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处长的一首五言古诗。

惠义寺在梓州,此当是广德元年夏梓州作。章留后即章彝。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1]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中军待上客,令肃事有恒。

前驱入宝地,祖帐飘金绳。

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

回策匪新岸,所攀仍旧藤。

耳激洞门飙,目存寒谷冰。

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

永愿坐长夏,将衰栖大乘。

羁旅惜宴会,艰难怀友朋。

劳生共几何,离恨兼相仍。

作品赏析

【鹤注】惠义寺在梓州,此当是广德元年夏梓州作。章留后即章彝。

杜氏《通典》:节度使若朝觐,则置留后,择其人以任之。《唐书》:嘉州眉山郡属剑南东道。《旧书》:乾元元年剑南节度使卢元裕,请升嘉州为中都督,寻罢。

中军待上客①,令肃事有恒。前驱入宝地②,祖帐飘金绳③。

首段叙饯送之事。中军指章,上客指崔。令严事定,就设席言。宝地金绳,切惠义寺。)

①《左传》:晋以郤縠将中军。孔融谓李膺为登龙之上客。②王洙曰:县令负弩前驱。《诗》:“为王前驱。”沈佺期诗:“长歌入宝地。”③《汉·疏广传》:“设祖道供账东都门外。”《观经》:“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法华经》:“国名离垢,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

南陌既留欢①,兹山亦深登。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②。回策匪新岸,所攀仍旧藤③。耳激洞门飙,目存寒谷冰。

此山上游览之景。上四登山,言境之高。下四下山,言气之凉。)

①【张远注】南陌乃寺前设祖处。②鲍照诗:“云端楚山见。”③《杜臆》:公登惠义寺,见于诗者两次矣,故云匪新、仍旧。《世说》:回策如萦。

出尘閟轨躅①,毕景遗炎蒸②。永愿坐长夏,将衰栖大乘③。羇旅惜宴会④,艰难怀友朋。劳生共几何,离恨兼相仍⑤。

此寺前惜别之情。言此地清幽,可以销暑,无如席中客散,倍增怅恨耳。閟轨躅,无车辙人踪也。毕景,谓尽一日之影。此章四句起,下两段各八句。

①《班固传》:“伏周孔之轨躅。”孔鱼诗:“金门朱轨躅。”②鲍照诗:“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庾信诗:“五月炎蒸气。”③《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李颙《大乘赋序》:“大乘者,如来之道场也。故缘觉声闻,谓之小乘。”④申涵光曰:羇旅惜宴会,一是惜情,一是惜物,非久客不知。⑤吴均诗:“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鲍照诗:“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古诗文鉴赏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3]“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4]

杜甫故里景区位于河南郑州巩义市城区西北5公里处的康店镇康店村西部邙岭上。占地34亩,座北向南,主体建筑有大门楼、杜甫大型雕像、双层亭、诗圣碑林、杜甫墓、吟诗亭、望乡亭、草亭、献殿等组成。整个景区种植花木3000余株,奇花异草点缀、绿树成荫、松柏辉映,巍伟庄重,各种设施具有园林建筑风格,已成为邙岭上闪闪发光的一颗明珠。

视频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谜

杜甫逃亡中写的一首诗,颠沛流离中思念家人,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