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澄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澄三

图片来自国家电影及视听文化中心

监制

国籍 日本(1918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92年)
出生 (1918-05-10)1918年5月10日 日治台湾嘉义厅麦藔庄
逝世 1992年5月11日(1992岁-05-11)(74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市西屯区
死因 糖尿病
职业 导演、制片、演员、企业家
语言 国语、台语、客语、日语
教育程度 麦寮公学校(麦寮国小)
配偶 廖树兰
儿女 陈忠和(长子) 陈忠义(次子) 陈忠政(三子) 陈满燕(长女) 陈满金(次女)
父母 陈友(父) 林爱(母)
出道作品 红楼残梦
代表作品 薛平贵与王宝钏
活跃年代 1947年-1992年

奖项

台湾省地方戏剧比赛 1958 最佳导演奖 1968 最佳导演奖

陈澄三(生1918年-1992年殁),台湾嘉义厅麦藔区麦藔庄(今云林县麦寮乡麦津村)人。麦寮拱乐社、华兴电影、三兰剧团、波蜜果菜汁发明人,是久津实业创办人陈忠义之父。

生平

  • 1934年,参加“拱范宫拱乐社”,麦寮南管乐团[1]
  • 1945年,成立“麦寮拱乐社歌剧团”[2]
  • 1952年,演出《红楼残梦》,台湾首部剧本歌仔戏。
  • 1953年,改为“麦寮拱乐社少女歌剧团”,台湾首团少女歌仔戏团。
  • 1955年,成立“华兴电影制片公司”,台湾首家民营电影公司。
  • 1955年,拍摄《薛平贵与王宝钏》,台湾首部台语电影
  • 1956年,拍摄《雨夜花》,台湾首部时装电影。
  • 1958年,拍摄《金壶玉鲤》,台湾首部彩色武侠电影。
  • 1961年,成立“拱乐社第二团”,台湾首团录音歌仔戏团。
  • 1961年,成立“拱乐社第三团”。
  • 1961年,成立“拱乐社新剧团”。
  • 1962年,成立“拱乐社第五团”。
  • 1962年,成立“拱乐社第六团”,台湾首团囡仔生歌仔戏团。
  • 1966年,成立“拱乐社第七团”。
  • 1966年,成立“拱乐社第八团”。
  • 1966年,成立“麦寮拱乐戏剧补习学校”,台湾首间歌仔戏学校。
  • 1966年,改为“拱乐社戏剧短期补习班”。
  • 1969年,成立“拱乐社电视歌剧演员训练班”。
  • 1969年,成立“拱乐社电视歌剧明星训练班”。
  • 1969年,演出《天伦梦觉》,中视首部电视歌仔戏。
  • 1971年,成立“中国三兰歌舞剧团”,赴东南亚演出。
  • 1971年,成立“拱乐少女歌舞剧团”,应邵逸夫之邀,赴香港演出。
  • 1972年,成立“波蜜企业”。
  • 1975年,发明《波蜜果菜汁》,世界首瓶蔬果汁。[3]
  • 1977年,退休。

作品

导演

  • 1958年《金壶玉鲤》[4]
  • 1961年《王宝钏》
  • 1964年《三兄妹告御状》、《三兄妹报父仇》

制片

  • 1956年《薛平贵与王宝钏》、《薛平贵与王宝钏续集》、《雨夜花》、《薛平贵与王宝钏第三集》、《补破网》
  • 1961年《乞食与千金》
  • 1962年《金银天狗》、《银面小天狗》

演员

  • 1956年《薛平贵与王宝钏》、《薛平贵与王宝钏续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