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镜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镜湖

姓 名:陈镜湖(字印潭,号小秋)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01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1933年12月1日

出生地;辽宁(原热河)建平

毕业院校;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职业;革命家

陈镜湖字印潭,号小秋。化名李铁然,曾用名陈龙川、陈士秋、李国才、李学孔、宫子明。辽宁省建平县富山乡南井村人。中共党员。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任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书记。辽宁地区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

1918年秋,陈镜湖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以下简称直一中)。他品学兼优,受到同学们的爱戴。当五四风暴席卷海河之际,尽管他还是低年级学生,仍被拥戴为学运领导人之一。1919年5月6日,天津学界在北洋大学召开了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会议,他是直一中的学生代表之一。会后,他和于方舟向全校传达了会议精神,直一中立即沸腾起来,纷纷订立爱国公约,成立陈镜湖雪耻救国团等爱国组织。

人物生平

8岁时在本村读私塾,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建平高等小学。1918秋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镜湖在天津直隶一中参加了学生救国团,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之中,积极参加了向省公署请愿,示威游行和街头宣传演讲活动。他的演讲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催人泪下,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此期间陈镜湖还先后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学生运动,传播解放思想,唤起民众。1919年9月16日,他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生死",结识了李大钊同志,并创建了《天津向明学生半月刊》等进步刊物。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热河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陈镜湖随宋哲元抵达承德,赶跑了奉系部队。他先后任热河民军司令、骑兵旅长等职。孙中山北上途经天津时,他做为孙先生北上宣传员,多次谒见聆听其教诲。孙中山逝世时,他代表热河省参加祭奠,并出席了国民议会促进会代表大会。会后回到热河,以国民党省党部执行委员、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的身份开展工作。在纪念"五四运动"六周年大会上他发表演说,痛斥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罪行,高呼"猛醒吧,睡狮!觉悟吧,中国!"。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第5次全国代表大会,陈镜湖当选为出席中共五大的内蒙古代表。1933年5月12日,陈镜湖奉命带领参谋及警卫员乘汽车从张家口出发去张北一带点验武装部队,途中遭遇反动民团的袭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仅32岁。[1]

工作经历

1925年秋,李大钊张家口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工农兵大同盟"代表大会。他是热河省代表,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这时,我党建立的"内蒙古特别民军"编成,他被任为第二骑兵纵队司令。不久,该军加入国民军在热河同东北军作战。1926年8月,该军退入包头,9月参加冯玉祥的"五原誓师"后,他带队进入陕西。1927年4月,他被选为内蒙古出席中共"五大"代表。在他去土默特旗准备参加会议时被捕,不久,经组织营救获释。去北京工作。

1930年秋,中共顺直省委遭到破坏,他为接通党的关系,穿越蒙古草原去苏联,经共产国际联系,恢复了党的关系。回国后,他接受党中央恢复、整顿内蒙特委的重任,于同年9月组成了新的特委,他化名李铁然任书记。一年多来,他向党中央写了"内蒙党报告"、"内蒙特委致中央的信"、"内蒙特委书记李铁然报告"、"内蒙古一般政治状况分析"等十余分材料,为党中央指导内蒙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33年2月,在前委书记柯庆施领导下,陈镜湖率党内部分人员加入冯玉祥的"察省民众抗日同盟军",陈任参议。同年12月他去张北点验抗日武装部队,途中遭到反动民团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32岁。

昭雪始末

陈镜湖牺牲时,他的公开身份是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参议,而他的共产党员身份却鲜为人知,一度背负着"军阀"的劣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81年春节,建平县富山乡的一位傅姓农民从赤峰乘坐火车返乡,对面的一位旅客在看一本杂志,名曰《百柳》。傅姓农民借来翻阅时,其中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标题是《路漫漫--我的革命引路人陈镜湖》,署名王逸伦。王逸伦是1932年由陈镜湖介绍加入共产党的,离休前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看完这篇文章,傅姓农民心想:"这陈镜湖莫非是同乡陈洪声的大爷? "于是就把杂志带了回来。

这个傅姓农民的父亲在砖厂做会计,而陈镜湖的侄子陈洪声当时也在砖厂上班。于是陈洪声很快被找到。他们辗转找到赤峰 《百柳》杂志社编辑部,又到呼和浩特找到了王逸伦。王逸伦又联络到老战友惠世如 (时任贵州省统战部部长)等人,大家的共同回忆,才使这段历史得以还原。

其它信息

陈镜湖这位鲜为人知的建平骄子,诞生与1901年,他青年时期在天津求学,经过"五四"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在李大钊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五四"运动中,他是积极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大革命时期,他投身革命组织农民武装,为策应国民军 北伐而转战南北。在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他不顾路途遥远和艰难险阻,毅然决然的徒步到莫斯科去找党;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白色恐怖中,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机智果敢地与敌人周旋;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东北,社会处于动荡之状的危难时刻,又是他在党中央只是下创建了抗日义勇军,浴血奋战在长城一线;在检点抗日武装队伍途中,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不幸牺牲,年仅三十二岁。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而且是北方地区党组织和武装斗争的卓越领导者。他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追求真理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却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解放后,他的家属也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好在历史是公正的,时间可以证明一切,经过建平县党史办的同志几年的奔走呼号,1983年陈镜湖所蒙受的不白之冤终于得到昭雪,革命烈士纪念碑终于高耸云天。

相关视频

《陈镜湖在1926》发布会 一份厚礼献给党

参考资料

  1. 陈镜湖 , 中华英烈网 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