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獨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27日 (二) 18:44 由 Pi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怪异而崇高的人物性格: 修改错别字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共第一書記陳獨秀原圖鏈接來自百度圖片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
陳獨秀與李大釗被人們尊稱為「南陳北李」,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人。陳獨秀在中國共產黨初期影響力巨大,很多中國共產黨的著名人物都是他的門生,如毛澤東瞿秋白等。
鑑於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及建黨的特殊功勳,被選舉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任書記。
後因陳獨秀犯有右傾投降主義錯誤,被共產國際免除了中共最高領導人的職務,逐漸退出了政治舞台。
主要著作收入《獨秀文存》、《陳獨秀文章選編》、《陳獨秀思想論稿》、《陳獨秀著作選編》等。

個人經歷

陳獨秀在江津的故居原圖鏈接來自重慶晚報網照片
陳獨秀對巴黎和會的評論原圖鏈接來自搜狐網照片

1879年10月9日(清光緒五年),陳獨秀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市城北的一間別墅里。
1896年考中秀才。
1897年入杭州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學習,開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
1899年因有反清言論被書院開除。
1901年因為進行反清宣傳活動,受清政府通緝,從安慶逃亡日本,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速成科學習。
1903年7月在上海協助章士釗主編《國民日報》。
1904年初在蕪湖創辦《安徽俗話報》,宣傳革命思想。
1905年組織反清秘密革命組織岳王會,任總會長。
1907年入東京正則英語學校,後轉入早稻田大學。
1909年冬去浙江陸軍學堂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書長。
1913年參加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被捕入獄,出獄後於1914年到日本,幫助章士釗創辦《甲寅》雜誌。
1916年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相當於系主任)。
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俗稱「南陳北李」。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19年6月11日,陳獨秀在北京街頭親自散發《北京市民宣言》時被捕入獄。消息迅速傳遍全國,各界、各省函電交馳,要求釋放陳獨秀。學界有69名署名保釋陳獨秀,其中有著名的教授,也有普通的中學教員;有新派人物,也有舊派人物。對五四運動持反對態度的田桐,也發表函電,要求立即釋放陳獨秀。在各方的壓力下,陳獨秀恢復了自由。胡適在6年後還念念不忘這件事。1925年12月,他在「北京群眾燒毀晨報館事件」發生後寫給陳獨秀的信中提及此事。
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進行建黨活動。
1921年3月24日,陳獨秀受陳炯明之邀在廣東建黨。7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局書記。 之後又被連續選為中共第二、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在大革命中,陳獨秀多次反對共產國際的國共合作指示(為了保證合作,共產國際要求共產黨員留在國民黨內)。但是由於缺乏有系統的、獨立的階級綱領指導,使得陳獨秀等一次次被共產國際領導層錯誤的行政指令壓下去。最激烈的一次是在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陳獨秀在黨報上發表公開信,單方面宣布退出國民黨,引起黨內外轟動。因為共產黨員留在國民黨內服從後者的紀律,是共產國際為確保國共合作的既定戰略路線的中心政策。
1932年,在上海淞滬會戰中,支持抗戰,譴責蔣介石賣國獨裁,而後被國民黨政府逮捕。
1937年8月出獄,擁護國共合作和國民黨領導抗日,在武漢聯絡民主人士和抗日軍隊,試圖組織「不擁國、不阿共」的第三勢力。此時的陳獨秀已偏離了托派綱領,並遭到多數中國托派的反對,但仍與托派組織保持關係——直至逝世也未曾脫離過這種組織和思想、政治關係。 1938年,被王明、康生誣陷為日本間諜,從此與中共徹底決裂。晚年陳獨秀最終的立場是要求建立民主的政權,開始對共產主義理論進行反思。
1942年5月27日,陳獨秀作為二十多年來一直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而奮鬥的革命戰士於四川江津病逝。

大革命後期犯下嚴重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表現——
他看不到中國農民階級的巨大力量,故而錯誤地主張放棄對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放棄對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對國民黨右派的進攻,採取妥協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國大革命遭到失敗,除了來自共產國際指導上的原因,他的右傾錯誤也是重要的原因。
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組,他離開中央領導崗位。此後,他接受託派觀點,以在黨內成立小組織的方式進行活動。1929年11月,因為他在中東路問題上發表對中共中央的公開信,而被開除黨籍。同年12月發表由81人署名的作為托陳取消派綱領的《我們的政治意見書》。同時,在上海組成托派小組織無產者社,出版刊物《無產者》。1931年5月,出席中國各托派小組織的「統一大會」,被推選為中國托派組織的中央書記。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判刑後囚禁於南京模範監獄。

婚姻家庭情況

陳獨秀一生大起大落、曲折坎坷,對於他的歷史評價,半個多世紀來,褒貶不一。對於他的婚姻和愛情,世俗偏見更是鄙夷和不屑,而他本人則備嘗個中酸辛、苦澀和甘甜。

院試奪魁後娶髮妻

1896年,陳獨秀院試奪魁,中了第一名秀才。這一年,他只有18歲。家鄉安慶城的幾位從不登門的名門望族和富戶人家,競相托媒上門。在眾多托媒提親的人家中,陳母屬意於安慶統領高登科的長女高大眾(高曉嵐)。

高大眾生母早已去世,自幼隨侍在父親身邊,她雖然目不識丁,但也溫良馴服,頗有教養。相親那天,陳獨秀找機會瞅了高大眾一眼,但見她個頭倒也適中,眉目清秀,心裡也就認可了。

次年冬,他們完婚,新婚燕爾,兩人也能相親相愛。可是時間長了,兩個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且又性格迥異的人,漸漸地產生出差異和隔閡。1901年,陳獨秀決定東渡日本留學,可是,手頭又資金匱乏,只得求援於妻子。這天,他以少有的溫柔撫慰妻子:「大眾,我就要遠行了,家中的事全仗你照應……」這個倔強剛烈的人,好聽的話還未講完,便開門見山地說:「大眾,我去日本需要一筆錢,你可否將你的金鐲子借與我一用。」大眾細聲細語地說:「你已是有家小的男人了,在外闖禍,是要殺頭的。你就是不想想我,也要想想兒子。」她見他默然無語,只得小聲嘀咕:「我不能把金鐲子給你去闖禍,它可是我高家的傳家寶啊!」陳獨秀沒等她把話說完,便呵斥道:「沒有見識的女人!」說着便甩手而去。

家庭不和多口舌之爭

他的好友潘贊化回憶道,他們「平時家庭不和,多口舌之爭。」高大眾生有陳延年、陳喬年、陳松年三子。她進陳家30多年,從沒離過家門。1930年9月,這位樸實賢淑的婦女病逝,終年55歲。

陳獨秀正為自己的婚姻苦惱、絕望的時候,一個新的女性悄然闖入他的生活,她就是高大眾同父異母的妹妹高君曼,乳名小眾,比大眾小9歲。小眾從小嬌生慣養,塑就了她任達不拘、熱情奔放的個性。她是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學生,對獨樹一幟的新派人物和新鮮事物特別喜愛。此時,陳獨秀已在社會上聲譽鵲起,和那一時代的許多青年一樣,高君曼十分崇拜這顆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每逢寒暑假回家,她總要抽出時間看望姐姐,並藉機找陳獨秀攀談。

與妻妹公然同居

這一切,高大眾早已察覺,她不願出乖露醜,只得暗自心傷。陳獨秀和高君曼相愛之事很快便在鄉鄰間傳得沸沸揚揚。1910年,陳獨秀到杭州陸軍小學堂任地理教員,將高君曼帶至身邊,公然同居。

陳獨秀所進行的轟轟烈烈的事業,離不開高君曼的支持和幫助。高君曼為此付出青春年華,並積勞成疾染上多種疾病,而陳獨秀卻很少問及她的健康和孩子的成長。一個女人獨力支撐,且又傳聞陳獨秀另有新歡,她感到再也無法共同生活了。1925年10月,高君曼帶着兒子陳鶴年、女兒陳子美來到南京居住,這對自由戀愛結成的夫妻終於決裂分手了。1931年,高君曼病逝於南京,年僅47歲。

隱居石庫結識少婦

1930年下半年,陳獨秀為擺脫國民黨的通緝捉拿,常常是東躲西藏,居無定所,不但經濟拮据,同時形單影隻。他居住在上海熙華德路一座石庫門樓房一間簡陋的房子裡,整日閉門不出,不是讀書就是寫文章。和他相鄰而居的是一位年輕女性,年齡在22歲上下,身材嬌小,圓臉大眼,衣着乾淨,舉止拘謹,一看便知是個憨厚老實的女人。

這位女子叫潘蘭珍,江蘇南通縣人,幼時隨父母逃荒到上海,13歲便在紡織廠當童工。後來,受一流氓哄騙,同居後生一小孩,孩子夭折後,就被拋棄,現在一家英美煙草公司做工。

一個是鰥居男子,一個是獨身少婦,雖然年齡相差近30歲,但是,久而久之便惺惺相惜以至情投意合了。潘蘭珍知道老先生有知識,能寫文章,是個做大事的人,從不打聽其身世和行蹤。她只管上班掙錢,料理老先生的飲食起居。

1932年10月15日,陳獨秀因叛徒出賣被捕,並被移送南京監禁。被囚後,他最為掛懷的是潘蘭珍的生活,他致信他的學生高語罕說,「我真對她不起,務請先生再探望一次……」在高語罕的幫助下,潘蘭珍來到了南京,在監獄附近租了間舊房子住了下來,每天到監獄照料陳獨秀,直至他出獄。

1937年8月23日,陳獨秀提前獲釋。9月,他和潘蘭珍定居武昌,並向世人宣布結為夫妻。1942年5月27日,陳獨秀逝世。1949年10月,潘蘭珍病逝。[1]

牢獄之災何其多

為着信仰、民主,陳獨秀一生多經牢獄之災,有據可查的被通緝八次,被捕五次。1913年討袁失敗在蕪湖被盟軍所捕,險被槍殺;1919年6月11日在北京因散發反政府傳單,被囚98天;1921年10月4日在上海被法租界捕房拘捕;1922年8月9日在上海被法租界捕房拘捕;1932年11月15日在上海被捕,轉押南京。這是陳獨秀最後一次坐牢,坐的時間最長,故事最多。以牢獄之災為線索,都可以寫成一部有傳奇色彩的書……

如何面對牢獄之災,陳獨秀是獨樹一幟的。我們聽得多的是很多共產黨人在獄中堅貞不屈,視死如歸,也對這些烈士抱着敬佩的心態的。烈士們縱然對黨忠誠,但對監獄之苦多數是以堅忍的態度去面對,很難做到灑脫地看待監獄,但陳獨秀以奇特的視角做到了。

陳獨秀1919年6月8日寫過一篇曠世奇文《研究室與監獄》。

他認為世界文明發源有二:一是科學實驗室,一是監獄。我們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監獄,出了監獄就入研究室。這才是人生最高尚優美的生活。從這兩處發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價值的文明。

這不滿百字的短文,既是五四時代激越的戰鬥號角,也是陳獨秀人生追求的壯麗詩篇:為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既不妨坐那冷板凳,也不怕出生入死!

怪異而崇高的人物性格

陳獨秀是20世紀的中國至今看來仍令人唏噓的人物。他一生狂浪,風流倜儻。青年時考秀才,去日本留洋;中年時創辦《新青年》,執教北大;在風氣大變、狂士輩出的民國初期,他號令「新文化運動」,將中國拉進了現代的大門。而當他發現自己的力量不能施展,文化救國的方略不得實現,就乾脆去創辦政黨……其行為之奇特,非今天的文人所能企及。

章士釗稱他是「不羈之馬」,魯迅說他是門口豎着的大旗,可是,他似乎註定是個反叛者,斗轉星移之間,成了世人眼中的機會主義者、投降派、叛徒、漢奸,這些都不足以評論。

陳獨秀應該是一個思想上的鬥士,他是不屈從於任何外來壓力的。為了自己的信仰,他可以說奮不顧身,當四處碰壁時,他毫不氣餒,一有機會就繼續奮鬥。他倔強剛烈,我行我素,寧願受窮也不願接受朋友的資助。他如同一柄鋒利的寶劍,力圖將所有的舊思想舊框框一口氣砸碎。他一生的主要成就,如領導新文化運動,創辦《新青年》,創建中國共產黨等事件可以說件件石破天驚,都足以證明他激烈的鬥士性格。

主要成就

  • 陳獨秀,名人簡歷網,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