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东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东敏
ROWLAND研究员
出生 山东
国籍 中国
母校 山东大学,哈佛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陈东敏博士为77级山东大学光学系本科毕业生。1980年秋通过我国首届CUSPEA考试。1981年秋获全奖学金,提前半年毕业,前往美国纽约市立学院(CCNY)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83年夏进入纽约长岛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从事题为“A 2D-ACAR Study of Positron Interactions with Surfaces of Aluminum and Silicon”的博士论文研究。1987年春获博士学位后前往哈佛大学物理系在Golovchenko教授组里从事博士后研究,创建哈佛大学的第一个超高真空隧道电流显微镜(UHV-STM)实验室,揭示了半导体表面及分子外延生长原子尺度的若干新物理特性和现象。

个人履历

陈东敏博士1989年春应聘加入Rowland研究所,组建该所的纳米量子物理实验室(Nano-scale Quantum Physics Laboratory) 为该所的资深研究员及本实验室负责人。1999年始成为ROWLAND研究所所长顾问,2001年ROWLAND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合并后,成为资深ROWLAND研究员[1]

迄今已成功地主持设计制造成室温及低温UHV-STM实验系统,应用于半导体表面,C60晶膜外延生长,纳米材料,结构及其钠米量子物理现象研究,做出了原创性工作。该实验室为国际上首家成功制造出具有原子分辩力的双探针-STM和低温超导磁场-STM新仪器,并用于纳米电子气件,自旋电子气件和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

研究领域

专长于纳米材料,结构及器件的量子物理特性和应用。在NATURE、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著名科学杂志发表的文献有50多篇[2]

陈东敏博士应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化学所,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及厦门大学纳米科技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东敏博士为中国科学院国际量子结构中心创始成员及2003-2004年度中心主任,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海外评委,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委,中国科学通报副主编,曾荣获中国自然科学发展基金委员会海外杰出青年奖。

陈东敏博士是美国硅谷MIRADIA公司创办者之一和董事CTO。领导过该公司高密度集成电路(CMOS)与微机电(MEMS)光学微镜集成高新技术及高像素投影显示器的开发.

研究课题

1.探索纳米体系的量子现象,包括因空间局限导致的电子能谱的量子化,电子的相干行为,电子波界面反射相位移,量子尺寸效应晶体管器件及其他纳米器件构造及表征。

2. 研究稀释磁性半导体及新型磁性材料中自旋流的形成,操纵,检测及在自旋电子器件的应用。

3. 探讨电子自旋和其他固态量子体系为基本qubit的量子信息与计算的基础问题。从制备qubit着手,进而发展对纠缠态的控制和测定,qubit之间的耦合和逻辑操纵,最终实现量子计算的演示。

4. 开拓新探测技术在上述研究课题中的应用。

视频

智库专家看山东丨陈东敏:创新求变 山东打造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2021年2月20日发布

参考来源

  1. 陈东敏 ,王朝网, 2009-11-23
  2. 陈东敏 ,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