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雪梨港湾大桥

悉尼海港大桥
Sydney Harbour Bridge

昵称叫“衣架”
图片来自yahoo
跨越    雪梨港

地点    澳洲雪梨

类型    拱桥

全长    1,149公尺(3,770英尺)

开通日   1932年3月19日

悉尼海港大桥英语:Sydney Harbour Bridge[1][2][3]是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座主要桥梁,横跨雪梨港连接悉尼商业中心区与北岸。这座引人注目的桥梁与附近的雪梨歌剧院构成了雪梨最知名的景色之一。外形之相似使它得了“衣架”的外号[4]。直到1967年为止,雪梨港湾大桥都还是雪梨市中最高的建筑。

目录

简介

悉尼(雪梨)港湾大桥(Sydney Harbour Bridge)是世界上最高的钢铁拱桥,最高之处有139公尺;也是世界上最宽的长距桥梁,路面宽度49公尺,有八条车道,两条铁路线,及一条人行与自行车道,跨越悉尼港,连接悉尼北岸与南岸。悉尼港湾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由于造型独有美感,现已成为澳洲的精神指标跟地标。

澳洲当地人替悉尼港湾大桥取了一个有趣的昵称叫“衣架”,形容此桥的拱形活像个大衣架。第一次看到悉尼港湾大桥的感觉,除了雄伟壮观,海天一片的蔚蓝景观,更有种让人崇敬的赞叹。悉尼港湾大桥启用年代是1932年,至今已有83年的历史,历经时间及天候的考验,依然屹立在悉尼海港发挥作用,是经得起时光考验的经典建筑。正是因它的巍然屹立而成为澳大利亚在世界上的象征。

当初,兴建悉尼港湾大桥,最主要的目的,乃是要改善悉尼港南北两岸繁忙壅塞的交通;次要的目的,澳洲政府期望借由此重大工程刺激当时大萧条低迷的澳洲经济。悉尼港湾大桥落成后,果然达到预期中的成果。悉尼港湾大桥的完工启用,鼓舞了当时的澳洲人民。这不只是座大桥,更成为澳洲乐观积极的精神指标。[5]

雪梨港湾大桥在新南威尔士州公共工程处工程师约翰·布拉德菲尔德(John Bradfield)的指挥下,桥梁设计由英国米德尔斯伯勒都门朗建筑公司所建造,并于1932年完工[6]。雪梨港湾大桥最高处高于海平面134公尺,同时也是世界上第5长的拱桥。根据金氏世界纪录[7],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钢铁拱桥[8],并曾是全球最宽的长跨距桥梁,直至2012年被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的第二代曼港桥取代为止[9]

历史

提案

早在1815年就有人提出建立桥梁的计划,当时建筑师弗朗西斯·葛林威(Francis Greenway)建议新南威尔斯州总督拉克伦·麦觉理应该于北部海港南岸建造一座桥梁。

弗朗西斯·葛林威的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用,但这个想法仍然继续存在,而且许多建议进一步在十九世纪被提出。1840年,海军建筑师罗伯特布林德利建议建造一座浮桥。工程师彼得·韩德森于1857年提出一座跨越海港的大桥的设计图,这也是已知最早的设计图之一。建造一座桁架桥的建议在1879年被提出,然后在1880年一座造价估计约850,000英镑的桥梁提案被提出。在1900年也曾进行一次竞赛,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桥梁设计。尽管有不少意见被提出,但没有任何一个被认为是合适的方案,也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设计

新南威尔士州公共工程处约翰·布拉德菲尔德(John Bradfield)在1912年被任命为雪梨港湾大桥和大都会铁路建设的首席工程师。因为许多年来他对雪梨港湾大桥的贡献,让他赢得“雪梨港湾大桥之父”的称呼。布拉德菲尔德当时偏好建造没有桥墩的悬臂桥,为了建造桥梁,他在1916年于新南威尔士州立法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但是建造经费后来使用于战争支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设桥梁的计划再度进行。布拉德菲尔德坚持原本的计画,提出悬臂桥的建议设计和融资的细节。他并于1921年前往海外调查招标。布拉德菲尔德在他的旅行中决定,拱桥的设计相当适合当地,他和新南威尔士州公共工程处的人员根据纽约市的单拱桥地狱门大桥(Hell Gate Bridge)来设计拱桥。1922年,政府通过了雪梨港湾大桥第28号法令,指定于港口附近建造一座悬臂桥或拱桥,于是世界各地的建造计画开始参予招标。

雪梨港湾大桥的招标过程中,政府收到了26家公司的设计提案,并于1924年3月24日将合约给予英国米德尔斯伯勒都门朗建筑公司,报价为4,217,721澳元。拱桥的设计比悬索桥和吊桥的提案建议还要便宜,也提供了更大的刚度来支撑大量的交通需求。

当桥梁开始建设时,雪梨中心商业区(CBD)的雪梨地下铁系统(Sydney underground railways)也正在建设中,目前被称为城市圈系统。桥梁的设计采用四线车道,车道两旁都有两条铁路轨道和一条小径。铁路往南可以连接到温亚德火车站(Wynyard railway station)。东部的铁路路轨计画与北部海滩相联接。布拉德菲尔德公路(Bradfield Highway)是桥梁的主要车道,为了纪念布拉德菲尔德对于雪梨港湾大桥的贡献。

建造

桥梁建设在布拉德菲尔德的管理下进行。另外三人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员则是爱德华、劳伦斯·恩尼斯(Lawrence Ennis)与拉尔夫·弗里曼爵士(Ralph Freeman)。恩尼斯是都门朗建筑公司的建筑师(布拉德菲尔德偶尔会介入计划中,特别是该计画许多关键阶段,并检查建筑进度情况和管理决策),爱德华是都门朗建筑公司首席技术工程师,弗里曼则是都门朗建筑公司雇来进行进一步的细节设计。

雪梨港湾大桥动土的官方仪式于1923年7月28日进行,地点在北岸的米尔森地方,当时在此兴建两个工作站以协助桥梁的建设工程。为了顺利建造雪梨港湾大桥,一台巨大的起重机被安装于桥梁的两端。[10]

根据估计,北岸大约有469栋建筑,包括私人住宅和商业建筑被拆除,以利雪梨港湾大桥的建设,而且几乎没有支付任何补偿。混凝土桥墩于1926年9月完成,用来支持横跨海港两侧的桥拱[11]

1928年10月26日开始进行拱桥的工程。拱桥南端的工程进度比北端还快,以便及时发现任何错误,并帮助桥梁顺利对齐接合。起重机在桥梁建造当中用来支撑桥拱。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1930年8月19日星期二,两个半拱首次接合。工人铆接桥拱的底部和顶部部分,于是桥拱不再需要支称缆线的帮助。1930年8月20日,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旗志(当时澳大利亚是大英联邦的核心部分)被安装于雪梨港湾大桥。


1932年1月19日,第一次进行火车测试,一辆蒸汽机车安全通过桥梁。铁路的负载测试在1932年2月进行,多达96辆蒸汽机车经由4条铁路往返两端。雪梨港湾大桥经历了三个星期的测试后,政府宣布雪梨港湾大桥的安全无虞,准备开放雪梨港湾大桥。

按照目前的标准,施工期间的工业安全表现不佳[12]。16名工人在施工期间死亡,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只有两个人从桥梁上面摔死。一些工人在进行加热并插入铆钉工程时受伤,许多工人指责该工程让他们在几年以后罹患耳聋亨利·莫勒(Henri Mallard)在1930年至1932年间拍摄数百部照片[13]电影胶卷[14],在艰难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下近距离展现出工人的英勇。

雪梨港湾大桥的总建造成本为625万澳币,直到1988年才完全付清[15]

完工

雪梨港湾大桥于1932年3月19日(星期六)正式开幕[16]。当时新南威尔斯总督Philip Game与公共工程部长都出席会议并发表谈话,澳洲工党新南威尔士州长杰克·朗(Jack Lang)则切开南端的桥梁色带。

然而当杰克·朗准备剪彩时,一名穿著军服的男子骑著,用他的剑削去色带,并于正式仪式开始之前,以新南威尔士州人民的名义来宣布雪梨港湾大桥开通。他后来迅速遭到逮捕[17]。政府官员将色带尽快恢复原状之后,杰克·朗继续进行开幕典礼。开幕典礼结束之后,进行21响礼炮皇家空军表演。入侵者被认定为弗朗西斯·德·格鲁特(Francis de Groot)。他因为这次攻击行为被定罪,并罚款5英镑,精神病测试证明了他是神志清醒的。他是一个右翼准军事(新卫队)的成员,反对杰克·朗的左派政策。

一个类似的剪彩仪式于雪梨港湾大桥北面由北雪梨市长Alderman Primrose来进行,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件。后来发现,Alderman Primrose也是一个新卫队成员,但他和弗朗西斯·德·格鲁特事件的关系仍不清楚。双方在剪彩仪式中使用一双金色的剪刀,也被用来在连结新泽西州纽约市巴约纳大桥剪彩典礼上,就在前一年(1931年)[18][19]

官方开幕仪式结束后,政府允许市民步行上桥,有些仪式直到50周年庆祝活动时才再度进行[20]。根据估计显示,大约有30万至100万人参加了开幕庆祝活动[20],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量,因为当时整个雪梨人口也只有略为超过100万人。


参考文献

  1. 悉尼海港大桥 (Sydney Harbour Bridge). 新南威尔士州旅游局. [28 June 2020]. 
  2. 悉尼海港大桥(Sydney Harbour Bridge). 新南威尔士州旅游局(Destination NSW). [28 June 2020]. 
  3. 雪梨港湾大桥(Sydney Harbour Bridge). 新南威尔斯州旅游局(Destination NSW). [28 June 2020]. 
  4. 7BridgesWalk.com.au. Bridge History. [23 October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29日). 
  5. 悉尼港湾大桥 世上最高的钢铁拱桥,大纪元,2015-10-19
  6. Dr J.J.C. Bradfield. Pylon Lookout: Sydney Harbour Bridge. [18 December 2010]. 
  7. Guinness World Records (2004): World Records — Widest long-span Bridge Archive copy from Internet Archive Wayback machine – note web page discontinued after July 2006
  8. Sydney Harbour Bridge. culture.gov.au. Australian Government. [1 October 2010]. 
  9. Widest Bridge. Guinness World Records. 2012-09-13 [2012-09-20]. 
  10. Nicholson, John. Building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 Allen & Unwin. 2001: 14 [10 December 2009]. ISBN 9781865082585 –通过Google books. There was one creeper crane on each side of the harbour. 
  11. Six million rivets: The timeline. Sydney Harbour Bridge. NSW Government: Board of Studies. [26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1). 
  12. AtlasDirect news. Harbour Bridge. [17 Ma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13. Henri Mallard (photographer); introduced by Max Dupain and Howard Tanner. "Building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 Melbourne: Sun Books in association with Australian Centre for Photography, 1976. ISBN 978-0-7251-0232-6
  14.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 film by Mallard, Henri.; Litchfield, Frank.[Sydney]: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Australia, Sydney Division, [1995].
  15. Sydney Harbour Bridge. sydney.com.au. Sydney Online Pty Ltd. [3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3). 
  16. Wendy Lewis, Simon Balderstone and John Bowan. Events That Shaped Australia. New Holland. 2006: 140–142. ISBN 9781741104929. 
  17. On this day in history: Sydney Harbour Bridge opens. Australian Geographic. [17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6). 
  18. Two States Open Bayonne Bridge, Forming Fifth Link. The New York Times. 15 November 1931: 1 [30 May 2010]. 
  19. Hails Bridge at Sydney. The New York Times. 18 March 1932: 43 [30 May 2010]. 
  20. 20.0 20.1 Archives In Brief 37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 The State Archives. NSW Government. [26 December 2010].