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隆文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隆文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区域东北70多公里处,东邻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西接蕉岭县,南连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北与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接壤。隆文镇中心有两个较大的盆地,上村大、下村小,形似葫芦,出口处有狮山、象山,故有“狮象把水口”之称。

隆文镇总面积113.4平方千米(2017年),山地面积9200公顷,耕地867公顷。有14个村,1个居委会,15780人(2017年)。

隆文镇古称龙牙。一曰,上村有龙尾,村口有龙头,龙头前面有个岩洞,状似龙的牙齿,因而取名龙牙;一曰,此地有龙牙笔山,高290丈(折966米)、周206公里,其势峭拔,笔山状原形,龙牙因其地也。下属五社,曰:东山、冈上、坑尾、井溪、横坑。后因读书人多,有文化兴隆发达之意,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嘉应州知州将“龙牙”改为“隆文”。

隆文镇境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众多的颇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遗产,世代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带。党的开放政策激发了广大华侨爱国爱乡的热情,华侨三胞身居海外,心系乡梓,乐善为施,慷慨解囊,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华侨三胞捐资金额达1500万元左右,热心资助家乡兴办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

隆文镇种植优良沙田柚,其风味独特,清甜爽口,是岭南佳果之一。[1]

历史沿革

清代前属溪南郡溪二图。建制于清康熙年间,时称龙牙堡。

民国期间数易其名,先后属梅县第14区、第四区、第三区。

1949年6月,改设隆文区。

1950年,改称隆文乡,属梅县梅东区。

1952年7月,撤销梅东区,改设隆文区(辖原尧塘乡)。

1956年,撤区复称隆文乡。

1958年,并入梅东人民公社。

1959年,从梅东分出,成立隆文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建区。

1987年4月,改称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隆文镇在梅县东北部,距梅城71公里。东连桃尧,西邻蕉岭县高思,南与松口、白渡交界,北与松泉接壤。全镇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

人口

截至2017年,隆文镇总户数6083户,总人口2.4万人。

传说

隆文镇地处梅县东北方,距县城六十公里。隆文由两个小盆地组成,形似“退水葫芦”。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神仙遨游人间路过此地,看见水秀山清景色秀丽,不由恋恋不舍,伸手将腰间的宝葫芦悄然投下。于是,从地图上看隆文象倒挂葫芦水流汨汨。

又过了很久以后,一个云游四海的僧人光临此地。时值夏日晌午,僧人行至一个山口,突然感觉身旁飘来陈阵清凉。他循迹拨开草丛追寻而去,从此发现了这个隐藏已久的地下宝葫芦—一个象绿色窟窿的深潭。当晚,土地伯公给僧人托梦:告诉他此地风水绝佳,民情民风善良纯朴,是结庐的好地方。于是,若干年之后绿窟潭附近崛起一座龙牙寺。

天神保偌,隆文成了冬暖夏凉的宝地。自明清以来,这里教育发达、学子众多、文风日盛。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年)由嘉应州(梅州旧称)知州将其改称为隆文,取文化兴隆之意。

沐日月精华,吸山水灵气,隆文山区人才辈出,旅外侨胞亦为数众多,它是文化之乡,又是重点侨乡。

自然资源

隆文镇资源丰富,山上有松、杉、竹等林木资源,是梅州市梅县区重点林区之一,毛竹蓄积量居全区之首;地下有金、铜、铁、锰、稀土、铅锌矿、花岗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藏量大,据地质资料介绍,石灰石储量为6000万吨;山腰种有梅州金柚、三华李、甘榄、香蕉等水果。丰富的林木、矿产资源为隆文镇工农业生产、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了—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经济状况

2002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工农业总产值1.74万元,比增28%,,其中工业产值9360万元,比增33%,农业产值8062万元,比增23.9%;镇级机动财力1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8万元,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1个,8-10万元的2个,5-8万元的5个;农村人均纯收入4130元,比上年增加50元。

农业

隆文镇委、镇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实施区域农业经济布局,即“山区竹木畜,平原果菜渔”,鼓励和支持农户调整品种结构,建立百亩蚕豌豆基地、西瓜基地、毛竹基地、烤烟基地各1个。全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1.79万亩,粮食总产7772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45万亩,稻谷总产7001吨,平均亩产483公斤;水果种植面积2。06万亩,其中梅州金柚8233亩,水果总产1.41万吨,产值2217万元,人均水果收入1005元;全年生猪饲养量1.87万头,出栏8780头,“三鸟”饲养量30.23万只,水产养殖面积640亩,水产品产量445吨。全镇有种养相结合的小庄园3610个,占总农户的61%;有年产值50万以上的种养场2个。

乡镇企业

隆文镇以乡镇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乡镇企业平稳发展。将隆文镇水泥厂实行抵押承包经营,投入近10万元进行技改,其中投入5万多元进行立窑改造,使水泥质量和稳定性提高;投入近2万元,聘请梅州蕉岭油坑集团的工程师对水泥磨机进行技改,提高磨机产量,由原来每小时20吨提高到每小时25吨。结合本镇实际,兴建隆文镇生猪定点屠宰场。[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