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雉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雉科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学名:雉科

拉丁学名:Phasianidae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鸡形目

亚 目:鸡亚目

科:雉科

族:鹑族、雉族、眼斑雉族、孔雀族

属:44属

种:168种

亚 种:577个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Horsfield, 1821

英文名称:pheasants and allies

雉科(学名:Phasianidae):有4族、44属、168种、577个亚种,为鸡形目最大科。头顶常具羽冠或肉冠。嘴粗短而强,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短不一,尾羽或呈平扁状,或呈侧扁状。跗跖裸出,或仅上部被羽,雄性常具距,但有时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后趾位置较高于他趾。雌雄同色或异色;若异色时,雄者羽色华丽。 可分为鹑和雉两大类,其中雉包括雉族、眼斑雉族和孔雀族。中国雉科物种非常丰富,有21属49种,尤以西南地区为多,拥有世界近1/3的种类,其中大约1/3是中国的特产种,超过一半的种类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雉类王国”之称。原产于东南亚的原鸡(Gallus gallus)已经被驯化成家鸡,成为人们最熟悉和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鸟类。雉科物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 [1]

雉科形态特征

雉科为鸡形目最大科。种类繁多,从小到大,体重从500克至9.5千克不等。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

头顶常具羽冠或肉冠,或头部或颈部裸露的皮肤。嘴粗短而强,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有短而圆的翅膀。尾巴长短不一,长度因物种而异,尾羽或呈平扁状,或呈侧扁状。

有些物种几乎没有尾巴,有的长度达到一米。羽毛着色范围从隐蔽到黑暗到明亮的图案。腿很坚固,脚趾短钝爪,拇指抬起。雄性常具距,但有时雌雄均有,跗跖裸出,或仅上部被羽,后趾位置较高于他趾。

雌雄同色或异色;若异色时,雄鸟具大的羽冠、肉冠和美丽的羽毛。物理特征可能是性的单形态或二态性,取决于物种。一些雉科的鸟类雄鸟体型更大,具有更鲜艳的颜色,更长的尾巴,或比雌性更精细的装饰。

雉科栖息环境

居住在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包括热带雨林、丛林、沙漠、林地、竹丛、耕地、高山草甸、苔原和森林边缘。栖息的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雪线都有,有些物种可能生活在海拔5000米以上,有时甚至更高。 栖息地区属温带或热带地区,陆地生物群落生活在苔原、针叶林、沙漠或沙丘、大草原或草原、丛林、森林、热带雨林、灌丛、森林山脉,也有一些物种生活在城市郊区和农业区。

雉科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旧大陆,即亚洲、非洲和欧洲。在东南亚和非洲有最大的多样性。 雉科分布图

雉科繁殖方式

雉科鸟类的交配系统和方式根据物种而变化。一些分类群被描述为一夫一妻制,持续繁殖季节及持续时间。通常,一夫一妻制的种类在羽毛着色和大小方面是性同形的,或者是二态性的。有些分类群是一雄多雌,在卵孵化期间也是如此。这些分类群中的雄性通常比雌性更亮或更大。对交配明显存在双向性。在这些分类群中,雄性的颜色通常更鲜艳,通常比雌性更大。有一些物种,雄性聚集在同一场地向雌性展示,求爱行为可能包括亮翅、食物展示、舞蹈等。有时会横向或正面的展示其羽毛的亮丽和精致,其中雄鸟会暴露羽毛中最丰富多彩的部分,其中可能包括尾巴扩散和展示膨胀的肉角和冠羽。与社会等级较低的雄性相比,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雄性可能交配更频繁,成功率更商。雄鸟等级中的状态可能与尺寸,着色和相对显示特征有关。

许多雉科鸟类的繁殖季节与气候恰好一致,通常温带物种在春季,热带物种在潮湿季节。某些物种的求爱需要精心的视觉表现,雄性可能会展示鲜艳的羽毛或冠角。雌性一般专注选择巢地并且构筑巢。巢通常位于地面,但有些物种则将巢安放在灌丛或树木间。巢通常很浅,通常铺垫着草和叶子。卵的着色变化多样,可能是白色、橄榄色、棕色或有斑点。鸟巢尺寸因物种而异,产卵数从2-20枚不等。孵化从最后一次产卵开始,随物种变化,持续18-29天。雏鸡是社会性的,孵化时有羽绒和初级或二级羽毛覆盖。雏鸡可以在孵化后不久行走、跑步和觅食,但是在第一或第二周期间仍然随雌鸟行动。小鸡在两个星期内可能会开始飞行和行走或离群。根据物种的不同,雏鸟可能会在6-16周独立。长成成年的羽毛要1-2年,性成熟期从1-5年。

雉科该科种类

长嘴山鹑 杜利特山长嘴山鹑 Rhizothera longirostris Rhizothera dulitensis Temminck, 1815 Ogilvie-Grant, 1895

雉科种群现状

栖息地丧失和狩猎是这一群体确定的主要威胁之一。雉科鸟类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诸如鹑类、雉鸡和火鸡等雉类是世界各地经常猎捕的重要猎物。一些雉科鸟类,如普通家禽(源自原鸡)已经被驯化,并被饲养用于人类消费的肉类和蛋类。

大多数物种被人类作为食物而捕猎,也有一些物种是因为羽毛美丽而被用于装饰和制衣,有时雉科的某些物种的骨头会被当地土族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另外,雉科的一些物种会通过在耕地上觅食种子和芽而对一些农作物(玉米、大麦、小麦、小米)造成损害,这也是它们被人类猎杀的原因。

雉科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其中68种被列为濒危或易危物种,2种被列为灭绝物种。

参考来源

  1. 雉科,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