:2em;">现在找陆瑞英学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小学生到陆瑞英家学唱山歌的络绎不绝。</p>* * * <p style="text-indent:2em;">为了抢救性保护白茆山歌,2016年一年时间,常熟市文化部门对陆瑞英的日常生活作了系统拍摄,还原了她从幼年到老年的山歌传承之路。</p>* * * == 参考文献 ==* * * * * <nowiki><nowiki>请在这里插入非格式化文字</nowiki></nowiki>* *
*
<nowiki><nowiki>请在这里插入非格式化文字</nowiki></nowiki>* 无序列表项
3,2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