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陕甘苏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陕甘苏区

中文名: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地理位置: 陕西西北部、甘肃东部交界处

政府驻地: 华池县南梁-荔园堡古城

著名景点: 南梁革命纪念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成立时间: 1934年1月

创建者: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陕西省委和陕甘边特委领导,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人民,历经艰难曲折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根据地,大致经历了建立陕甘边革命武装、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创建、巩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等几个历史阶段。1935年2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在党的历史上有着起承转 合的特殊地位,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


1931年10月,以晋西游击队为基础组成的陕北支队转战至陕西、甘肃两省边界的南梁(今属甘肃华池县)地区,同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会合,组成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1932年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实为1个团,200余人)。至1934年2月,红26军发展到辖1个师,500余人,相继开辟了以照金为中心的_邑(今旬邑)、淳化、耀县 (今铜川耀州区)、三原、宜君五县边界根据地和以南梁为中心的吴起、保安(今志丹)、甘泉、_县(今富县)、合水、华池六县交界 地区根据地。6月,在打破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后,上述两根据地连成一片。11月,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和以刘志丹 为主席的陕甘边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1932~1934年上半年,中共陕北特委将农民武装组成红军游击队,在横山、清涧、延川等11个县境内开展游击战争。8月,开辟了安(定)延(川)、绥(德)清(涧)、葭(县,今佳县)吴(堡)、神(木)府(谷)四小块根据地, 并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1935年1月,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马明方任主席。陕北游击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 第27军(实为1个师)。根据地扩大到保安、安塞、延安、延长、横山、靖边等地区。1935年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赤源 (今子长)县周家_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西北军委),统一领导 陕甘边和陕北两苏区的红军斗争。2月21日,谢子长病逝。红26军、红27军在以刘志丹为主席的西北军委统一指挥下,与国民党“围剿” 军展开斗争。5月1日,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部成立,刘志丹兼任总指挥,高岗任政治委员。7月中旬,苏区军民打破国民党军第二次“围 剿”后,陕甘边和陕北两苏区连成一片,苏区扩展到30个县境,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人口70余万,20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和 游击队发展到1万余人。从此,统称陕甘苏区。9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长征到达陕北延川永坪镇,与红26、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10月,取得劳山战役的胜利。10月中旬,中共中央率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的红军陕甘支队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11月初,陕甘支队同红15军团会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随后,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1936年,红军先后举行东征、西征战役,陕甘苏区进一步扩大。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陕甘苏区北迄长城,南至淳化,西达固原,东到黄河,总面积12.9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00万,设有36个县和1个特区。1937年3月,改称陕甘宁特区。5月改 称陕甘宁边区。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