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丕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丕显
陈丕显
出生 1916年3月20日
中国福建省长汀县南阳区官连坑
逝世 1995年8月23日
国籍 中国
别名 陈家煜 阿丕
职业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知名作品 《赣南三年游击战争》
《苏中解放区十年》

陈丕显(1916年3月20日-1995年8月23日),汉族。1916年3月20日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南阳区官连坑(现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官余村)一个农民家庭,曾用名陈家煜,化名阿丕。陈丕显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陈丕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8月23日凌晨4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人物生平

1916年3月,陈丕显同志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南阳区官连坑(现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官余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在少年时期,就受进步思想影响,追求革命真理,于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60余年的革命生涯。

1929年起,陈丕显同志在福建省从事共青团的创建工作,先后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儿童局书记,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共青团闽赣地区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中央苏区分局委员。

1935年初,陈丕显同志任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在主力红军出发长征后,他跟随项英陈毅等同志和中央苏区领导机关一起突出敌人的重重封锁和包围,进入赣粤边游击区。在失去同党中央的联系并被敌人封锁的极端困难条件下,艰苦卓绝地进行了三年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清剿”,为保存革命力量,坚持南方的游击战作出了贡献。

1949年4月至1952年8月任苏南区党委书记

1949年5月起兼任苏南区党委财政经济委员会书记,曾兼任苏南军区政治委员。

1949年12月至1954年8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

1952年3月至1954年10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四书记.

1954年10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

1956年7月至1965年1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

1965年11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1952年8月起兼任中共上海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书记,

1953年7月至1954年11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

1954年11月至1960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员,

1958年1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上海市政协主席,

1959年2月至1962年7月兼任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

1961年2月至1966年冬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曾兼任上海警备区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

1966年至1975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待分配。

1975年至1977年初任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

1977年2月至7月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7年7月至1978年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1月至8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湖北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1978年8月至1982年8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兼武汉军区政治委员(1979年1月起),曾兼任湖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78年8月至1980年1月任湖北省革委会主任.

1980年1月至1982年7月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3年5月至1985年7月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1983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90年4月起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1995年8月23日在北京逝世。[1]

参考资料

  1. 纪念陈丕显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张德江出席 中国经济网.2016-03-29[引用日期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