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雅各布斯·安东尼·梅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雅各布斯·安东尼·梅森google

雅各布斯·安东尼·梅森雅各布斯•安东尼•梅森(荷兰语:Jacobus Anthonie Meessen、荷兰语读音:[jaːˈkoːbʏs ɑnˈtoːni ˈmeːsən],1836年12月5日-1885年11月14日)是一名荷兰摄影师,在1864年至1870年间的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拍摄了超过250张的人物照和风景照。出生于荷兰的乌特勒支,青年时前往东印度从事木工业,1860年返荷后任职于水利局,1862年在家乡成婚。1864年时,他再度远赴东印度殖民地,热衷纪录岛上的风土民情,主要的工作地点是首府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爪哇岛及苏门答腊的巴东,亦曾至邦加岛、勿里洞岛、婆罗洲和尼亚斯岛取材。

1870年梅森重回荷兰之后,与亚伯拉罕•佛莫棱(Abraham Vermeulen)建立了短暂的合伙关系,开始宣传自己的摄影作品,从中选出的部分照片在1871年精装成册,献给荷兰国王威廉三世,更多的作品则于1875年由J•H•德布西印刷厂(J. H. De Bussy)出版,并送到巴黎和阿姆斯特丹展出。梅氏晚年主要以建筑师为职业,曾负责兴建学校。逝后,他的蛋白纸相片分别由荷兰四座机构和组织收藏,其内还有一些照片经过手工上色,或是加注图片说明。


生平经历

父亲叫赫曼努斯•约翰尼斯•梅森(Hermanus Johannes Meessen),是个木匠,母亲则名作梅透德•勒盖(Megteld Legué)。1858年,梅森首次前往荷属东印度的首府巴达维亚,在当地以木匠为业,1860年起以万灵牙地区为居。他在两年后返回荷兰,担任水利局特别监察员(buitengewoon opzigter van den waterstaat)一职,又于1862年12月11日同约翰娜•艾莉妲(杨丝)•史汀贝克(Johanna Alida (Jansje) Steenbeek)在乌特勒支结为夫妻,两人随后于该城生活了两年,并分别在1865年、1866年和1869年生下三位女儿,但长女安东妮雅(Antonia)在幼年时即已早夭

活跃于东印度群岛的摄影师

梅森偕同妻子于1864年一起前赴东印度群岛,起初先抵达巴达维亚,后于1867年初在该市设立了一间相馆。梅森是1860年代少数活跃于东印度群岛的摄影师之一,与其同时代者尚包括伊西多尔•范金斯伯根、阿多夫•谢弗(Adolph Schaefer)及伍伯里-佩吉商社的营业者华特•B•伍伯里和詹姆士•佩吉(James Page)。梅森希望能拍下形形色色的东印度群岛风土和人民,5月至8月间的他待在苏门答腊——一开始到巴东,接著则进入米南佳保高原,并在当地提供多种摄影服务,包括双人照和家庭照。梅森于9月回巴达维亚后又另创了一间工作室,不仅帮人拍肖像,也贩售风景照。

或许因为梅森无法与巴达维亚的伍伯里-佩吉竞争,迫于商业所需;3个月后,梅森夫妇变卖了财产,并再次搬回巴东,并于此再开了一间相馆。1868年11月,梅森替自己第一本照片集——《苏门答腊西海岸》(Sumatra's Westkust)作广告,相簿外皮则以摩洛哥革装订,里面收录了60多张巴东及周边城市(如巴当班让和科克堡)的风景照。1869年7月,他在苏门答腊饭店的相馆已有开办展示活动,包括摄自北苏门答腊和尼亚斯岛的图片。

梅森在东印度群岛的摄影历程、连同之后推出的相册共耗资34,000荷属印度盾,相机器材费(尽管使用机型不明)、化学药剂费、交通费和住宿费也涵盖其中。梅森在印尼期间都是单人上工,从不找伴同行,所拍摄的殖民地人物和地景均纪录在蛋白纸相片中。他替群岛上的众多民族进行民族志摄影时,常需克服迷信——《巴达维亚商报》(Bataviaasch Handelsblad)称这些迷信“几乎让拍摄爪哇以外地区的民族成为不可能之事”,但他也曾遇到比他们更热情的人群,包括尼亚斯岛上的村民。梅森曾纪录道:“我到达之后拍了几张照片,并升起荷兰国旗,村民们很快就赶来问我想要什么。我一告诉他们他们便答应协助。翌日清晨5时整,我就发现60位战士在海滩上等著我”。

归返乌特勒支

1869年6月,梅森与妻子回到巴达维亚,隔年又归返乌特勒支。1870年下旬,梅森在乌特勒支与亚伯拉罕•阿德里亚努斯•佛莫棱(Abraham Adrianus Vermeulen)合伙开设了名作“A•A•佛莫棱公司”(A.A. Vermeulen & Cie)的相馆,两人也签下五年合约,但这场合作却在1873年3月宣告破局。布姆及瓦赫林对此提出的猜想,是以肖像照闻名的佛氏正有志于将领域拓展到风景上,而梅森则亟需一个能冲印、销售其东印度相片的地方。实际上,他于1871年2月时即把自己在爪哇、苏门答腊期间拍得较佳的照片制成相册,送给国王威廉三世当礼物,这本附有153帧图像的相册用金银做为奢华的装饰,边角上有醒目的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及尼亚斯的字样,中央则是由荷兰、巴达维亚兵器围绕的银色椰子树和香蕉树 。

梅森在后续的几年中仍继续推销他的东印度照片。1875年,他透过设址于阿姆斯特丹的J•H•德布西印刷厂出版了《荷属东印度相片合集》(Verzameling Fotografien van Nederlandsch Indië),照片总数为250幅,其中风景照175张,人物照75张,每本售价225盾,装在胡桃木箱中,这些图作还于同年巴黎的地理博览会(Exposition Géographique)上展示,并获得好评。《巴达维亚商报》在一篇评论中称这种纪录东印度群岛的努力值得赞扬,并表示希望能一并拍摄动物的相片。1883年,梅森再度替他的照片办展,这次的展场选在阿姆斯特丹的国际殖民和出口贸易博览会,但他这项投资最后并无回本。

晚年的梅森过著数度迁徙的生活,有时待在哥勒代克,有时则在菲士兰省奥普斯特兰的其他地区。他先是担任工程总监,后又成为都市建筑师,在其承办过的建案当中,有一项是位于哥勒代克西南都伯勒街(Zuidwest Dubbele Straat)上的小学,建筑采用的新哥德风格可能受阿姆斯特丹和兰斯当克维尔的类似学校影响,兴建的目的则是为了取代已遭拆毁的旧校舍。1885年11月14日,梅森在染病三天后逝世,未完工的学校则由其同行希德•裴卓斯•尼可拉斯•豪尔伯兹马代为完成。

风格与遗作

在评价文中称他拍摄的爪哇照片为其中最优,而别处岛屿拍获的照片在品质上则较为参差不齐。布姆与瓦赫林审视了梅森的摄影作品后、对其市容摄影所作的注释十分详尽,梅森选来拍照的建筑都是受其他摄影家欢迎者,例如巴达维亚的总督府和印尼浪漫派绘画先驱拉登•萨利赫的宅第。梅森相馆出品的许多人物照都似纯粹的商业之作,这使布姆和瓦赫林指出了一个想法——或许这些照片是拍来替梅森的风景摄影筹资。在梅森的照片当中有些作品(尤其是人物照)还附加了手工上色的处理。

梅森献给威廉三世的照片集锦被海牙的荷兰国家图书馆列为馆藏,相本里的特色内容除了梅森摄影的相关见闻外,还有东印度六岛(爪哇、苏门答腊、邦加、勿里洞、婆罗洲与尼亚斯)和爪哇人、华人、马来族、达雅人等众多民族的图像。他还替多张相片加注了注解,在一张姘妇的人物照下写道“这对军队而言是必要之恶,她们让兵营内外都保持最佳纪律,在远征或航海中的价值也无法估量”。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则收藏了梅森的另外两幅作品,分别是巴达维亚的吉利翁河和巴东的马蒂河(Kali Mati)。荷兰皇家东南亚及加勒比研究院则保存了德布西出版的梅森作品复印本,莱登大学图书馆馆内亦有他的281帧照片,当中7张出处存议者在1891年被地理学家皮特•约翰内斯•维斯捐给荷兰皇家地理学会。现存的梅森相片集共有4套,远少于伍伯里和佩吉等与其同代的摄影家,他的毕生之作也很少成为研究题材或收藏品

参考文献

J.A. Meessen.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Art History

Utrechtsch provinciaal en stedelijk dagblad : algemeen advertentie-blad

Het nieuws van den dag : kleine cou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