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集集鎮

增加 3,17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0 10px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集集鎮 的百年鐵道與綠色隧道'''<br/p>|-|<center><img src="https://image3.share.peoplenewsphoto.twxuite.net/newstwosay34/f0259950-6226-4a46-93bf-d4fa5eb59a4e13f3d33/20301909/1250207454_x.jpg" width="250280"></center><small>[https://wwwblog.peoplenewsxuite.twnet/newstwosay34/f0259950-6226-4a46-93bf-d4fa5eb59a4e blog/560031729 圖片來 自民報自xuite]</small>
|}
'''集集鎮'''({{lang-nan-tw|Tsi̍p-tsi̍p-tìn}})是南投縣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鄉鎮,也是全國人口次少的鎮。位於[[臺灣|台灣]][[南投縣]]中部偏西,北鄰[[中寮鄉]],西鄰[[名間鄉]],東鄰[[水里鄉]],南接[[竹山鎮 (台灣)|竹山鎮]]、[[鹿谷鄉]]。由於在1950年7月另外劃出水-{裡}-鄉(今[[水里鄉]])。
[[ ''' 集集]]為鎮'''位於[[921大地震|九二一地震臺灣]] (或稱集集地震)[[ 震央南投縣]] 所在。以鐵道觀光小鎮聞名。<ref>[https://udn.com/news/story/8644/4051027921地震20周年 集集從廢墟 站起來] 部偏西 聯合新聞網,2019-09-16</ref> 集集最早屬北鄰[[ 諸羅縣中寮鄉]] 所轄 在1723年屬西鄰[[ 彰化縣名間鄉]][[沙連堡]]。1875年'''[[集集堡]]'''成立 東鄰[[ 社廳]], 隘寮地區屬彰化縣南接[[ 沙連下堡]]。1895年後改[[臺中縣 竹山鎮 ( 日治時期台灣)| 台中縣竹山鎮]][[ 集集辨務署鹿谷鄉]] 集集堡,1898年改台中縣南投辨務署集集堡。1901年再改為[[南投廳]]集集堡。1906年成為南投廳[[集集支廳]]。1920調整為[[臺中州|台中州]][[新高郡]]'''集集。由於1950年7月另外劃出水-{ }-''',1940升格為'''[[集集街]]'''。1946年後行政區名稱改動 鄉(今水里鄉) 州改 使得該鎮至今仍是南投 ,街改 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鄉鎮。該鎮以鐵道觀光小 聞名 新高郡改為玉山區,是 為[[ 臺中縣921大地震| 台中縣九二一地震]] 玉山區''' (或稱 集集 鎮'''。1950年地震)[[ 南投縣震央]] 成立,並分出[[水里鄉|水-{裡}-鄉]],成為南投縣集集鎮 所在
== 歷史== 集集在18世紀以前為[[臺灣原住民|原住民]]聚落<ref>{{cite journal | author = 張永楨 | title = 清代濁水溪中游漢「番」勢力的消長與漢人社會的建立 | journal = 臺灣文獻 | volume = 62 | issue = 2 | year = 2011 | issn = 1016-457X | url = https://www.th.gov.tw/new_site/05publish/03publishquery/02journal/01download.php?COLLECNUM=401062202 }}</ref>,[[布農語]]稱「Cici」或「Miavaz」<ref name = apc>{{cite journal | author = 海樹兒‧犮剌拉菲 | title = 布農族的Asang daingaz(祖聚居地):談布農族地名的取名方式與部落的地名源 | journal = 原住民族文獻 | publisher = [[原住民族委員會]] | volume = 27 | year = 2016 | issn = 2306-4870 | url = https://ihc.cip.gov.tw/EJournal/EJournalCat/315 | access-date = 2021-12-22 | archive-date = 2021-12-08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208065018/https://ihc.cip.gov.tw/EJournal/EJournalCat/315 | dead-url = no }}</ref>。 漢人入墾集集約在1771年後,形成的聚落依序有「林尾」、「湳底」、「吳厝」、「柴橋頭」、「八張」、「屯田」、「洞角」、「大坵園」、「草嶺腳」、「公館」、「北勢坑」、「頭埤仔」、「坪底林」、「雞籠山」等 集集鎮在1771年以前仍屬山野荒蕪、台灣原住民雜居之處,之後始有中國福建省樟州府饒邑人黃寬等3人在湳底盤(林尾里)等地開墾,至1780年墾成田園後,外界遷入者俱增,居民居住處所不斷擴大,當初居民將墾殖收穫集中固定一場所,以作為相互交易生活必需物資,所謂[集集]之地名因而得之
早前在清朝時期 1781年 集集已成 了撫番政策而開闢 入墾要道,市街就此形成,當時 東西向越嶺步 集集街 名為「'''半路店'''」,半路店的由來是因為在林尾與柴橋頭兩聚落之間。集集街加以週邊各-{庄}-成為近山地區大型聚落。《[[ 八通關古道彰化縣志]] 就是從 》中所著:「 集集 鎮出發 街:屬[[沙連堡]],民番交易之處,距邑治六十五-{里}- 止於花蓮縣 為入山要路。」。[[清代]]進入集集 路線有二,一為自今名間鄉經隘寮進入。另一路線是由今竹山鎮社寮乘渡船而入。集集是進入[[水里鄉|水-{里}-]]、[[魚池鄉 (臺灣)|魚池]]、[[埔 里鎮 |埔里]]等地的據點 目前鎮上仍保留有二處當時總兵所遺留下 也與南投方面往 頻繁。在「[[郭百年事件]]」後集集為入山隘口與番漢交易中心 史證資料 地位更趨顯著,「開山撫番」政策下,集集更為發展,除了脫離沙連堡另立[[集集堡]],[[明新書院]]也在此時設立 <ref>[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70417000001 八通關古道[樟腦]] 業的發達帶來商旅與國際腦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f> 因此集集又有「小臺北」之稱。
==附近景點=====集集最早屬[[ 集集火車站諸羅縣]]===集集火車站位於民生路75號 所轄 在1723年屬[[彰化縣]][[沙連堡]]。1875年'''[[ 集集 線是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所經營的鐵路支線 堡]]'''成立 [[ 臺鐵最長的鐵路支線埔里社廳]],<ref>隘寮地區屬彰化縣[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4954 集集火車站[沙連下堡]] 。1895年後改[[ 灣大百科文化部,</ref> 集集站位於集集線鐵路之 心點, 縣 ( 時期 )| 台中 州新高郡,為地方行政中心。在 縣]][[ 集集 鐵路支線未建以前, 辨務署]] 集集 對外交通主要靠輕便車及挑夫運輸,運輸量少且不便, 堡,1898年改台中縣南投辨務署 集集 支線鐵路興建後, 堡。1901年再改為[[南投廳]] 集集 鎮之對外交通大 堡。1906年成 改善,同時亦帶動沿線鄉村之興起及經濟之繁榮。 集集車站也因位於集集線鐵路之中心點,日據時期屬台中州新高郡並設置了郡役所,等於是現在的地方行政中心,管轄地範圍包括今南投廳[[集集支廳]] 。1920調整為[[ 水里臺中州|台中州]] [[ 信義新高郡]] '''集集-{庄}-''',1940升格為'''[[ 魚池集集街]] 諸鄉鎮 '''。1946年後行政區名稱改動 所以水里、魚池、信義等地之居民有要事必須到集集來辦理。尤其昭和5年左右是集集香蕉最興盛之時期 州改縣 當時集集周邊鄉 街改 所產之香蕉均運至集集集貨場 再經由集集線鐵路運往新高郡改為玉山區,是為[[ 基隆臺中縣|台中縣]] 玉山區'''集集鎮'''。1950年[[ 高雄南投縣]] 外銷成立,並分出[[ 日本水里鄉|水-{裡}-鄉]] 、[[韓國]]等地 集集站乃 成為 附近地區之交通樞紐及農產品 南投縣集 散中心,商旅往來極為頻繁
== 然而香蕉產業沒落之後 地理 ==全鎮高度在230公尺至1424公尺間,地形有三 在民國79年起鐵路局 節省開支起見,將 集集 站改 山脈,一 無人管理之車站,卻因此而導致環境髒亂 平原地形 一為丘陵地 成破敗之景象,幸自民國83年當時的 * 集集 鎮長林 山脈是廣 溱致力 里東部與富山里全部,位 發展 集集 內觀光事業 東北的[[集集大山]]標高1392公尺 除捐資雇工整理環境外 是全鎮最高的地方。*平原地形是[[濁水溪]][[沖積平原]] 並將車站加 綠化美化。民國83年更於車站旁闢建停車場 草嶺腳為界 並向國防部爭取報廢戰車 可分 兩部 陳列於火車站前供民眾參觀 東部稱集集沖積面,是全鎮的精華地帶,人口活動最為興盛。西部稱濁水沖積面 使得 包含了隘寮里與田寮里兩里的平原地帶。* 集集 火車站自此恢復生機進而成為南投縣 丘陵方面,全鎮除富山里外,各里皆有丘陵地形,是與中寮鄉 觀光明星 分水嶺
== 昭和 經濟 ==清領時期集集經濟以樟腦業成為國際商旅交易中心,集集也提供埔里地區日用品的交易機能。《集集堡紀略》:「夫集集堡於光緒十 八年(1933)將原車站拆除加以改建 左右 採純[[檜木]]建材 居民稠密 外型極為典雅拙撲 街屋毗連 距今已近百年 市容華麗壯觀 為目前本省僅存之少數古老火車站之一。在[[921 時腦務 地震]]中已經全倒 興,集集街有腦棧十三館 現在所看到的是重新興建完成的 商旅往來頻繁 但仍 貿易 失原本老車站的味道 現已成為觀光旅遊、攝影、拍照之最佳外景 儼然一大市鎮
===集集自行車道=== 日治初期,戰後的 集集 鎮自行車道主要分三大部分<ref>[https://guide.easytravel.com.tw/scenic/2802 集集自行車道環線系統] 市街已不復清代盛況 四方通行 台灣旅遊景點行程,</ref> ====環鎮( 區)自行車道====主要 街的重建 設立機關單位為起頭, 集集 鎮市區為主,行 街鐵路與通往鄰近村-{庄}-的輕便軌道加上香蕉 市區重要景點 如[[ 使 集集 火車站]]、[[明新書院]]、[[特 在日治中期的娛樂餐飲業達到高峰, 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武昌宮]]、[[大樟樹園 「'''小台北'''」之稱。日治後期水里地 ]]、[[ 的興起取代 集集 攔河堰]]等景點 交易中心的角色 由於坡度平緩、且沿途商家 戰後在 立、自行車租賃服務 業帶動水-{里}- 展下 觀光設施及景點眾多 集集的商業環境更顯弱化 是適合自行車初學者以及闔家大小共同出遊 台灣經濟環境 最佳選擇 轉變使農村人口向都市集中,集集當受此影響發展
====綠色隧道自行車道==== 主要以綠色隧 今日集集街 及濁水溪北岸之相連區域為主。綠色隧道向來就 以初級消費 集鎮最知名的景點之一,沿途綠葉成蔭,景色宜人,且有集集觀光列車行駛其側,即便是炎炎夏日,一路清風徐來,騎乘其 亦絲毫不覺有酷暑 感。沿途有[[龍泉車站]]、添興窯、開闢鴻荒等景點 街道 休憩及餐飲 所提供的 服務 則需至龍泉車站附近方有商家。綠色隧道為集集 範圍除了 上著名的景緻 內十-{里}- 位在也擴及[[ 名間中寮鄉]] [[ 集集鹿谷鄉]]兩 地,特別是鹿谷 鎮之間 清水溝三村(秀峰、清水、瑞田) 綠色隧道長度為4.5公里,兩旁皆為民國二十九年時所種植的樟樹,共計有千餘棵,樹齡約 由於[[鹿谷市區]]反而 六、七十年之間,繁茂 地勢更高 樟樹覆蓋了整條道路 山區 ,因此 得綠色隧道之美名。走在綠色隧道人行道上,一旁還有火車緩緩駛過,並設置有解說牌、木製涼亭 座椅供民眾休憩,美麗的景緻吸引許多民眾前 集集往 賞景散步 更勝鹿谷市區
==教育 ==== 集集大山挑戰自行車道=國民中學 === * [[南投縣立 集集 大山海拔1,392公尺,山頂設有一電視轉播站,是鳥瞰濁水溪沿岸及集集鎮全景之最佳景點,近年成為 國民 部地區自行車同好口耳相傳之挑戰級路線。入口可由富山國小東側大坪巷進入,沿途景致宜人,前1公里極陡,有時甚至會「翹孤輪」,之後才漸漸平緩。由於此路線相對複雜,且沿途補給等輔助設施不足,建議應由有經驗者帶領夥同三人以上協同騎乘,並攜帶適當之修護工具。車種以登山車為宜,颱風或大雨過後,不建議前往。學]]
=== 寺(世界和平塔)民小學 ===為廣心上人所創建,竣工落成於 *南投縣立隘-{寮}-國民小學*南投縣立和平國 小學*南投縣立集集 八十七年時二月二十七日,號稱為目前東 民小學* 亞最大的佛陀舍利塔,寺廟中供奉著三十六尺高釋迦牟尼佛神像,信徒可繞行而上至全台僅有的一百零八個銅製轉經輪處,以及奉祀高四十二尺的四臂觀音、十八羅漢及青銅五方佛聖像等佛教神祇。投縣立永昌國民小學**富山分校
==旅遊 ==*[[集集車站]]:集集車站因921大地震而嚴重傾斜,2001年重建完工。[[公共電視台|公視]]電影[[記得我們愛過]]之重要場景。*[[集集綠色隧道|綠色隧道]]:建於[[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的1931年,連接[[濁水村|濁水]]、集集隘寮及[[二水鄉|二水]],道路兩旁由地方民眾種植及保育樟樹,至今已六十餘年,老樟樹綠蔭蔽天,形成一綠意盎然猶如隧道之景觀。*[[开辟鸿荒 (石碣)|開闢鴻荒]]*[[化及蠻貊碣]]:位於集集鎮廣明里通往水里處,離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約一公里,本石碣係大清光緒13年春,雲林撫墾局委員陳世烈所題由南投縣政府編號19號以水泥柱立石碣供遊客參觀,為國家一級古蹟。<ref>{{cite web|url=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15540132/11.htm|title= 山蕉歷史文 及蠻貊|website=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access-date=2017-11-18|archive-date=2020-08-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06014248/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15540132/11.htm|dead-url=no}}</ref>*[[集集大眾爺廟]]、[[集集大樟樹]]:大樟樹齡約七百多年,高度約卅公尺,胸圍五點三公尺,胸徑一點七五公尺,樹蔭面績九百零八平方公尺,冠層亭亭是全省罕見之大樟樹。因其年代久遠,當地民眾都將它視同神明祭拜,稱呼為〔樟樹公〕。 樹下建有大眾爺祠,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民國六十九年大眾爺祠修建完成後,樟樹公的香爐也從原來所在的樹下,正式移入大眾祠供奉,每年農歷八月廿三日為樟樹公誕辰,中部地區信眾到此膜拜不計其數,也成為集集鎮一年一度的「大樟腳」重要祭典。<ref>{{cite web|url=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15540132/7.htm|title=樟樹公(大眾爺祠)|website=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access-date=2017-11-18|archive-date=2020-08-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806011356/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15540132/7.htm|dead-url=no}}</ref>*[[集集攔河堰]]*[[集集廣盛宮|廣盛宮]]: 位於 民生東路70號( 集集鎮上的「廣盛宮」,舊稱為「天上宮」,而俗稱為「媽祖廟」或「馬祖宮」。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日馬祖聖誕時,「廣盛宮」都會演戲酬神,六年舉行三獻大典,每十二年則會舉行建醮大典橋。另外「廣盛宮」有支相當有名氣的大鼓隊,當初管理委員會因感應媽祖需大鼓隊來吸引信徒親近,沒想到報名的時候,清一色都為女性參與,由於大家都抱著虔誠的心,與隊員們天天晚上在廟前廣場苦練技藝,因為扎下不錯的基礎,所以所到之處頗受歡迎。*[[ 特有生物 研究保育 中心 大門斜對面]]*添興窯陶藝村:1955年成立於集集綠色隧道邊,原生產缸、甕、琉璃瓦、陶磚等聞名於台灣各地。1980年因應台灣陶瓷生態之轉變率先轉型為以「陶藝文化結合觀光」的多元化經營,為台灣現存仍以產作為主的最老窯場之一,目前仍保留一座創窯至今已57年(2012), 仍在燒陶的老蛇窯。: 可參觀手工台灣陶藝製作過程,也提供陶藝手作行程供遊客體驗。*集集陶藝節:每年十一月由南投縣綠色隧道文化觀光促進會及添興窯合辦的陶藝活動,內容 各類香蕉供採購外 家庭陶藝趣味競賽、兒童寫生比賽、陶藝品跳蚤市場以及柴燒研習營等。*[[明新書院]]正殿內主祀[[文昌帝君]]、[[制字聖人]]、[[紫陽夫子]] [[大成至聖先師]]神位。此院亦為集集鎮在教師節時的[[祭孔]]之處。*[[武昌宮]]:因921大地震而地下底層支柱崩塌,第二及第三層則基本保持結構但整個下陷於底層瓦礫之上,形成特 香蕉 見證大地震的景觀,廟裡的神像也因為神明託夢指點而被信徒搶救所以未受損。經地方、鎮公所取得共識保留成為地震紀念地。新武昌宮已重建完成,於2013年10月12日舉辦神像入火安座大典。*[[軍史公園]]:展示[[中華民國國軍|國軍]]退役武器,包括[[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海軍陸戰隊]]兩棲登陸車、勝利女神力士型防空飛彈、[[F-104]]G星式戰鬥機、海軍五吋38倍砲、[[C-119運輸機]],全部均為美國製。*[[集集鄉土燈會]]*[[集集環鎮鐵道]]*[[神仙瀑布|集集瀑布]]*[[集集樟腦出張所]]:樟腦與蔗糖、茶葉並稱為清代台灣的三寶,集集街市最初的繁榮也與樟腦的開採相關。「出張」原是日語出差 資訊館; 意思,日治昭和年間,日本政府頒行樟腦專賣制度,於西元1898年(明治31年)在 設置專辦區域內樟腦採製及販賣業務的「集集樟腦出張所」。當時的樟腦製造主要「腦灶」方式用柴火蒸餾樟木,所需時間約為24小時,冷卻後樟木蒸汽形成白色凝固腦沙與腦油,由挑夫送至出張所集中,再利用集集線送至台北的總工廠精製後才是最終成品。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樟腦產業轉趨沒落,樟腦出張所失去原有的功能,一度曾是林務局的員工宿舍,也是目 台灣目前僅存的樟腦出張所,是極具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建築物。目前樟腦出張所集集鎮公所管理,公所未 將視經費與需要,分階段持續爭取補助修復園區,並於100年12月將園區規劃為「集集文化產業園區」,並持續爭取後續藝術家與演藝團隊之進駐,以文化、藝術重新活化園區內涵與魅力,並配合地方文化辦理展覽之需求,協助文化藝術藝術推廣,展現臺灣文化多樣性特色。*[[集元果觀光工廠]]:結合集集山蕉及 館外左側 地文化 香蕉 觀光休閒工廠,其中包含觀光工廠廠區、生態教育 看到開花的香蕉欉 區,另外設有兒童沙坑、遊戲區、輕食部等,也有提供DIY體驗活動,適合親子同遊 <ref>{{cite web|url=https://www.facebook.com/jijibanana|title=Jijibanana集元果觀光工廠|website=www.facebook.com|access-date=2017-11-19|archive-date=2020-06-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24052101/https://www.facebook.com/jijibanana|dead-url=no}}</ref>*2021年南投集集哞幻光影嘉年華,主要展示區:[[集集車站|集集火車站]]站前、集集小徑燈區(和平國小)、大樟樹燈區(清水溪公園)、[[集集綠色隧道]]
===軍史公園=特產 ==鎮上有一座軍史公園, *[[檳榔]]*[[荔枝|糯米荔枝]]*[[番石榴]]*[[香蕉]]([[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之集集香蕉 921大地震後所建 日本皇室御用香蕉 佔地面積兩千三百餘坪,園 早期集集的行政 內擺設著除役的軍事裝備, 範圍 包括 有C119運輸機、F104戰機、海軍登陸艇、多款型號的戰車以及車葉、船錨 [[水裡鄉|-{水裡}-]] 零件,公園內充滿正氣凜然的氣息, 鄰近地區)香蕉 是集集 鎮上著 最負盛 名的 觀光景點之一 農產 對於軍事裝備有 日治時期集集蕉與其他地區香蕉價差可達十倍。香蕉為集集帶來了日治時期與1950至1970年代兩個時期的繁榮。在工商業 趣的遊客 起及國際競爭下已 妨踩著單車前來探訪 復當年榮景 *[[葡萄|巨峰葡萄]]*[[向日葵]]*[[火龍果|紅龍果]]
==交通 === 明新書院== 鐵路 ===位於永昌里東昌巷4號(永昌國小左側),是 ;[[臺灣鐵路管理局]]*[[集集線]]:[[龍泉車站]] - [[ 集集 鎮每年祭孔的地方。已列為三級古蹟,建於光緒八年(1882),是清代南投縣內四大書院之一,主祀文昌帝君,制字先師,紫陽夫子等聖賢。書院建築形式講堂與齋舍間有翼房,屬閩南式建築,分正殿、拜廊、過水、翼房,以正殿為中心,殿內供奉文昌帝君、魁斗星君、制字聖人、紫陽夫子、至聖先師,其旁過水間供奉地藏王菩薩及開廟恩主等神位,西邊尚有一座惜字亭。車站]]
=== ;輕便鐵路 集集 鎮內輕便軌道 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四條路線,現均已拆除位於民生東路1號(側門位於明新書院旁),園區室內展示有本省野生動 #自名間經濁水、隘寮至集集後再往水-{里}- 植物及特殊生態資源 魚池至埔里#自南投經中寮至集集路線 室外設有步道供遊走各植物園區參觀 是以香蕉運送為主#自集集進鹿谷坪仔頂#自竹山經社寮至集集 是一處很豐富旳教學環境區 運送甘蔗為主
===化及蠻貊石碣===
開車到民生東路過特有生物中心後(約200公尺),右轉沿特有生物中心圍牆旁之產業道路進入1公里可達。石碣雕刻於寬300公分、高約150公分的巨石,是清朝漢族拓墾的明證,已列一級古蹟。碣文寫著:「欽命布正使銜署台灣兵備道陳方伯撫番開墾處」,末署:「大清光緒十三年春雲林撫墾局委員陳世烈題」。這也是八通關古道三處勒石之一。
 
===神仙洞(集集瀑布)===
集集國中後方有一座神仙洞(集集瀑布),原名為集集瀑布,是民國八十六年時為推動集集觀光所開鑿的人工瀑布,三層樓高的瀑布流洩而下十分壯觀,瀑布下方則建有水池、休憩涼亭及花草樹木,後因不再有水源流出,當時集集鎮長即在岩壁上題「神仙洞」三字,成為不同風情的遊憩景緻。
 
==視頻==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Pblz3jiXw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2019小鎮漫遊年–南投縣集集鎮}}
 
</div>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3 臺灣]]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