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德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陶德麟
原图链接[来自网络图片]
出生 (131-10-31)131年10月31日
国籍 中国
母校 武汉大学经济系
职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信仰 马克思主义

陶德麟 [1]>

  • 1931年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哲学家
  • 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留校任教,1983年被国务院评为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建人,被同行专家公认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最有影响的前辈学人之一”。
  • 1984年由中央人事部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校长,兼任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普通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哲学专家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哲学学部委员兼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美国依阿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国际顾问等职。

人物经历[2]>

  • 陶德麟,1931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武汉。
  • 1949年,考取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学习。
  • 1953年毕业留校任李达教授科研助手,专治哲学。
  • 1956年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年在《哲学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批评前苏联《简明哲学词典》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
  • 1961年,李达受毛泽东委托撰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指定陶德麟为主要执笔人。“文化大革命”中受“李达三家村”冤案株连,被打成“黑帮分子”到农村劳动,1974年复职。
  • 1978年,参加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关于真理标准的几个问题》、《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不能用专政的办法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等论文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受人民出版社委托,主持修订增补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书稿,定名《唯物辩证法大纲》出版。
  • 1980年,主持编写《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总论及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副主编,参与撰稿与编辑。
  • 1982年起任教授、哲学系系主任;建立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任博士生导师。
  • 1992年至1997年任武汉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并担任多项学术兼职,是国家重点学科学术负责人。
  • 1984年国家人事部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1996年湖北省劳动模范。
  • 1997一2003年,校长卸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哲学评议组副组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哲学评议组召集人,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2001年主持“马克思主义2001国际学术讨论会”。
  • 2003年,任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首席专家。
  • 2004年,被评选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哲学学部召集人。
  • 2005一2006年,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首席专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主要成员,武汉大学“985工程”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顾问。
  • 2007年,《陶德麟文集》列入“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文丛”出版。
  • 2009年,入选湖北省“新中国成立60年功勋人物100人”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湖北三十人”。应中央组织部邀请赴北戴河休假并在座谈会上作人才问题的发言,发表于《光明日报》。
  • 2010年,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哲学卷》。入选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湖北省首批“荆楚社科名家”。武汉大学举行陶德麟教授八十寿辰庆典,设立“陶德麟哲学基金”。
  • 2012年,《陶德麟自选集》列入中宣部组编的《学习理论文库》。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出席“列宁思想在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主题发言。
  • 2013年,应邀出席刘廷东同志主持的座谈会,作《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的发言。2013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陶德麟:笔有雷鸣道不孤》的报道并加编者按。12月2日《湖北日报》转载此文并发表评论员文章《不悔求索只为道》。

学术兼职[3]>

  • 陶德麟1985年以来担任多项学术兼职。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八五”“九五”规划哲学评议组副组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4届哲学专家组召集人,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和哲学学会会长等。现任国家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哲学评议组副组长,全国博士后第5届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哲学学会名誉会长等。多次应邀赴美、德、法、奥、日本等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十多所大学访问讲学,1995年由池田大作授予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1996年受聘为美国依阿华大学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国际顾问(InternationalAdviser),2001年在昆明主持“世界马克思主义2001”国际会议。受聘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主要成就[4]>

  • 1989年学位点质量评估时该学科被评为最优级学科。
  • 1984年至今已招收博士生35人,其中22人已取得博士学位,15人已提升为正教授,7人担任博士生导师。陶德麟主持的课题,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大课题一项,国家“八五”、“九五”、“十五”计划重点课题三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二项,教育部重点项目一项。科研成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项十余项次。
  • 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陶德麟文集》 《陶德麟先生的学术人生》《陶德麟先生80华诞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60年学术研讨会文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等专著。

学术成果

  • «“双百方针”的理论基础应当重新解释» «求是»杂志 1988年第12期
  • «“双百方针”的理论基础应当重新解释» «求是»杂志 1988年第12期
  • «三个“标准”提出的历史意义» «求是»杂志 1999年第5期
  • «不能用专政的办法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 «光明日报» 1979年10月24日 «新华月报»1979年12月号全文转载。
  • «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独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9年11月版 列为武汉大学首批学术丛书。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 2007年3月20日
  •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战士一李达同志» «红旗»杂志 1981年第2期
  • «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 «求是»杂志 2005年第7期
  • «关于“矛盾同一性”的一点意见» «哲学研究» 1956年第2期
  • «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几个理论问题»,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
  • «关于真理标准的几个问题» «哲学研究» 1978年第10期
  • «关于社会科学的几个问题» «理论月刊» 2000年第1期
  •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红旗文稿» 2010年1月25日
  • «名家访谈: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应当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年第6期
  • «哲学专业教学改革管见» «人民日报» 1985年7月5日
  • «哲学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 1999年6月4日
  • «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研究»(独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 «唯物辩证法大纲» 人民出版社 1978年6月版
  •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陶德麟、汪信观合撰) «武汉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
  •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光明日报» 2010年4月19日«理论»版
  •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 2009年第1期首篇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合著) 人民出版社 2012 年11月版
  • «怎样理解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实践标准?» «红旗»杂志 1964年第11期
  • «怎看待和对待改革实践对人们的思想影响?» «求是»杂志 2001年第3期
  • «理辑证明与真理标准» «哲学研究» 1981年第1期
  • «略论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借鉴» «哲学研究» 2013年第6期首篇。
  • «略论辩证法与和谐问题» «哲学研究» 2009年第6期首篇
  • «百家争鸣与“两家”争鸣» «光明日报» 1979年9月19日
  •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一点回忆» «光明日报» 2011年6月16日第9版
  • «社会稳定论» (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 «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新建设» 1958年第7期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 «陶德麟自选集» 中宣部学习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 2004年4月13日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 红旗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陶德麟、何萍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版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陶德麟、何萍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陶德麟、汪信现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 «马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人民日报» 2001年8 月23日“专论”

主要荣誉

  • 1984年 由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 1985年 «唯物辩证法大纲»获国家教委第一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 1988年 «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几个理论问题»获中宣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论文奖。
  • 1989年 «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几个理论问题»获湖北省委宣传部研究现实问题理论宣传优秀论文一等奖。
  • 1990年 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 1992年 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 1994年 受聘为美国依阿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国际顾问。
  • 1995年 获池田大作授予的“日本创价大学最高荣誉奖”。«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事业»获湖北省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01年 «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首届优秀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社会稳定论»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 2006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获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论文奖。
  • 2007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 2008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被列为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入选图书。
  • 2009年 入选湖北省“新中国成立60年功勋人物100人”和“改革开放三十年 影响湖北三十人”。
  • 2010年 入选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湖北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 2011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一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年5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由李长春同志代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荣誉证书 。
  • 2013年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大学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略论辩证法与和谐问题»获湖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理论研究»一书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参考资料

  1. [1]陶德麟--荆楚社科名家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 [2]陶德麟的人物简介
  3. [3]陶德麟的人物活动
  4. [4]陶德麟的人物贡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