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耀祖 (化学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耀祖 (化学家)

中文名 :陈耀祖

出生地: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1927年03月02日

逝世日期:2000年11月24日

陈耀祖(1927年3月2日-2000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陈耀祖于1949年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5年调到兰州大学工作,历任化学系讲师、教授,有机分析研究室主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0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73岁 。

陈耀祖主要研究方向是质谱研究、质谱与色谱联用技术研究、天然药物结构分析研究、有机化合物微量系统鉴定研究 [1]

人物生平

1927年3月2日,陈耀祖出生于湖南长沙

1945年,18岁时考入国立湖南大学,读化学专业。

1946年,经化学系主任王葆仁主持,在湄潭开展了化学系"学生转学学业甄别试考",陈耀祖参加了本次考试,通过考试,从而转读国立浙江大学,插入大二化学班。

1949年,从国立浙江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之后,张其楷教授因惜其才,特推荐陈耀祖留校任助教 。

1949年-1955年,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工作,分别任助教、讲师。

1955年,调到兰州大学工作,历任化学系讲师、教授,有机分析研究室主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2000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73岁 。

主要成就

根据2020年中国科学院网站显示,陈耀祖创立了反应质谱的立体化学分析法,为测定有机分子的绝对构形、差向异构、顺反异构、苏赤式异构和构象提供了一种快速超微量手段,开辟了质谱分析新用途。运用波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了几十种西北地区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其中有6种有新的结构骨架,丰富了天然产物有机化学。发展了快原子轰击-串联质谱法测定糖甙结构。建立了闪蒸/气相色谱/质谱和微量预吸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植物挥发油和鲜花头香的微量技术。建立了抗癌物自旋标记分析法,为此类药物药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灵敏易行的分析手段 。

20世纪50年代,兰州大学的办学条件相当简陋,但陈耀祖建立了第一个能够达到恒温恒湿防震防尘要求的现代有机分析实验室,从此开展了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结构分析研究。他曾经分析了80余种西部边远地区特产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发现百余种新有机化合物,如当归中的双内酯、毛茛科植物中的桥杂环二萜生物碱和唇形科植物中的四环二萜等,并研究了其中一些成分化学结构与药理效应的关系。他在进行这些工作的同时并注意分析手段的方法学研究。将环炉技术与放射性自显影薄层色谱相联用建立有机化合物微量系统鉴定法是他的早期研究工作。在质谱仪离子源中引入立体选择反应试剂,由原位反应产生特征离子的相对丰度可以获得样品分子的立体化学信息。用这种反应质谱法可以进行构象分析、绝对构型测定和几何构型测定等的超微量立体化学分析。在天然抗癌药物分子中引入稳定自由基,获得高效低毒的自旋标记衍生物,运用顺磁共振谱可观察这类药物与DNA的结合 。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中国科学院网站显示,陈耀祖的专著有《半微量有机分析》《近代有机定量分析》《有机微量定量分析》《有机分析》《有机质谱原理及应用》等 。


社会任职

陈耀祖先后担任中国化学会、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甘肃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

人物评价

陈耀祖作为中国有机和分析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开发利用西北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丰富有机化学知识和发展有机分析化学学科作出了贡献。陈耀祖不仅在工作上孜孜不倦,在教学上亦是兢兢业业,踏实奋斗是陈耀祖院士身上的闪光点 。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