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巳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巳生(1892年6月17日-1953年8月3日),浙江海宁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家、政治人物,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基督教新教教徒。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1]。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亚和西亚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2]

简介

1893年,陈巳生生于浙江海宁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陈汝康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曾参加“公车上书”。陈汝康病逝时,陈巳生年仅6岁。因父亲陈汝康常年旅居北京,所以幼年陈巳生的教育由叔父陈汝桢照应,陈汝桢为陈巳生聘请他们家的姻亲王国维为私塾教师。癸卯学制颁行,陈巳生进入本乡的公立学校念小学。父亲病逝后,陈家家道逐渐衰落,陈巳生小学没有毕业便不得不弃学,1908年到上海其表叔开设的同兴洋货行当学徒。其间,进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夜校学习英文,后受洗成为基督徒。后来经父执张元济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学习铜板刻铸。在商务印书馆工厂两年,他参加并组织了各种工人业余活动,在此期间还受基督教青年会影响,正式受洗成为基督徒。1915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将陈巳生聘到该会工作,八年内由练习干事升到主任干事。1915年至1927年,他一直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任职。其间,1924年被派往郑州基督教青年会任总干事,任至1929年,因为会务活动而与驻军河南的“基督将军”冯玉祥结识。1927年,经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委员会总干事余日章推荐,陈巳生到欧美多国游历和留学。自美国俄亥俄大学肄业。1930年回国,任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委员会助理总干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巳生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董事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第一届常委和第二、三届委员。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陈巳生任华东抗美援朝总分会第二副主席,还任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华东暨上海慰问分团团长,1951年随团赴朝鲜慰问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3月,慰问团团长廖承志和陈沂等人一起,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和政治部的人员谈了许多问题,突出地感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急需飞机、大炮。廖承志和陈沂等人共同商量,特别是和慰问团的工商界人士商量称,慰问团回国后是否可以开展一个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慰问团的陈巳生乃在彭德怀为慰问团举行的宴会上率先公开提出了这一倡议。由陈巳生首先提出的该倡议此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响应,后来成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布的六一号召的一项内容。

1953年8月3日,陈巳生在上海因肠癌病逝,享年60岁。

视频

陈巳生 相关视频

伊斯兰教法,到底是什么
伊斯兰教徒为什么要戴头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