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陆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陆贽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1] 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 ,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2]

陆贽为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后,随德宗出逃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 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贞元八年(792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贞元十年(794年),遭构陷后罢相。永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年五十二。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陆贽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西汉谋臣张良。 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全唐诗》存其诗。有《陆宣公翰苑集》及《陆氏集验方》传世。

人物生平

陆贽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相传出生在苏州嘉兴城内甜水井(今浙江省嘉兴市区斜西街东首)。 陆氏自东汉末年即为江南望族,但到陆贽出生前家门已衰落。其父陆侃曾任溧阳(今江苏溧阳)县令,后因陆贽显贵,被赠为礼部尚书。 陆侃早逝,陆贽幼年受母亲韦氏教导成长,时人称之为"陆九"。他有独立见解和操守,与众不同,学习儒学颇为勤苦。

大历六年(771年),十八岁的陆贽中进士,又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得高第,授华州郑县县尉,后被免职回乡。寿州刺史张镒名望很高,陆贽前往谒见。交谈三日之后,张镒认为陆贽是奇才,请与他结为忘年交。陆贽告辞时,张镒赠钱百万,说:"请作为太夫人一日饭食的费用。"陆贽不肯接受,只收了一串茶叶,说:"斗胆不收您赠送的厚礼。"他凭文牍判词写得出类拔萃,补任渭南县主簿(《新唐书》作渭南县尉),后迁任监察御史。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军发动兵变,占领长安(今陕西西安),拥立前太尉朱泚僭越称帝,陆贽随德宗避乱奉天(今陕西乾县),转为考功司郎中。兴元元年(784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乱时,又扈从德宗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转任谏议大夫。 陆贽自从任翰林学士后,即参赞机要事务,负责起草文诏,甚得德宗倚重。朝政千头万绪,大量诏书均由陆贽起草,他疾笔如飞,但凡所议论陈列的,没有不曲尽情理的。在艰难的日子里,虽然有宰相,但是无论大事小事,德宗一定要与陆贽商量,时人称他为"内相"。德宗无论到哪里去,也一定要有陆贽伴随。由于梁州、洋州道路险恶难行,德宗曾经与陆贽失散。过了一夜,陆贽还没有到来,德宗震惊忧愁,以至于哭泣,下令能找到陆贽的人赏赐一千金。过了许久,陆贽才到,德宗非常高兴,太子李诵等人纷纷来贺。然而,陆贽常常直言谏诤,有违德宗的意旨。奸臣卢杞虽被贬官,但德宗内心中还是庇护他。陆贽极力陈诉卢杞的奸邪导致变乱,德宗表面上虽然同意,心中却很不高兴。刘从一、姜公辅都从小官进升为宰相,陆贽虽然得到德宗极大的恩宠和知遇,却没有出任宰相。

贞元七年(791年),陆贽被罢去翰林学士之职,拜为兵部侍郎、知贡举。

贞元八年(792年),窦参被免去相位,陆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出任宰相。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下诏召还陆贽。诏书还没有到达贬所,陆贽已经逝世,享年五十二岁。获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文学成就

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与其同时代的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他以骈文擅名,其骈文对偶齐整,音韵协调,语言流畅,气势极盛。所写诏书﹑奏议等,善于将诚挚的感情同精当的议论融合在一起,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他为德宗起草的《奉天改元大赦制》,情词恳切,深自痛责,"行在诏书始下,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 他写的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论裴延龄奸蠹书》,都是数千字以至近万字的政论文,分析朝政时事,剖明是非得失,情理结合,兼有骈文和散文的长处。陆贽不是古文家,但他的作品体现了当时骈文向散文转化的趋势。

贞元八年(792年),他主持进士科试,韩愈﹑欧阳詹﹑李观等八人登第,时称"龙虎榜",誉为"天下第一",而他便为韩愈等人座师。宋代苏轼的奏议,也深受他的影响。

个人作品

陆贽文集,明清以来刻本很多,今传《陆宣公翰苑集》24卷,有《四部丛刊》本,系据宋刊本影印。又有诗文别集15卷,已久佚不传。还著有医书《陆氏集验方》50卷。

《全唐诗》存其诗3首:《赋得御园芳草》、《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禁中春松》,《全唐诗外编》补断句1句。

人物评价

李抱真:陛下幸奉天、山南时,赦书至山东,宣谕之时,士卒无不感泣。臣即时见人情如此,知贼不足平也。

韩愈:贽之为相,常以少年入翰林,得幸于天子,长养成就之,不敢自爱,事之不可者皆争之。德宗在位久,益自揽持机柄,亲治细事,失君人大体,宰相益不得行其事职,而议者乃云由贽而然。

李晔:贞元时,陆贽、吴通玄兄弟善内廷文书,后无继者,今朕得之(陆扆)。

刘昫:近代论陆宣公,比汉之贾谊,而高迈之行,刚正之节,经国成务之要,激切仗义之心,初蒙天子重知,末涂沦踬,皆相类也。而谊止中大夫,贽及台铉,不为不遇矣。昔公孙鞅挟三策说秦王,淳于髡以隐语见齐君,从古以还,正言不易。昔周昭戒急论议,正为此也。贽居珥笔之列,调饪之地,仆容易哉!

宋祁:德宗之不亡,顾不幸哉!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辈,则宠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世言贽白罢翰林,以为与吴通玄兄弟争宠,窦参之死,贽漏其言,非也。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訾耶?观贽论谏数十百篇,讥陈时病,皆本仁义,可为后世法,炳炳如丹,帝所用才十一。唐祚不竞,惜哉![30]

苏轼: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陈长方:赤符兆此水,黄图蒙楚氛。上天眷李氏,未许鲸鲵吞。胚胎出仁人,来佐文皇孙。如凤不鸷搏,坐使众鸟君。奉天累卵危,柱石繋公存。奈何儿曹痴,但侈李浑勋。或云诏令下,雪泣山南军。琐琐计功阀,浅识难与论。君看商辛罪,讵可臣周文。朝有一微子,国势南山尊。道大与时背,晚弃天之垠。溟渤泄毫芒,世已高清芬。穷通一吷耳,止止毋重云。

叶梦得:唐人房乔、裴度优于德量,宋璟、张九龄优于气节,魏郑公、陆贽优于学术,姚崇、李德裕优于材能,姚崇蔽于权数,德裕溺于爱憎,则所胜者为之累也。

洪迈:① 德宗辅相之贤,如崔佑甫、李泌、陆贽,皆身没则已。而独于汤、杞二人惓惓如此,是可叹也! ② 若唐宰相三百余人,自房、杜、姚、宋之外,如魏徵、王珪、褚遂良、狄仁杰、魏元忠、韩休、张九龄、杨绾、崔佑甫、陆贽、杜黄裳、裴垍、李绛、李藩、裴度、崔群、韦处厚、李德裕、郑畋,皆为一时名宰,考其行事,非汉诸人可比也。

赵秉文:肃代有一颜真卿而不能用,德朝有一陆贽而不能用,宣朝有一李德裕而不能用,自是以还,唐衰矣。

钱时:亦有处危疑变故而事难于直遂,必从容委曲而后济者,狄仁杰之于武后,陆贽之于德宗,是也。……德宗,猜忌之主也。宣公当国,步方艰之日,不能委蛇曲折,以伸其志,首为激烈,犯其所忌,则不惟后 日之言无自而投,而忠州之行固不待变故甫定之后也。

胡三省:陆贽言李怀光、李建徽、杨惠元之祸败,如烛照龟卜。

徐钧:锄奸抗疏反招疑,一斥忠州势亦危。只集名方无著述,不为良相且良医。

朱右:予观唐人材出处从容,有三代王佐器,唯李泌、陆贽而已。

薛应旗:陆贽、韩愈不久于朝,唐之所以杂夷也。

王世贞:姚崇、李泌才相似也,崇体近实,泌用近玄;狄仁杰、宋璟器相似也,仁杰近圆,璟则方;陆贽、李绛识相似也,贽达绛遂;杜黄裳、裴度略相似也,黄裳近疏度近密。

李贽:奏议者,议一时之务,而奏之朝廷,行之邦国,断断乎不容以时刻缓焉者也。奏议多矣,而庸独称陆宣公者,则以此公之学有本,其于人情物理,靡不周知,其言词温厚和平,深得告君之体,使人读其言便自心开目明,惟恐其言之易尽也。[15]

蔡世远: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诸葛武侯、陆宣公、范文正、司马文正也。

任启运:汉之诸葛武侯、唐之狄梁公、李邺侯、陆宣公、宋之韩魏公、李忠定公、明之于忠肃公、王文成公,其人皆具旋乾转坤之力。武侯固以管仲自比,其实狄梁公以下诸贤,其经世之学,皆深于仲者也。

陈宏谋:陆宣公奏议,岂尝有意追琢为文。祗以谋人家国。义气激昂,不自知其恳到详明,文章遂足千古。乃知名贤大篇,原本忠孝,固未许肉食者伪作也。以忧国忧民之真心,为忠君爱国之确论。不尚词藻,不事激烈,恻然动人,千载下如见其心,章奏中至文也。

陆以湉:此四人者(陆贽、诸葛亮、范仲淹、文天祥),皆经纶弥天壤,忠义贯日月。

汤鹏:是故燕惠王有乐毅而不能用,楚怀王有屈平而不能用,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汉文有贾谊而不能用,唐德宗有陆贽而不能用,宋神宗有苏轼而不能用,此左右谮愬之罪也,此乾坤憾事也。

石韫玉:扶危定倾,兖职无阙。消兵散财,行恒言物。

曾国藩:陆敬舆事多疑之主,驭难驯之将,烛之以至明,将之以至诚,譬若御驽马登峻坂,纵横险阻,而不失其驰,何其神也!

逸闻趣事

陆贽为相期间,与地方藩镇官员交往,向来一尘不染。德宗却嫌他"清慎太过",担心妨碍公务。劝他即使不收钱财,小礼物还是可以收一点的。德宗曾命翰林学士顾少林连口传密旨,告诉陆贽"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靴鞭之类,受益无妨"。=

陆贽执政时,怀疑驾部员外郎李吉甫结交朋党,将他贬为明州长史。后来陆贽遭到裴延龄的构陷排挤,被贬忠州。裴延龄欲加害陆贽,便起用李吉甫为忠州刺史,陆贽的兄弟门人为此担忧不已。李吉甫却不记前仇,以对待宰相的礼节对待陆贽,与他相处甚欢。陆贽起初感到羞愧恐惧,后来逐渐与李吉甫结为至交。

亲属成员

家世 先祖 田通 齐宣王少子,受封于平原般县陆乡,以地为氏,成为陆氏始祖。

陆贾 汉高祖时奉命出使南粤,说服南粤王赵陀归顺。官至大中大夫。

陆烈 字伯元,陆贾之子,西汉初历任吴县令、豫章都尉。

祖父 陆齐政 唐玄宗时官至富平县令。

父亲 陆侃 官至溧阳县令,后因陆贽显贵,赠礼部尚书。

母亲 韦氏 教导陆贽成长。

子辈 儿子 陆简礼 登进士第,多次被使府征辟。

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八十九》[29]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八十二》[30]

参考资料

  1. 陆贽在新丰的遗存,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9-02-16
  2. 陆贽,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