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紧扣题目的"临眺"展开,"北池"句至"片片"为诗人与友人眺望之景,后半部分则融情于景,以"异方""故里"的对比,抒发思乡之情,尾句宴终自谦之词与题目相呼应,又表达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全诗多处使用对偶、用典的艺术手法,融情于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秋天,杜甫同严武在北池临眺作了这首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1]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杜甫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作品原文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

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

严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终。何补参军乏,欢娱到薄躬。

词句注释

⑴辟秋风:遮避秋风。辟,排除。

⑵元:本来。

⑶衰荷:凋败的荷花。

⑷素楫:船桨,长者为擢,短者为概,这里指船。分曹:分队或分批。《招魂》:"分曹并进。"

⑸萋萋:草木茂盛貌。

⑹津吏:人名。《列女传》赵简子击楚与津吏期,津吏醉卧不能度。

⑺与:送。

⑻异方:指成都。故里:指洛阳。

⑼严城:成都的城门,把守严密,故云严城。这是说城门尚未关闭,宴会已经告终。

⑽参军:用孙子荆为石苞参军事。

⑾薄躬:杜甫自谦之词。

白话译文

北池云水相连显得格外宽阔,华美的馆舍可以遮避秋风。

独鹤本依凭于水中的小丘,衰败的荷叶且与天空相映于池中。

采摘带刺的菱角,踩藕于塘泥之中。

小船分批运送采摘的莲藕,用金盘装上从小径运走。

池边长着十分茂盛的碧绿野草,小船上一面面的小旗被晚霞映红。

严公于席前把杯酒赏给津渡小吏,又以衣裳赠与钓鱼的老翁。

有人送来这异乡刚开的鲜艳秋菊,我不禁想起故里业已落叶的梧桐。

树叶摇落使我倍添思乡之情,淹留蜀中有待战事成功。

趁庄严的城门犹未关掩之时,此清雅的宴会应及时告终。

我有何长可裨益手参军的缺乏,连这样欢娱的事情也轮到我这无能之人呢?

名家评价

南宋·黄鹤:公在严武幕中,自《遣闷有作奉呈》后,如《咏竹》、《泛舟》、《观岷山画图》至《北池临眺》,皆分韵赋诗,其情分稠密如此,而史谓严武中颇衔之,不知何所本而云。(《杜甫草堂诗注》)

明·王嗣爽:"艳菊、高桐,皆死字活用。"(《杜臆》卷六)艳本是形容词,在这儿转换作"开放"用,高也是形容词,在这儿转换作"挺起"用,都变成了动词,王氏称之为"死字活用"。(《中国诗学 设计篇》)

作品鉴赏

诗句首叙秋池景物,"元"、"且"二字,明有寄托,上句即"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之意,下句即"束缚酬知己,蹉跎效小忠"之意。随后记临眺景事。素楫、金盘, 采取菱藕以献也。分杯、授衣,席前颁惠于人也。素楫、杯酒两联,写出大官游宴气象。末以异方淹留,身在成都叙陪燕情景。故里关山,但诗人心想长安,严城以下,记陪宴也。战功称严。末联自谦。诗中描绘了秋池景物,记叙了临眺景事和陪宴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同时反映了诗人同严武关系密切与友谊深厚。

诗句融情于景,言中有物。全诗押一东韵,韵律和谐。

古诗文鉴赏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3]“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4]

视频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谜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1.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