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陇西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全县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8%,3个村达到小康标准。

陇西县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10镇7乡,215个村,11个社区,1287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52.49万人(截止到2018年),耕地面积165.9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83亩。

陇西县境内有威远楼仁寿山李家龙宫等景点,曾荣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书香城市(区县级)”等称号。[1]

县情概况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属黄土高原地区,

陇西又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面积2408平方公里,人口49.8万人。她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甘肃省最早的省会。

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古建筑威远楼雄居县城中心,声闻四达;省级森林公园仁寿山亭台楼榭,风景秀丽。天下李氏源于陇西,“陇西堂”闻名海内外。

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达古都西安,西临省会兰州,陇海铁路纵贯东西,宝兰二线横跨境内,定陇公路建成使用,连霍高速穿境而过,多条国、省公路与铁路在“旱码头”文峰镇交汇,成为连结周边数十个市州县的交通枢纽。

秦置陇西郡,汉设襄武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陇西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还一度成为甘肃省最早的省会,是陇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下下李氏源于陇西,历代英才辈出,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分别于1994年、1997和2000年成功举办了“陇西李氏文化全国研讨会”、“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观光节”和“陇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国研讨会暨西部大开发陇西经贸洽谈会”。陇西将成为凝聚中华文化的重点县之一。

历史沿革

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先生《古今陇西的区别和沿革》:

陇西得名

“陇西”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古代“陇”与“垄”相通,指的是田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乘势起于陇亩之中。”这里的陇就是田埂的意思。

古代人们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之为陇山。《辞海》中说:陇山是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又称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北走向,延绵约120公里,是渭汉平原和陇西高原的分界。

这个陇山在甘肃古代地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将陇东、陇南、陇西称为三陇之地,后来又变成了甘肃的简称。它们的命名同陇山密切相关。古人自然而然将陇山以东划为陇东,陇山以西为陇西。而今天的陇南市和天水市、甘南的部分地区为陇南。所以甘肃也有三陇之地的说法。到了后来,人们将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地区又统称为“陇右”。

最早的郡

“陇西”一词引人注目时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这一年秦昭王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

史籍和考古发掘证明,秦人就是在以礼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发展壮大起来的。远在夏朝时,他们为夏王室“调鸟兽,鸟兽多驯服”,于是“赐姓嬴氏”。夏亡商兴之际,秦人去夏归商,因军功使“嬴氏多显”。至周朝时,秦人为孝王“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因功封于秦(今甘肃天水)号嬴秦,周王室让他们“以和西戎”。至秦襄公时,他们护送周王室东迁有功,被周王室分为诸侯,并且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攻灭狄族,设置狄道。

战国秦长城就是将秦人的发祥地礼县及其周边地区围在了里面,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自然就成陇西郡的郡治。

西汉时,陇西郡管辖今天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汉水上游的广大区域。所有的史料证明,陇西郡政府所在地狄道就是在今天临洮县,由于岁月久远郡治的具体方位已不可考,《辞海》中也只是笼统地记述为“临洮县南”。

长期以来临洮的名气很大,然而县城并不算太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这里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宁、兰州两地的枢纽,也就是连接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中南两线的所在地。古人选择狄道作为陇西郡治是有他们的道理。

说起来狄道还有一段来历呢?尽管在战国时秦人修筑了长城,用以防御西方的少数民族;但并没有将少数民族驱赶到长城之外。大量的狄族仍旧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汉书》记载说:“县有蛮夷曰道”。所以狄道就是狄族居住的县,似乎和今天的民族自治县有点类似。

今日陇西

其实,今天的陇西县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五年(1090年),才在今天陇西所在地设置了陇西县。也就是说,今陇西县得名比古陇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

《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宋置陇西县。

尽管今天的陇西县不是古之陇西郡,但属古代陇西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历史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天的陇西县即古襄武县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地方。中国文学史上的“陇西三李”都是今天的陇西县人,“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这三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唯《莺莺传》及李朝威《柳毅传书》而已”。 从写作风格看三个人各有特点。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各种杂曲话本。这个诞生于中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代表了中国唐代传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同《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枕中记》等流传不衰。

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称为月下老、月老。传说他有赤绳,若把它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虽仇人或相隔千里,终会结成姻缘。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中就曾提到这件事情:唐代韦固在宋城南店遇一老人,这位老者在月光下翻书。他问老人,回答说,婚书,老人同时带有红色的绳子,用来拴住有情人,管宋城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题其店曰“定婚店”。这就是俗称媒妁为月下老人的来历。

以讽世小说著称的作家又有李公佐,也是陇西人。元和中曾任江西从事。他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等。其中《南柯太守传》记述了游侠之士淳于棼醉后被邀入“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内大治。不料与邻国发生战争,紧接着公主去世,国王将他遣返故乡。这时他被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人生原来不过如此而已。

除了“三李”以外,今陇西地还曾经出过众多名人,如汉医术方士封衡,与华佗齐名,著几本医书等。汉右将军廉褒、宋少傅王德,抗金战功赫赫,都是著名军事人物。

陇西县境,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始设陇西郡。

汉初,设襄武县。高祖二年(前205年),属雍州陇西郡;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改雍州为凉州;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陇西郡地增置天水郡,时陇西县境内有襄武、首阳、探道、兰干四县并存,由陇西、天水二郡分辖,二郡均隶于凉州刺史部。

隋朝,改陇西县。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废陇西郡,置渭州;武德七年(624年),渭州隶属秦州都督府;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属陇右道;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襄武县设置首阳县;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立陇右节度使;代宗宝应元年(762年),陇西郡沦陷于吐蕃;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唐收复陇右后,恢复渭州陇西郡及属县的建置。

北宋,皇佑四年(1052)于今巩昌镇置古渭寨,元眪五年(1090)升古渭寨为陇西县。

元代,设巩昌都总帅府,辖5府21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仍设巩昌府;洪武八年(1375年),在陇西设立巩昌卫。

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陕西省右布政使司移设巩昌,辖有巩昌、临挑、平凉、庆阳四府;康熙六年(1667年),将设在巩昌的右布政使司改为巩昌布政使司,按察使改为巩昌按察使司;康熙七年(1668年),巩昌布政使司移兰州,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同时,巩昌按察使司也移至兰州,改为甘肃按察使。从此,陕甘分省。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改县时,改兰州道为兰山道,陇西县隶属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陇西县直辖于省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设行政督察专区,陇西县属于第一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省政府重新厘定各县等级,陇西定为三等县。;[2]


1949年8月,中共陇西县委、陇西县人民政府成立。

行政区划

陇西县人民政府驻巩昌镇,邮编:748100;代码:621122;区号:0932

辖9个镇、8个乡,215个村,1292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

陇西县辖9个镇、8个乡:巩昌镇文峰镇首阳镇菜子镇福星镇通安驿镇云田镇碧岩镇马河镇、渭阳乡、宏伟乡、和平乡、柯寨乡、双泉乡、德兴乡、永吉乡、权家湾乡。

2016年5月,经甘肃省民政厅研究批复,同意撤销定西市陇西县柯寨乡,设立柯寨镇;乡改镇后,行政区域界线和政府驻地不变。

地理环境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海拔1612米——2798 米。县界域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东与通渭县相接,西与渭源县相邻,南与漳县、武山县毗连,北与安定区接壤。县人民政府驻巩昌镇,北经定西至省会兰州210公里。

位置境域

陇西县地理位置图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在定西市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50′-35°23′、东经04°18′-104°54′之间。县域东西宽约52公里,南北长约60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东与通渭县相接,南与漳县、武山县毗连,西与渭源县相邻,北与安定区接壤。县人民政府驻巩昌镇。

地形地貌

全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12-2778米,构成南山、城川、北山三块条状狭长地带,北山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城川为渭河河谷平原,南山为中低丘陵,耕地面积118.57万亩,人均占地2.73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8亩。

自然环境

陇西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为典型的黄土梁峁与河 谷地形。构成南山(二阴地区)、川区(渭河水川地区)、北山(干旱地区) 三块条件明显差异的小区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位于渭河南岸二级阶地上,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上部以黄土为主,下部为砂砾卵石层。土层除湿陷性黄土外,一般较为稳定,地基承载力每平方米12吨—--15吨。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气候特点

陇西地处中纬内陆,属黄土高原地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蒸发量144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城区年平均气温7.7℃,极端气温最高31.5℃,最低-21.5℃。年平均无霜期146天,绝对无霜期仅有97天。由于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差异大。为农牧气候过渡地带,宜农宜牧,以农业为主。川区、北山为温和干旱区,适宜小麦生长,为全县主要产粮区。南山为温寒半湿润区,发展牧业有一定条件。[3]

人口民族

陇西县辖10个镇,15个乡,280个村,24个居委会,16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9万人,农业人口42.76万人,人口密度203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

人口数据

2018年,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52.4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6.5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25‰,人口死亡率为3.46‰,自然增长率为7.8‰。

民族分布

截至2013年,陇西县境内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理石矿:位于本县东四十里铺东南约2公里渭河岸。岩体宽度100米—— 200米,长420米,面积约5.5万平方米,可供开采的约1.26万立方米(165万吨)。磨光后,有深灰色和浅灰色2种,年产大理石板材1700平方米。

石灰石矿:位于县境东南21公里的石门,工程控制长度达500米,矿体剖面平均厚42.3米,远景储量约300万吨。渭河及各支流河谷石灰石藏量丰富,年产石灰10万吨,可满足本县工业和民用建筑之需。

砂和粘土:辽西河的细砂质量最佳,技术指标完全符合建筑要求;粘土全县均有分布,河浦及首阳地区的较好,烧制的砖瓦、瓦器,质量上乘。全县有20门以上轮窑砖瓦厂20多家,已形成年产1.5亿块机制砖、300万块机瓦生产能力。以原料好,造型正,抗压强度高而畅销市场。

水利资源

陇西县地表水、入境水9750万立方米,自产水8012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78 亿立方米,年总开采量可达3300万立方米,城区人均占有水资源65.8立方米,年开采量为1700万立方米,仅占可开采量的50%。渭河流经县内46.1公里,南北7条支流均有灌溉之利。城区位于渭河川区,地下水资源可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4]

经济概述

综述

中国西部药都,十大中药材基地之一。西陇海兰新线上的璀璨明珠,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乃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斜体文字“西部药都”、“千年药乡” “中国黄芪之乡”, “陇原三绝” “中国腊肉之乡”, 企业:甘肃陇西凯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陇西金茂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宇臻物流公司、甘肃凯龙淀粉有限公司、陇西县恒利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陇原情肉制品有限公司、 陇西县假日大酒店、陇西华盛集团公司、陇西渭水酒业集团、清吉洋芋等。

201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8784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689万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43449万元,同比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433704万元,同比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1%,比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9%,比上年增长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比上年增长4.4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16.1:20.9:63,人均GDP为14824.2元。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7.25万亩,比上年增加4.3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4.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08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3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0.89万吨,其中:夏粮3.19万吨,同比增长14.27%;秋粮17.7万吨,增长9.31%。

2018年,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6.53万头,同比增长6.34%;猪存栏9.87万头,增长2%,牛存栏4.74万头,增长9.64%,羊存栏15.31万只,增长0.98%;鸡存栏43.66万只,增长2.71%。畜牧业增加值达18918.22万元,占一产增加值的17.1%。

2018年,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87456亩,新增梯田9294亩,化肥施用量(折纯)15367.7吨。农村用电量5321.6万千瓦时,增长5.29%;地膜覆盖面积43.01万亩,增长5.41%。

第二产业

陇西[3]是甘肃重要的铝冶炼及加工基地。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为国内综合性大型铝加工企业,西北最大的铝加工基地,甘肃省百强工业企业之一,其电解铝液电磁铸轧生产毛化板箔材技术和超高强、高精度铝合金管、棒材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科技、交通运输、机械电子、包装建筑等行业。东兴铝业陇西分公司是国有中型一档企业,在西北地区的铝冶炼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司产能已达到40万吨,并与酒钢集团实施了战略重组,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正在建设的总投资2.56亿元的甘肃顺泰铝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铝合金建筑型材项目,预计2012年底全部建成投产;总投资5亿元的甘肃中盛铝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铝合金建筑型材深加工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全面建成后,全县铝冶炼及加工能力将达到80万吨以上。

201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6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全年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8806.9万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62801.1万元,同比增长16.5%,产销率100.7%;实现工业增加值52052.08万元,同比增长3.6%。完成产品营业收入58.33亿元,同比增长12.32%。

2018年,全县15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7481.7万元,同比增长6%,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714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18万平方米,本年新开工面积29.58万平方米,年末从业人员2108人。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3237万元,同比增长12.8%。其中:项目投资412326万元,同比增长19.2%;房地产投资160911万元,同比下降0.86%。房地产投资中,全县31家房地产公司共完成投资160911万元,商品房施工面积185.8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9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9.2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1.06亿元。

商贸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92103.9万元,同比增长8.4%。分行业来看,批发业完成销售额580754.1万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实现销售额173210.3万元,同比增长10.3%,限额以下批发企业和个体户实现销售额407543.8万元,同比增长11.5%;零售业实现销售额523275元,同比增长14.2%,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35763.5万元,同比增长53.7%,限额以下零售企业和个体户实现销售额487511.5万元,同比增长13.5%;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8226.4元,同比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企业实现营业额1961.2万元,同比增长10%,限额以下住宿企业和个体户实现营业额16265.2万元,同比增长1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1581.8万元,同比增长10.7%,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实现营业额3915万元,同比下降10.9%,限额以下餐饮企业和个体户实现营业额47666.8万元,同比增长13%。

财政、金融业

2018年,全年大口径财政收入97493万元,比上年增收3871万元,增长4.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896万元,比上年增收2862万元,同比增长6.08%。大口径财政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部门完成56783万元,增收3173万元,同比增长5.92%,地税部门完成28176万元,增收276万元,同比增长0.99% ,财政部门完成12534万元,增收422万元,同比增长3.4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00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33767万元,同比增长11.79%;八项支出2203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4198万元,同比增长6.89%。

2018年,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361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3355万元,同比增长11.9%。各项贷款余额174924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122万元,同比增长1.63%,存贷比达113.87%。[5]

社会事业

旅游事业

2018年,全县共有旅行社19个,全年县内旅游人数119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17.6%

邮电事业

2018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074.17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4123万元。全县固定电话机年末用户18052户,其中电信用户18052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434600户,其中电信用户134600户,移动用户250000户,联通用户50000户。

教育科技

2018年,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87所,其中职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47所,其中高中7所,小学113所,幼儿园12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7268人,其中专任教师7011人。共有在校学生82503人,其中高中10515人,职业学校1816人,小学34701人,幼儿园19465人,特殊教育学校189人。

2018年,科技管理机构1个14人,乡镇科委17个132人,村科技小组215人639人;县属科技推广机构6个736人,其中技术人员326人,乡镇机构51个536人;申报技术实验示范及开发项目13项,当年完成6项,实现经济效益660万元;技术推广项目11项,直接经济效益1121万元。

文化卫生

2018年,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所,文联组织1个,广播电视台1个、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陇西分公司1个,电影院2个,秦剧团1个,乡镇文化站17个,村农家书屋215个。城乡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创作和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繁荣。

2018年,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健康教育所1个、红十字会1个、爱卫会办公室1个、合作医疗办公室1个、单采血浆站1个、药品配送管理中心1个、120急救指挥中心1个,床位2674张。年末各类卫生人员1568人,其中:管理人员33人,卫生技术人员1438人,工勤人员97人。

资源环境

2018年,全年平均气温为9.2℃,降水量532.5mm,日照时数1811.7小时。

2018年,全年农作物成灾面积119069.29亩,其中水灾71417.69亩,风雹灾47651.6亩。粮食作物减产86203.84亩,其他作物减产32865.45亩。

安全生产

2018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起,死亡7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94.4万元。全县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人民生活

2018年,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7373人,比上年下降4.55%, 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17709.1万元,同比下降1.31%,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678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36元,比上年净增1656元,增长7.5%,其中工资性收入17351元,同比增长11.82%;经营净收入3931元,同比增长5.14%;财产净收入1159元,同比下降14.9%;转移净收入1295元,同比下降11.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8287元,比上年净增726元,增长9.61%,其中工资性收入3524元,同比增长22.05%;经营净收入2779元,同比下降12.43%;财产净收入58元,同比下降68.34%;转移净收入1925元,同比增长46.28%。

社会保障

2018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8386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00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2124人,参保率98.83%;基本医疗保险在职职工人数22644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415人,享受工伤待遇人数242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280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数86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1810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4366人,比上年少了2236人,同比下降33.87%;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3.75万人,比上年减少了2.33万人,同比下降38.32%。

交通运输

陇西是甘肃中部和南部物资交流、集散的重要场所。东接通渭县,西邻渭源县,南与漳县、武山县毗连,北与安定区接壤,北经定西至省会兰州210公里。陇西也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距兰州180公里,中川机场240公里,天水164公里,是连接兰州、天水、临夏、陇南等市州的交通枢纽,陇海铁路纵贯东西,宝兰二线横跨境内,连霍主干道天定高速穿境而过,在县内开设4个出口,多条国、省公路与铁路在“旱码头”文峰镇交汇,具有南拓北展、承东启西的发展扩散效应,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2018年,全县公路里程1534公里,等级公路里程298.4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8.991公里、二级等级公路169.414公里、等外公路1235.595公里。等级公路里程比重19.45%,行政村道路畅通率100%。全社会客运周转量16273.14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08364.3万吨公里;年末共有公路营运汽车1631辆,其中客运车848辆(班线车176辆,公交车172辆,出租车500辆),货运车783辆。

公路设施

截至2013年,陇西县境内公路总里程为1438.83公里。316国道和209省干道在县境内通过,长度达121.27公里;连霍国道主干道天定高速公路在陇西设有4个出口;有县乡公路19条,通车里程396.4公里。

铁路设施

截至2013年,陇西县境内有陇海铁路纵贯,长度达75公里,有铁路专用线9条。

历史文化

李氏文化

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陇西是天下李氏的发祥地。陇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秦设陇西郡后,陇西便成为历代郡、州、府所在的西陲要镇。元代设巩昌都总帅府,辖5府21州(今兰州市以东和四川、陕西部分地区),陕甘分省后,甘肃巡抚也曾驻节,成为甘肃最早的省会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许多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陇西堂”、“李家龙宫”、“李贺墓”等多处李氏文化遗址遗迹。先后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李氏宗亲组织以及大陆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李氏宗亲前来寻根问祖,观光旅游,商贸洽谈。

齐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代表,在渭河流域,尤其在甘谷、武山、陇西、渭源的渭河上游两岸,散布很广,比较集中。在陇西地区,沿渭河南岸的黄土台地保存了许多仰韶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分布从西到东,包括首阳镇的龙头山文化遗址、昌谷乡的梁家坪文化遗址、巩昌镇的张家坪文化遗址、文峰镇的暖泉山文化遗址等十多处。

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遗物丰富。有石器如石刀、石斧.石镞、石杵等;骨器有骨刀、骨针等。出土的陶器最多,如陶刀、陶环、陶纺轮、陶器皿等。陶器多属粗陶,其中彩陶表面红色,表里磨光,并有彩绘,如弧线三角纹、口沿单线纹等。尤其是尖底瓶的彩陶更为光彩夺目,造型独特优美,纹饰严谨,具有流畅感,充分体现了仰韶文化的风格和特征,它是彩陶中的瑰宝。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另一类型的文化,因最初发现于甘肃和政齐家坪而得名。齐家文化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流域分布较广。陇西地区发同有二十几处遗址,分布在渭河南北两岸的黄土台地上,包括首阳乡韩家坪、梅家咀,菜子乡沙家庄、牟家台子,巩昌镇周家庄,南安乡唐家坪,云田乡红上沟,文峰镇营盘坪。堡子坪等文化遗址。

相关视频

陇西县文艺演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