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恕」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陈恕(945~1004年),字仲言,石城小松人 [1-3] ,后迁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 [4] 。北宋时期大臣。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
 
 
行 1: 行 1:
 陈恕(945~1004年),字仲言,石城小松人 [1-3]   ,后迁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 [4]  。北宋时期大臣。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中进士 [3]   ,任澧州通判。入朝,升为工部郎中、大名知府,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御了契丹进攻,迁户部副使,出任右谏议大夫、知澧州。出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迁盐铁使。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淳化二年(991年),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主管国家财政达十余年之久。
+
|-
 景德元年,去世,年仅五十九岁。宋真宗之废朝举哀,追赠吏部尚书,《宋史》赞其“能吏之首”。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陈恕</big> '''
 +
|-
 +
|
 +
[[File:6地601.jpg|缩略图|居中|[https://www.qqlqq.com/UploadFiles/common/mingren/6601.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qqlqq.com/zidian/%E6%81%95.htm 来自乐趣圈]]]
 +
|-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
| align= light|
 +
'''字    号'''  :字仲言
 +
 
 +
'''民    族'''  :汉族
 +
 
 +
'''官    职'''  :参知政事,副相 
 +
 
 +
'''出 生 地'''  :石城小松(今江西石城县小松镇)
 +
 
 +
'''出生时间''' :945年
 +
 
 +
'''去世时间''' :1004年
 +
 
 +
'''所处时代''' :宋朝
 +
 
 +
'''主要成就''' :按期完成城防工程,抵御契丹兵
 +
|}
 +
<p style="text-indent:2em;">''' 陈恕''' (945~1004年),字仲言,石城小松人<ref name="MY1">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482/fefb1IGBnftrRM74RqrvVY5N-iMHu3L8oqMY7u66sAlQGD9csK5s7LqIM6rC4vfLXvnRuSZsr6LQJNhu2hlPMxXNN3pVTPJKAc_oCrTq55OV2mNTO9_BCjMcb6Ky 石城王朝历史名人篇.个人图书馆.2020-08-29] </ref><ref name="MY2"> 陈恕从曾祖父到石城住,到陈恕已四代,其曾祖父并葬在石城,陈恕在石城出生长大,中进士前还在石城任过小吏,为石城第一个进士,石城历史上还建有少师坊纪念陈恕,进士坊第一个就是陈恕,搬到南昌住,是在陈恕中进士为官之后,这些历代县志都是有记载的(连他的曾祖、祖父、父亲的名字都有),这是不容更改的历史事实。不仅陈恕是石城人,其子陈执中也为石城人。《宋史》因为是蒙古人所写,故不太准确。</ref><ref name="MY3">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6482/85b3gasYhoGdO30SEbtEA4ZK5TDqNvFIyzsuCUSJ9ddy0pqyiMSdodRjedKXaZuKQjJuERQwUxJF__6mSnLoL1It9pEuSCF9PQ6oUH2hVL8h 小松镇申请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报告.石城党务公开网.2020-09-16]</ref>  ,后迁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ref>脱脱,阿鲁图等.《宋史·陈恕传》:不祥,至正六年(1346年)</ref>  。北宋时期大臣。<br>
 +
 
 +
*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中[[ 进士]]<ref name=MY3/> ,任澧州通判。
 +
入朝,升为工部郎中、大名知府,政纪严明,办事果断,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御了契丹进攻,迁户部副使,出任右谏议大夫、知澧州。
 +
出任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迁盐铁使。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
 +
太宗十分器重,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
 +
淳化二年(991年),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主管国家财政达十余年之久。
 +
* 景德元年,去世,年仅五十九岁。[[ 宋真宗]] 之废朝举哀,追赠[[ 吏部尚书]] ,《宋史》赞其“能吏之首”。
 +
 
 +
== 人物生平 ==
 +
=== 出仕 ===
 +
* 陈恕,字仲言,虔州石城(今属江西)人<ref name=MY2/>,后迁居洪州南昌(今属江西)<ref name=MY1/> 。年轻时做过县吏,改变旧习,发愤读书。江南平定后,礼部侍郎[[王明]]做洪州知府,陈恕穿着儒生的服饰去见他,王明跟他聊天,感到非常惊奇,所以出资让他赴京会试。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担任大理评事、洪州通判,陈恕以自己是洪州人辞官。改任澧州通判。澧州自唐朝起就是节度使兼管,官吏很多利用公文欺上瞒下,投机图利。陈恕揭发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称赞他精明强干,以才能闻名于世。
 +
=== 为官刚正 ===
 +
* 后来被召入京师,为右赞善大夫,同判三司勾院,又升为左拾遗,兼任度支判官。与判使[[王仁赡]]在上朝的时候争论本司事务,说得仁赡理屈词穷,被贬官;提升陈恕为度支员外郎,仍担任度支判官。 后来又升为工部郎中、大名府知府。
 +
* 当时[[契丹]]人经常侵犯边境,他受皇帝命令增深城隍(护城壕),当时从民间征收物资不太及时,陈恕立刻抓了府中一个强横的人,要斩他,那人的宗族亲属以及其他官员都来求情,那人磕头磕得流血,说次日一定完成任务,否则甘愿受死。陈恕让他带着镣铐游街示众,百姓们都很害怕,没有敢误期的,几天就完成了。正好赶上契丹撤军,改任澶州太守,皇帝又下旨召为河北路营田制置使。太宗告诉他农战之旨,陈恕说:“古代士兵从百姓中来,敌人不侵犯就种地,敌人来就抵抗。现在士兵都是招募来的,一世都靠政府供应,您要突然让他们冬天御敌,春天耕种,若果他们生出什么变故,后悔就来不及了。”太宗说:“你尽管先做着,朕再想想。”陈恕走了几天,果然下诏令士兵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就被搁置了。陕西的几个州,由于以前孟氏苛政,税赋沉重,百姓不断上告,持续了20年,皇帝下诏让当地官员调查,但他们置之不理。转运副使[[张晔]]年少气锐,正好赶上皇帝下诏调查,他在这过程中有些违规举动。陈恕就参奏他擅自修改法律,经调查他所在州一年少上供绢万余匹,张晔被免职。陈恕在殿上奏事,太宗有时没有深查,当面发怒,他就以手板挡脸不断后退,直到大殿墙壁,好像无处容身。等皇帝气消了一点后,又恭谨得上前奏事,不改变自己立场,像这样的事很多,太宗大多因为他的忠心,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提升至礼部郎中,真宗即位,加户部郎中,命令他把京师内外的钱粮统计一下报上。陈恕许久不上报,皇帝催促多次,陈恕说:“陛下年轻,如果知道府库充实,恐怕生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报。”真宗很赞许。
 +
 
 +
== 人物轶事 ==
 +
* 三说法:陈晋公为三司使,将立茶法,召茶商数十人,俾各条利害,晋公阅之,第为三等,语副使宋太初曰:“吾观上等之说,取利太深,此可行于商贾而不可行于朝廷。下等固灭裂无取。惟取中等之说,公私皆济,吾裁损之,可以经久。”于是为三说法,行之数年,货财流通,公用足而民富实。世言三司使之才,以陈公为称首。后李侍郎谘为使,改其法而茶利浸失,后虽屡变,然非复晋公之旧法也。(《东轩笔录》卷十二。又见《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十二)
 +
* 不进钱谷数:陈恕为三司使,真宗命具中外钱谷大数以闻,恕诺而不进。久之,上屡趣之,恕终不进。上命执政诘之,恕曰:“天子富于春秋,若知府库之充羡,恐生侈心,是以不敢进。”上闻而善之。(《涑水记闻》卷六)
 +
* 真盐铁:陈恕长于心计,为盐铁使,厘宿弊,大兴利益,太宗深器之。尝御笔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国老谈苑》卷二)
 +
* 以言被称:尚书左丞陈公恕峭直自公,性靡阿顺,总领计司,多历年所。每便坐奏事,太宗皇帝或未深察,必形诮让,公敛裾踧蜡,退至殿壁,负墙而立,若无所容,俟上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或至三四。上察其忠亮,多从其议,当时言称者,公为之首。(《王文正公笔录》。又见《宋朝事实类苑》卷十六)
 +
* 风义之可惜:陈晋公恕知贡举,精选文行之士,黜落极众,省牓才放七十二人,而韩忠宪公亿预在高等。晋公之子楚国公执中,至和中再为相,荐忠宪之孙宗彦为馆职,故翊世事契为重。及楚公薨,忠宪之子维为礼官,谥楚公为荣灵,而谥议之中尤多诋毁。吕内翰溱常叹斯事,以为风义之可惜。(《东轩笔录》卷十三)
 +
* 法不可更:太宗任陈恕为三司使,心算详给。人有言茗榷遗利,欲更法者,上以问恕,恕言:“国家用度无所窘匿,恐此法一摇,则三十年不可再定。”上怒,起,入禁中,恕不敢退,久之复坐,方可其议。后马元方主计,遂变前法,迄今三十余年,是非纷然无所归,准如其言焉。(《儒林公议》补遗)
 +
* 萧规曹随:陈晋公恕自升朝入三司为判官,既而为盐铁使,又为总计使,洎罢参政,复为三司使,首尾十八年,精于吏事,朝廷藉其才。晚年多病,乞解利权,真宗谕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莱公罢枢密副使归班,晋公即荐以自代。真宗用莱公为三司使,而晋公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莱公入省,检寻晋公前后沿革创立事件,类为方册,及以所出榜示,别用新板题扁,躬至其第,请晋公判押。晋公亦不让,一一与押字既,而莱公拜于庭下而去,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至李谘为三司使,始改茶法,而晋公之规模渐革,向之榜示亦稍稍除削,今则无复有存者矣。(《东轩笔录》卷二。又见《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十二)
 +
 
 +
== 史料记载 ==
 +
* 《宋史》
 +
 
 +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
, 重复
 +
[[Category:北宋军政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於 2020年11月9日 (一) 17:05 的最新修訂

 陳恕

字 號 :字仲言

民 族 :漢族

官 職 :參知政事,副相

出 生 地 :石城小松(今江西石城縣小松鎮)

出生時間 :945年

去世時間 :1004年

所處時代 :宋朝

主要成就 :按期完成城防工程,抵禦契丹兵

陳恕(945~1004年),字仲言,石城小松人[1][2][3] ,後遷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4] 。北宋時期大臣。

  •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中進士[3],任澧州通判。
  • 入朝,升為工部郎中、大名知府,政紀嚴明,辦事果斷,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禦了契丹進攻,遷戶部副使,出任右諫議大夫、知澧州。
  • 出任河北東路營田制置使,遷鹽鐵使。整頓賦稅,疏通貨財,使國家財政收入顯著增長。
  • 太宗十分器重,親自在殿柱上題寫「真鹽鐵陳恕」五個大字,以示褒獎。
  • 淳化二年(991年),升為參知政事,位居副相,主管國家財政達十餘年之久。
  • 景德元年,去世,年僅五十九歲。宋真宗之廢朝舉哀,追贈吏部尚書,《宋史》贊其「能吏之首」。

人物生平

出仕

  • 陳恕,字仲言,虔州石城(今屬江西)人[2],後遷居洪州南昌(今屬江西)[1] 。年輕時做過縣吏,改變舊習,發憤讀書。江南平定後,禮部侍郎王明做洪州知府,陳恕穿着儒生的服飾去見他,王明跟他聊天,感到非常驚奇,所以出資讓他赴京會試。太平興國三年,考中進士,擔任大理評事、洪州通判,陳恕以自己是洪州人辭官。改任澧州通判。澧州自唐朝起就是節度使兼管,官吏很多利用公文欺上瞞下,投機圖利。陳恕揭發其中的所有弊端,郡中都稱讚他精明強幹,以才能聞名於世。

為官剛正

  • 後來被召入京師,為右贊善大夫,同判三司勾院,又升為左拾遺,兼任度支判官。與判使王仁贍在上朝的時候爭論本司事務,說得仁贍理屈詞窮,被貶官;提升陳恕為度支員外郎,仍擔任度支判官。 後來又升為工部郎中、大名府知府。
  • 當時契丹人經常侵犯邊境,他受皇帝命令增深城隍(護城壕),當時從民間徵收物資不太及時,陳恕立刻抓了府中一個強橫的人,要斬他,那人的宗族親屬以及其他官員都來求情,那人磕頭磕得流血,說次日一定完成任務,否則甘願受死。陳恕讓他帶着鐐銬遊街示眾,百姓們都很害怕,沒有敢誤期的,幾天就完成了。正好趕上契丹撤軍,改任澶州太守,皇帝又下旨召為河北路營田制置使。太宗告訴他農戰之旨,陳恕說:「古代士兵從百姓中來,敵人不侵犯就種地,敵人來就抵抗。現在士兵都是招募來的,一世都靠政府供應,您要突然讓他們冬天禦敵,春天耕種,若果他們生出什麼變故,後悔就來不及了。」太宗說:「你儘管先做着,朕再想想。」陳恕走了幾天,果然下詔令士兵修完城堡、通導溝瀆而已,營田之議就被擱置了。陝西的幾個州,由於以前孟氏苛政,稅賦沉重,百姓不斷上告,持續了20年,皇帝下詔讓當地官員調查,但他們置之不理。轉運副使張曄年少氣銳,正好趕上皇帝下詔調查,他在這過程中有些違規舉動。陳恕就參奏他擅自修改法律,經調查他所在州一年少上供絹萬餘匹,張曄被免職。陳恕在殿上奏事,太宗有時沒有深查,當面發怒,他就以手板擋臉不斷後退,直到大殿牆壁,好像無處容身。等皇帝氣消了一點後,又恭謹得上前奏事,不改變自己立場,像這樣的事很多,太宗大多因為他的忠心,採納了他的意見。後提升至禮部郎中,真宗即位,加戶部郎中,命令他把京師內外的錢糧統計一下報上。陳恕許久不上報,皇帝催促多次,陳恕說:「陛下年輕,如果知道府庫充實,恐怕生奢侈之心,臣因此不敢上報。」真宗很讚許。

人物軼事

  • 三說法:陳晉公為三司使,將立茶法,召茶商數十人,俾各條利害,晉公閱之,第為三等,語副使宋太初曰:「吾觀上等之說,取利太深,此可行於商賈而不可行於朝廷。下等固滅裂無取。惟取中等之說,公私皆濟,吾裁損之,可以經久。」於是為三說法,行之數年,貨財流通,公用足而民富實。世言三司使之才,以陳公為稱首。後李侍郎諮為使,改其法而茶利浸失,後雖屢變,然非復晉公之舊法也。(《東軒筆錄》卷十二。又見《宋朝事實類苑》卷二十二)
  • 不進錢穀數:陳恕為三司使,真宗命具中外錢穀大數以聞,恕諾而不進。久之,上屢趣之,恕終不進。上命執政詰之,恕曰:「天子富於春秋,若知府庫之充羨,恐生侈心,是以不敢進。」上聞而善之。(《涑水記聞》卷六)
  • 真鹽鐵:陳恕長於心計,為鹽鐵使,厘宿弊,大興利益,太宗深器之。嘗御筆題殿柱曰:真鹽鐵陳恕。(《國老談苑》卷二)
  • 以言被稱:尚書左丞陳公恕峭直自公,性靡阿順,總領計司,多歷年所。每便坐奏事,太宗皇帝或未深察,必形誚讓,公斂裾踧蠟,退至殿壁,負牆而立,若無所容,俟上意稍解,復進,愨執前奏,終不改易,或至三四。上察其忠亮,多從其議,當時言稱者,公為之首。(《王文正公筆錄》。又見《宋朝事實類苑》卷十六)
  • 風義之可惜:陳晉公恕知貢舉,精選文行之士,黜落極眾,省牓才放七十二人,而韓忠憲公億預在高等。晉公之子楚國公執中,至和中再為相,薦忠憲之孫宗彥為館職,故翊世事契為重。及楚公薨,忠憲之子維為禮官,諡楚公為榮靈,而諡議之中尤多詆毀。呂內翰溱常嘆斯事,以為風義之可惜。(《東軒筆錄》卷十三)
  • 法不可更:太宗任陳恕為三司使,心算詳給。人有言茗榷遺利,欲更法者,上以問恕,恕言:「國家用度無所窘匿,恐此法一搖,則三十年不可再定。」上怒,起,入禁中,恕不敢退,久之復坐,方可其議。後馬元方主計,遂變前法,迄今三十餘年,是非紛然無所歸,准如其言焉。(《儒林公議》補遺)
  • 蕭規曹隨:陳晉公恕自升朝入三司為判官,既而為鹽鐵使,又為總計使,洎罷參政,復為三司使,首尾十八年,精於吏事,朝廷藉其才。晚年多病,乞解利權,真宗諭曰:「卿求一人可代者,聽卿去。」是時寇萊公罷樞密副使歸班,晉公即薦以自代。真宗用萊公為三司使,而晉公為集賢殿學士判院事。萊公入省,檢尋晉公前後沿革創立事件,類為方冊,及以所出榜示,別用新板題扁,躬至其第,請晉公判押。晉公亦不讓,一一與押字既,而萊公拜於庭下而去,自是計使無不循其舊貫。至李諮為三司使,始改茶法,而晉公之規模漸革,向之榜示亦稍稍除削,今則無復有存者矣。(《東軒筆錄》卷二。又見《宋朝事實類苑》卷二十二)

史料記載

  • 《宋史》

參考資料

  1. 1.0 1.1  石城王朝歷史名人篇.個人圖書館.2020-08-29
  2. 2.0 2.1  陳恕從曾祖父到石城住,到陳恕已四代,其曾祖父並葬在石城,陳恕在石城出生長大,中進士前還在石城任過小吏,為石城第一個進士,石城歷史上還建有少師坊紀念陳恕,進士坊第一個就是陳恕,搬到南昌住,是在陳恕中進士為官之後,這些歷代縣誌都是有記載的(連他的曾祖、祖父、父親的名字都有),這是不容更改的歷史事實。不僅陳恕是石城人,其子陳執中也為石城人。《宋史》因為是蒙古人所寫,故不太準確。
  3. 3.0 3.1  小松鎮申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的報告.石城黨務公開網.2020-09-16
  4. 脫脫,阿魯圖等.《宋史·陳恕傳》:不祥,至正六年(1346年)
, 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