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新滋教授1979年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1979-1992年在孟山都担任研究专家。1993年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1994-2005 年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主任及讲座教授。2004-2007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及纺织学院院长。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1999年担任美国化学会香港分会会长,1997-2001年担任香港化学会会长。2003-2007年兼任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不对称构建C-C键的关键技术研究),1999年获日本有机合成化学会 “Lectureship”奖,获2006/07年度日本科学振兴会邀请学人奖。
  
  陈新滋教授先后担任国际重要学术刊物“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U. S. A.)” 顾问编辑(1999-2005),“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 S. A.) ”编委顾问,“Advanced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Germany)” 编委顾问,“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编委顾问,“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地区主编 (亚洲与澳洲, 1997-2002),“Chirality (U. S. A.)”编委顾问。
  
  陈新滋教授在均相氢化不对称合成反应历程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机理。研究并开发了手性药物萘普森的实用不对称催化合成工艺,该成果入选大英百科全书1991年国际化学重大进展。他在手性催化配体和催化剂的研究中发现了螺环氧膦配体、胺膦配体、联吡啶氧膦配体等高性能的配体和催化剂。他用两年时间研究出一种催化剂,可以将化工厂制造氯仿时的副产物四氯化碳重新转化为氯仿。四氯化碳能破坏臭氧层。氯仿是常用的制冷剂生产原料。目前已经能达到工业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