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雨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雨带是天气学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1]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2]

名词解释

雨带,是指有明显降雨的范围,由云和降水所结构。雨带是由于温度的差异而所产生的,而本身可以是层状或对流。从天气雷达图像来看,这种降雨的范围被看作为带状结构。热带气旋内的雨带会呈弯曲状,并包含了阵雨和雷暴;再加上眼壁和风眼就构成了飓风或热带风暴,而雨带的伸延范围可以预计热带气旋的强度。

我国是以季风气候为主的国家,在夏季,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秋季节最重要的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影响着整个东南亚地区水汽输送状况;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的交绥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即锋面雨带。

该降水带由夏季风主导,即位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距,并随副高作季节性移动。平均而言,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沿海地区,并随着季节的转暖缓慢向北移动;6月中旬或下旬,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这种连续性的阴雨一直会持续到7月上旬末;到了7月上旬或7月中旬,雨带北移至黄河流域,而江淮地区则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进入伏旱期。如果副高强大、持续时间长,则会出现长时间的酷热、少雨天气,造成严重干旱。副高南侧为东风带,常有东风波、热带风暴甚至台风活动。因此7月中旬以后,华南地区又一次出现了雨区;7月底至8月初,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一带达到一年中最北位置,如果副高稳定,江淮地区则持续高温酷暑的伏旱天气;从8月底到9月上旬开始,雨带随着北方冷空气的活跃而开始迅速南撤,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最早结束;到了10月上旬,雨带退至江南华南地区,随后退出大陆,结束了以一年为周期的雨带推移活动。

从上述基本规律我们可以看出,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开始的较晚(7月),结束的较早(8-9月),雨季持续时间短;而江南华南地区雨季开始的较早(4月),结束的较晚(10月),雨季持续时间长。而雨带向北推移的持续时间长,速度慢;向南撤退的持续时间短,速度快。同时雨带的南北推移与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变动也是基本吻合的。然而上述情况仅仅是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实际上锋面雨区的位置会随着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经常出现异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